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易山 《上海国资》2006,(6):83-83
因为大嫂曹氏的一个谎言,原本沉湎老庄的文人乔致庸一夜之间成为了晋商乔致庸,更因为朱秀海所著、且经乔家后人多次审阅的《乔家大院》,晋商乔致庸从此化蝶并登上神坛,似乎成为范蠡之后中国商业史上的又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推开乔家大院的宅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那个意气风发的乔致庸好像悠然走了出来。乔致庸在困境中发挥自己才能获得成功的智慧,为个人寻找机会和可能的勇气,似乎也满足着我们对今天商业社会的期望和想像。于是,晋商的故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崔晋宏,一个我们希望的新晋商的代表性人物,一个熟谙商业社会运作基础和游戏规则的商海名家,自然引起世人眼球的聚焦。  相似文献   

3.
因为大嫂曹氏的一个谎言,原本沉湎老庄的文人乔致庸一夜之间成为了晋商乔致庸,更因为朱秀海所著、且经乔家后人多次审阅的《乔家大院》,晋商乔致庸从此化蝶并登上神坛,似乎成为范蠡之后中国商业史上的又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央视热播剧《乔家大院》演绎的是晋商乔致庸的创富传奇。随着剧情一点一滴地展开,乔致庸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一堂完美的商学大课,很多有价值、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管理信息次第浮现。在中国各地商业发展中,晋商为什么一枝独秀?它又为何能够500年长盛不衰?今天的企业家应该向晋商学习什么?虽然生活在清朝的中后期,但乔致庸的创富过程中却包含了强烈的现代  相似文献   

5.
清末著名晋商乔致庸绝对没有想到,在他离世的第一百个年头,他的老宅第三次火爆全国。与前两次因影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而火爆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6.
晋商精神     
近期,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的,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描写清代晚期,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第三代掌门人乔致庸临危受命、弃文从商、力挽狂澜、振兴家业的故事。假如我们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考察,以当代工商业者积极向上的眼光去审视,在摒弃其中一些封建落后的糟粕的同时,不难看出,在乔致庸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一代晋商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的风范,奉献社会、热爱祖国的传统,扶危济困、好善乐施的美德以及敢作敢为、百折不挠的胆魄和毅力。  相似文献   

7.
张郭欢 《魅力中国》2014,(5):106-107
《天地民心》是朱秀海继《乔家大院》的又一力作,并被拍成四十集电视连续剧,虽然没有乔家大院那样的广受好评、广大的影响力,但作品还是延续了作家一贯的风格,在乔家大院里面他塑造了情义深重的乔致庸儒商形象,但在这部小说里,他塑造了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山西儒士祁隽澡形象,同时在作品中显露出来作家对于历史重新演绎,表达出中国古代文人以民为重、为万民福祉甘愿奉献一切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从乔家大院看股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我国晚清时期一代晋商的代表人物乔致庸以商富民、以商兴国的人生经历,表现了晋商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的人文精神。该剧播出后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并以平均超过10个点的收视率及超过30%的收视份额,位居今年央视电视剧收视冠军。央视新闻联播以“看乔家大院,品中华美德”为题对其进行报道,中宣部还在北京举办了《乔家大院》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张颖 《改革与战略》2006,(4):133-135
电视剧《乔家大院》里乔致庸因涉足政府财政事务而受到打击的情节,其本质是国家经济安全与民营企业的矛盾问题。这一问题在现代中国的体现,就是国家经济安全越来越依赖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民营企业要承担起这一重任,除了炼强内功,还需要外在制度层面的扶持。  相似文献   

10.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 1818年),山西祁县人.乔致庸是乔家大院第三代人,行二,是晋商中的代表人物. 清乾隆初年,清政府把蒙古土默特旗的广大牧场大量开采耕种,农业开始得到发展,故内地到关外种地、经商者增多,山西祁县乔家堡乔贵发来到当时的蒙汉贸易地包头西脑包(今东河区西郊)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