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岜盆乡引导农民在甘蔗、木薯、林果等地应用“三避”技术套种瓜类作物.全乡套种瓜类作物达3万多亩。目前,套种的瓜类作物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甜密事业”的蔗糖生产,是柳州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1991年,全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达70.45万亩,总产量达到240.79万吨;1992年又进一步发展,甘蔗面积达72.42万亩,总产量245.9万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进入1993年后,整个地区的的甘蔗生产出现滑波现象。据统计,1993年全地区甘蔗面积只有55.18万亩,比上年的71.03万亩减少17.24万亩,减幅为23.8%,预计甘蔗总  相似文献   

3.
地处十万大山北麓的昌菱农场,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千亩万吨”工程,落实广西农星2008年抗洪救灾“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大灾之年夺丰收”的要求,推动了生态甘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场甘蔗种植面积2.85万亩,实现总产糖料蔗达25.63万吨,比历史最高纪录的2005年21.23万吨增产4.4万吨,增长21%;比2000年12.26万吨翻了一番多,提前3年实现农垦下达该场甘蔗生产“十一五”任务目标,创造了新的纪录;平均单产糖料蔗首次突破八吨大关,达8.99吨,也创造了广西乃至全同万亩以上连片甘蔗最高单产新纪录,承包甘蔗职工年人均纯收入近20000元。  相似文献   

4.
暮春时节,流连在村旁碧绿的田野上,徜徉在一块块瓜豆套作的西瓜田,放眼望去,满目的白色地膜覆盖其间,错落有致……雷山县西江镇连城村调整种植结构、实施“白色农业”让人为之振奋。   连城村是西江镇汉族人口聚居最多的行政村,全村有 202户 961人,人均耕地才 0.75亩。由于水源缺乏,绝大部分稻田都成了“望天田”,种水稻是凭“运气”,常年减产歉收。在其他村大搞梨果基地建设的时候,连城村党支部、村委会却带领村民悄悄地摸索市场需求,于去年在田间地头试种了西瓜,间种生姜、早熟青椒、西红柿等。过往的一些苗胞看着田里的瓜…  相似文献   

5.
广西区农业厅召开农作物“三避”间套种技术推广现场会 由广西农业厅主持召开的拿区农作物“三避”间套种技术推广现场会2月18日在崇左市扶绥县召开。会议通过现场观摩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那海村、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和岜盆乡的间套种和“三避”技术示范,号召全区大力推进千万亩超级稻、  相似文献   

6.
宣威市东山乡从1998年到2000年,共造林81470亩,使森林覆盖率达67.24%,形成了“东边万亩中幼林,南边万亩天然林,西边万亩成材林,北边万亩经济林”的多层次林业发展格局,东山的造林绿化工作,受到国家林业部,省绿化委,曲靖,宣威两组市委政府的多次表彰奖励,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荔浦县从1990年冬以来,开办了农学、畜牧兽医水产、果树\农机4个专业技术培训,到1996年底,全县共培训农民18.2万人次,受训农民占农村劳力的85%,其中获绿证资格的4430人,正式取得“绿证”的2561人。通过培训的学员,个个能学习一个专业,掌握一门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199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6%。粮食面积48.18万亩,总产1.79亿公斤,增长2-35%;荔浦芋3.1万亩,增加1.7万亩;生姜1.l万亩,增加0.3万亩;甘蔗4.5万亩,增加1…  相似文献   

8.
被当地农民称为自己身边“银 行” 的广西浦北县农村信用社,坚持以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办社宗旨,视信贷服务“三农”为己任,服务“三农”架“金桥”,鼎力支持农民发展经济,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不愧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 自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全社累计发放贷款3.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全县形成了15万亩香蕉、43万亩荔枝、龙眼、22万亩八角、2万多亩蚕桑、2万亩茶叶、养鸡1200万只、4万亩养鱼和工艺编织出口等一批商品生产基地,农民依靠发…  相似文献   

9.
《上海农村经济》2008,(7):47-47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长山村彭友达是个种西瓜的“状元”。13年来,带动当地近万名农民种西瓜,从原先3亩地的种植规模发展到现在省内外的20多万亩的西瓜种植基地。他不但在国内许多省种植,而且还把西瓜种到了缅甸,成为我国第一个到国外种西瓜的农民。  相似文献   

