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穷的怪圈     
“人穷———志短———人穷”有些农民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同样看中一条生财之道,别人抓住机遇说干就干,这类人却顾虑重重。某村是远近闻名的运销专业村,“春贩蒜薹夏贩瓜、秋贩花生冬贩虾”,不少农户因此年收入过万元。有个姓刘的农民因搞贩运赔了一次本,就不干了。邻居多次约他合伙再试,他不干;村干部借钱要他重整旗鼓,他怕还不起而不愿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在农户中不止他一个。现在,他家有6口人,单种几亩责任田,只能混个肚儿圆。“越穷———越生———越穷”在农村,有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认为…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江苏睢宁县多年来一直难以脱贫致富的部分农户调查,除少数是因为自然条件较差、智力低下、天灾人祸等原因外,多数户则是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一是“人穷——志短——穷”的怪圈。一些贫困户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怕经大风大浪,觉得穷得安逸。二是“越穷——越生——越穷”的怪圈。在农村,除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多生几个罚得起”外,多数超生户则是难以自拔的困难户。他们认为这一代不行,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多生几个孩子,增加几个劳力”上。结果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三是“越穷——越懒——越穷”的怪圈。有的村民“穷”源于懒惰,他们穷不思变,依赖于救济、扶持,吃救济就象吸毒的人对鸦片的依赖一样,生意懒得  相似文献   

3.
刘永久 《乡镇论坛》2014,(14):27-27
有农谚曰:“麦怕胎里旱。人怕老来穷。”说的是农民朋友为了不让农作物“胎里旱”,采取各种措施。精耕翻、快施肥、适灌溉、抓保墒、细播种、保全苗,做到了抓三夏、顾三秋,运筹全年:抓管理、保幼苗,实现土地增产增效。“人怕老来穷”则意味深长.值得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4.
不难舍弃“脏”与“穷”闫凤樯曾几何时,提到农村和农民,甚或,只要涉及与农村和农民的一些字眼,如“泥巴”、“牲口”、“旧棉袄”。“破草房”、“虱子臭虫”等,一些人总要掩口遮脸,呈不屑与鄙视状,并口出不恭,如此这般地列举一些农村和农民们的“罪行”。做出如...  相似文献   

5.
我是鄂西北山区县——谷城的一个农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过十年浩劫。“鸟不拉屎,兔不留毛”、“八山半水一分田”是我家乡的真实写照。在记忆里,那十年我就没有吃过一顿有油水的饭。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十几岁的我跟着同村的表哥,去车城十堰贩菜。那时候为了节省二块钱的火车费,偷偷地扛着菜篓子溜进车站,然后趁着大伙儿拥挤的时候.跟着混进车厢。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贩一趟菜,才赚两块钱。有一次,我将村里一个妇人在山野中捉到的一只“乌龟”贩卖掉,才赚了1元钱。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龙头”企业加农户,指导每个农户分散经营用经济的办法组织起来,让两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由于企业发挥“龙头”牵动作用,许多农户集中生产同类农产品,又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大生产。这种经营方式,大大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合作经济,需要“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推进,尤其是企业与农户之间应该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机制。第一、“龙头”企业要真正让农民…  相似文献   

7.
没钱不是真正的“穷”。没钱,缺乏衣食钱财,只是“穷”的一种意思。 作为形容词,“穷”还有其它意思:穷尽、完结;困厄、不得志;边远的;形容一种极致(小、浅、大、高、破旧)。如此说来,穷人,不唯指没钱的人,也指希望终结的人;也指郁郁不得志、暂时没有机会的人:也指被轻视的、具有不正常标签的人。  相似文献   

8.
哪些农民容易得到农业银行的支持在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民怎样才能得到农行的支持呢?对此,笔者仅就这一问题谈点拙见。(一)是否勤劳肯干。尽管穷、经济条件差,但只要该农民勤劳、踏实肯干,农业银行还是愿贷款支持的。因为银行信贷人员可以根据农户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一号文件”,多少农民不知道中央今年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指导,首先推出专为农民增收而发的“一号文件”。可记者近日走访湖北、河南等省的农村,问及当地农户知不知道“一号文件”,结果不少人都说不知道。不知道的原因很多。所去的农户,没有一家订报纸。有的家倒是有  相似文献   

