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1年2月27日由科技部海峡两岸交流中心主办的“海峡两岸暨香港高技术合作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高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与会代表们各自介绍了本地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探讨了海峡两岸及香港特区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合作的可行性,对今后加深了解,促进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金秋的蓉城,迎来了来自海峡两岸软件业的专家学者。由科学技术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四川省科技厅、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主办,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四川省软件工程中心承办的“海峡两岸软件产业发展研讨会”,于2002年9月23日在成都市隆重举行。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盛会。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到会作了精彩的演讲;四川省的领导到会致辞;台湾贵宾代表、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杨君苗女士也致辞祝兴。杨君苗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对带动经…  相似文献   

3.
<正>5月26日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主办、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承办的“海峡两岸人力资源开发及合作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海峡两岸科技人力资源界的代表100多位与会。其中, 来自台湾中国青年创业者协会、台湾大学以及台湾科技企业界代表50多位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秘书长陈庆振主持,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杨君苗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6日,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江苏省科技厅主办,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南京市科委、南京市台办、南京市建邺区政府承办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合作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在科技部港澳台办、国务院台办交流局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承办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圆满结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使两岸科技产业界能够携手共进,迎 接新世 纪带来的新的挑战,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与台湾工业总会于2000年12月19日~20日 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举办了“两岸产业科技合作发展研讨会”。祖国大陆代表团在张景 安团长(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及杨君苗副团长(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常务 副主任)的带领下,一行39人赴台参加了此次大型盛会。台湾科技产业界的专家学者约二 三百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不仅规模大,而且层次高,开得成功,是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界盛大的聚会,在迈 向21世纪之际意义重大而深远。祖国大陆方面的代表有来自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使两岸科技产业界能够携手共进,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新的挑战,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与台湾工业总会,于2000年12月19日~20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举办了“两岸产业科技合作发展研讨会”。祖国大陆代表团在张景安团长(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杨君苗副团长(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及李国杰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带领下,一行39人赴台参加了此次大型盛会。台湾科技产业界的专家学者约二三百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祖国大陆代表团团长张景安…  相似文献   

7.
<正>在国台办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技术与产业合作研讨会于9月17日在哈尔滨成功召开。科技部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吴程、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杰、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技术与产业合作联盟副理事长林明洲等出席会议。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3月22日.应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邀请,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组织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标准化协会及南京高新区等单位从事电子标签(RFID)研究、管理的12名专家、学者,赴台参加在台北市举办的"2005RFID技术与最佳应用研讨会"。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柯志升执行长、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杨君苗副主任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台湾400余位科研人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学教授以及部分大学生参加了研讨会。会上,  相似文献   

9.
<正>“海峡两岸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研讨会”于5月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去年10月和今年3月之后两岸在RFID(电子标签)方面召开的第三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举办。会议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杨君苗主持,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戴国强、  相似文献   

10.
千禧年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科技部朱丽兰部长。朱部长就祖国大陆高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问题,21世纪的特点,以及海峡两岸的合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刊就此次采访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华人学者防治SARS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7月12日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长主持了会议。科学技术部刘燕华副部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谦到会致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于鹰司长,金炬副司长,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黄兴主任,杨君苗副主任以及科技部的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美国AaronDiamond艾滋病中心主任何大一教授,作为特约嘉宾也出席了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华人医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很多专家学者在会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2.
5月26日,由科学技术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主办、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协办的“海峡两岸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新区》2009,(5):15-15
4月21日,科技部、财政部与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项目承担单位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出席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上,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作为引导基金出资人代表,分别与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创业投资与创业板的对接,从创业金融或制度的角度来说,是创业体系的核心环节;从风险性来理解,它可以自动地承担起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所有风险。而对创业投资所需要的一些制度支撑体系,尤其是和创业板的对接机制,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1997年年底,科技部和国家计委组织了国家创业投资机制课题组,开始系统地研究创业投资体制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因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人们习惯于将创业投资和创业板割裂起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8月17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与江苏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台湾创业投资商业同业公会在宁共同举办了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会。此次活动作为江苏省2011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前的一次专题对接活动,也是江苏省与台湾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台湾一些高科技初创企业与江苏合作开展高技术转化与产业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新名词层出不穷,对两岸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两岸科技名词的对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海峡两岸有识之士,特别是科技界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此,科技部高技术  相似文献   

17.
4月21日,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海南省科技厅和海南省台办在海口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高效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蔡长松,全国政协常委厉有为、李赣骝,省政协副主席符气浩,台湾省农会理事长简金卿、总干事谢国雇等出席了开幕式。 蔡长松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海南已确定“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总体来说,海南的农业经济仍处于较低水平,还存在品种老化、投入不足、科技落后。管理粗放的现象。台湾农业通过发展科技,依靠农业高新技术,培植优…  相似文献   

18.
12月4日,由科技部中国科技交流中心主办的“2008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发展交流会”在南京举行。创办“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是国家科技部开展对台科技交流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吸引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到大陆投资,以此带动海峡两岸间的科技交流与发展。迄今为止,国务院、国台办和科技部已分别批准成立了位于南京、沈阳、成都和武汉的4家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  相似文献   

19.
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和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4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于10月21日至23日在昆山举行。作为昆山金秋经贸招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论坛从2000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围绕“昆台经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系列主题,  相似文献   

20.
金秋的昆山,到处郁郁葱葱、鲜花盛开。来自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界的朋友们汇聚在昆山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畅谈海峡两岸加入WTO后,两岸科技产业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此次论坛是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等单位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炳才、全国人大常委会科教委员会副主任(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李剑阁、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唐树备、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荣炳、清华大学副校长胡东成、江苏省昆山市市委书记张雷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