10.
在成都市邛崃联社的支持下,发展西瓜种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市临济镇种瓜大户肖建华通过政府土地流转,在临邛、孔明等镇乡种植西瓜400多亩,年产量达150多万公斤,实现产值近300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西瓜大王”,西瓜品种深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11.
我叫彭友达,今年45岁。浙江温岭市箬横山前长山村人。近几年,温岭的“玉麟西瓜”闻名全国,成为省名牌产品、省驰名商标,本不以西瓜生产出名的温岭在短短几年内成了“中国大棚西瓜之乡”。曾经是个普通乡民的我,靠种西瓜,成了全国劳模!大家都说,“玉麟西瓜”能成功,我彭友达功不可没。可是我要说:“没有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功劳应归农信社。”1992年,一直梦想脱贫致富的我靠着箬横信用社发放给我的第一笔5000元贷款,走上了种瓜之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凭着这5000元贷款,我从几分田到三亩地,发展到现在已经种到几千亩几万亩,种到了外省。现在,还想种到澳洲去!1992年春天,我用信用社的货款花高价从新疆农科院邮购了3两“8424”良种西瓜籽,种了三亩大棚西瓜。为省钱,30米长的大棚膜都是我用电烙铁熨烫拼成的。  相似文献   

12.
广西邕宁县有一位瓜农,去年春天种下几十亩西瓜,为了让西瓜早熟上市,以卖得好价钱,便自作聪明,在西瓜生长中期便不断喷施催熟剂,结果西瓜只有五六成熟便被催熟上市,比往年提早了20多天。但实际没有成熟的瓜肉寡淡无味,根本没人愿吃,这位瓜农只好一再降价推销,最后还有大量的瓜销不出去而烂在地里。这一“小聪明”不仅没有给他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使他损失了近10万元。这位农友的教训很值得大家汲取。同时告诫人们,搞农业生产也要有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南海县地处珠江三角洲,全县耕地面积65万亩。鱼塘11万亩,年种水稻50万亩,甘蔗4.2万亩,桑地3.2万亩,常年蔬菜、作物地2万亩。有“鱼米之乡”之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挥了“鱼米之乡”的优势,使农、林,牧、副、渔的  相似文献   

14.
贵港市今年农村工作任务重点是抓好“五大工程”。一是甘蔗“双十工程”,即十万亩冬植盖膜蔗和十万亩吨糖田的建设,保证甘蔗产量150万吨以上,发挥甘蔗化工的支柱作用。二是在山上再造一个贵港。即采取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经营、谁种谁收的办法,发展以龙眼种植、加工为龙头的水果业开发。今年要完成4.5万亩龙眼种植任务,到九五年全市种植龙眼15万亩,本世纪末龙眼产量15万吨,加工后产值35亿元,实现山上再造一个贵港。三是在各乡镇开展建立“十屯百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忙腊村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土地面积293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2121人,其中劳力1298人,有完全小学1所,教职工20名、学生320名。全村耕地总面积4913亩,现有经济林臬总面积2572亩,甘蔗总面积3730亩,是全县首批建成的甘蔗专业村之一。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7元。  相似文献   

16.
“八五”期间江西省容作制度改深情况和“入侵”发展趋势及迫任王小鸿·曹开蔚一、“八五”期间农作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勺\五”期间我省农作制度改革的具体成果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l.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经作播面增加,粮经结构趋于合理。“八五”期间粮食作物播面降到5100万亩,比“七五’平均减少500万亩,是“七五”期间减少面积的3.5倍,同时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等措面大幅度增加,达2400万亩,比“七五”IO00万亩增加140O万亩,粮经播面比从82:18调整到68:32。经济作物(含果桑菜等)产值占种植业产值超过50%。2.粮食内…  相似文献   

17.
齐可 《致富之友》2001,(5):16-16
沈丘县周营乡农民技师李新华连续3年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直引广蔗,效益明显。2000年种植甘蔗13亩,每亩收入1万多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作通讯》2011,(8):64-64
为确保粮食增产,广西加快推进三大“千万亩行动计划”。即:“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千万亩秋冬种产业开发行动计划”和“千万亩农作物间套种技术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其中“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计划到2013年新增超级稻面积i000万亩以上,增产稻谷5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镇早在80年代末期,为了解决全镇人民的温饱问题,就提出了建设“粮袋子”、“油瓶子”、“肉案子”、“菜篮子”、“果盘子”的“五子”工程,“五子”工程的建设,迅速推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发展。1998年,“五子”工程已基本形成了以优质水稻为基础的万亩商品粮基地,以油菜籽为基础的万亩油菜基地,以大白菜、莲花白为基础的万亩蔬菜基地,以兴义大红袍为基础的5000亩水果基地,以瘦肉型商品猪为基础的5万头商品猪基地,不但解决了全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实现了全镇的小康目标。但是,随着…  相似文献   

20.
异育银鲫是我县淡水主养品种,2004年养殖面积达5万亩,养殖产量达2万吨,养殖亩效益达(1000~2000)元。今年,全县精养异育银鲫面积近6万亩。由于5月下旬以来,振东、滨海港、滨淮等银鲫主养区域相继发病,银鲫死亡率高,损失惨重,发病重的塘口死鱼在20%以上。为此,笔者对银鲫主养区域部分发病较重的塘口进行了调查并和部分养殖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异育银鲫“感染综合症”流行情况、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