10.
农民养猪不容易,不法猪贩收猪时,耍尽手腕“砸秤”,赚昧心钱,坑害养猪户。今揭露猪贩秤上作弊歪招,以防上当受骗。一、拉系法。要秤猪需用绳子先把猪四蹄绑好,然后将秤钩挂在绑猪绳上,用杠子伸进秤系(或铁环)里。当两人抬起秤时,不法猪贩很自然地以站不稳或释不稳为由,将手握住杠下的秤系上,并用力平拉式推,这一拉或一推,猪分量足以减少40~50斤。这一招一般不易被识破。二、搭绳法。绑猪用的绳子大都有余,不法人将绳子余头故意搭在抬猪的杠子上。在秤猪时,不法猪贩用力拽绳子。这一拽,猪的分量自然减轻。三、拉杆法。拉杆…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湖北枣阳市杨当镇委、政府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民负担大包干”的减负新路子。该镇与农民对等协商,将农民全年的所有正常负担按农户承包的土地数量一次性包死,并与农户签订负担包干合同书。“农民负担大包干”实施一年来,有效地解决了随意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都在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社会各界也呼吁下大力气给农民减负,各个地方也采取了不少举措。但一些地方的农民负担仍居高不下,特别是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的“三乱”现象,…  相似文献   

12.
县级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承担着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贷支农任务,农村信用社贷款已成为广大农民筹集生产、生活资金的主渠道。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行“农村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货款”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农民消费贷款等新的金融服务品种,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对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能由承担收购任务的国家粮食收储企业直接收购,严禁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到农村直接采购。在粮食流通领域,尽管国家出台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保护性政策,可个体粮贩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的现象并没有销声匿迹。为什么农民愿把粮食卖给个体粮贩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农民图方使。在农村,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最基层只能延伸到乡镇。在个体粮贩出现之前,农民要卖掉手中的余粮,无论多远,必须到乡镇粮库去卖。而个体粮贩…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经济统计》2004,(8):39-39
为了解粮食主产区农民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反应,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等6省41个县(市)近1000个农户进行了快速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被调查农户了解并支持实施“直补”,认为这一政策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同时对“直补”存有担忧和期盼。  相似文献   

15.
猪头税“变成人头税”有个县规定农户每个人口都要养一头猪。税收部门亦步亦趋,也按农户人头数下达了生猪税收任务。农民兄弟们不无嘲讽地叹道:这到底是猪头税呢?还是人头税呢?其实,这种由猪头税变为“人头税”的事情,在农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据笔者亲眼所见,某乡...  相似文献   

16.
何丽波 《活力》2011,(3):36-36
农民富,则农村富;农村稳,则国家稳。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问题。农民增收越来越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的小农户难以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无论是专业化农户的出现,还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都没有很好解决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田野的控制诉──假冒伪劣“种、药、肥”坑农扫描梅会林如今有一些人把手伸向农民"口袋",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坑农害农,牟取不义之财,使田禾受到损害,农民蒙受经济损失,请听──血泪凝成的控诉控诉一:刚刚获得油菜丰收的江苏省句容县5000多农户无论...  相似文献   

18.
人穷莫志穷     
人穷莫志穷一天,某友所在单位组织人员送扶贫物资到某贫困村。汽车行驶到村口,路面破损严重,车子过不去。车上的人看到村口正坐着几个青年农民在闲聊,喜出望外,大声招呼他们过来帮帮忙,把几箱东西搬进村。听说要求帮助拿东西进村,几个青年农民动都没动,只是伸出手...  相似文献   

19.
黄岗村的“一家两制”四川省开县白桥乡黄岗村是一个有579户农家,2040口人的农业大村,位于乡政府和乡场镇的所在地。近年来,该村农民在乡、村的引导下,临近乡场镇的6个社的农户主要实行男子种田、女子挣钱,其余13个社的农户主要实行女子种田、男子挣钱的务...  相似文献   

20.
勿拿“穷”字当“挡箭”牌近几年,一些贫困山区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干部在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中,千方百计做“贫穷”文章,拿“贫穷”做“挡箭牌”,搪塞过关,且屡试屡灵,令上级领导无可奈何。为什么要拿“穷”字做“挡箭牌”呢?究其原因,一是可以利用“穷”字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