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又称细菌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是目前草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流行面积最广、流行季节最长、损失最为严重的两种传染性疾病。这两种疾病一般流行于4—10月份,但以5—9月份为最适宜发病期。其病情来势凶猛,传染快,加之并发细菌性烂鳃、赤皮等疾病,严重威胁草鱼的生长。由于病原的不同,病鱼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因此,一旦发病,要仔细观察,正确诊断,积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析草鱼肠炎病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肠炎病是我市近几年淡水养殖鱼类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全市各养殖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流行季节一般为4—9月,流行程度随气候变化而有差异。1-2龄的草鱼发病的季节主要4—9月,当年草鱼发病季节一般为7-9月。在四大家鱼养殖中。草、青鱼最易得此病,鲤、鳙偶尔也发病,尤其是当年草鱼最易感染,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死亡率平均为50%,严重病池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 鱼类肠炎病,俗称“烂肠瘟”,在我国流行广、危害大,在水温20℃以上时,水质浑浊,污物较多的水体中最易发生。该病的流行期一般为4—9月份,7—8月高温期最易感染吃食性鱼类,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鲢、鳙鱼偶有发病。由于此病常与烂鳃、赤皮、出血等病并发。死亡率一般为70%以上,养鱼历史较长的地方,或没有经过清塘消毒的老鱼塘,危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3草鱼出血病的诊断方法3.1根据流行规律:一般流行于7~8月,对当年草鱼种危害最为严重,1龄以上的草鱼较少发病,其他鱼类一般不感染。3.2根据临床症状:观察病鱼体表,查看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是否充血;剥开皮肤,  相似文献   

5.
<正>草鱼出血病的发病季节长,每年6月下旬至9月底是主要流行季节,高峰在8月,在水温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高,高密度饲养的鱼种池危害更甚,常发生养殖的草鱼全军覆没。根据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性,将其定名为草鱼呼肠  相似文献   

6.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治疗方法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广泛、危害较大的病毒性鱼病。此阶段的草鱼种俗称“条丝”,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发病后如不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死亡率可达70%-80%,甚至全军覆没,所以群众又戏称  相似文献   

7.
淡水鱼类出血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出血病多为细菌性出血病,是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鱼种类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涉及种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鳊鱼、草鱼等。流行季节从2月底至11月底,水温在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严重时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竖鳞病也叫鳞立病,是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危害鲤、鲫与金鱼、罗非鱼、草鱼、白鲢等鱼类.鱼体受伤及水质污浊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病死亡率极高,一般在50%以上,严重者可达100%.因此,对鱼类竖鳞病必须及时进行诊断,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四病"(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危害,给草鱼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针对"四病"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特点,采用人工免疫手段,是目前预防控制"四病"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疱疹病毒引起的流行广泛、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发病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或成鱼死亡,每年6-9月份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一般在27℃以上时最为流行,8-9月份为流行高峰期,死亡率高达80%以上,我省这几年普遍发生。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  相似文献   

11.
<正> 草鱼网箱养殖,具有生长快、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风险小的优点。一般一个网箱(30平方米)可刨产值8000—10000元左右.利润5000—6000元。现就有关网箱快速养殖草鱼技术,作如下介绍: 一、网箱的设置 养草鱼的网箱应设置在水库、深水湖泊和缓流河道的开阔水域深应在3米以上,PH值6.5—8.5,水温在20℃—30℃,溶  相似文献   

12.
<正> 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体是粘细菌,也有因车轮虫大量侵袭而引起的。一般在每年5—7月流行。青、草、鲢、鳙鱼苗和初期夏花鱼种,均可发生此病,但以对夏花草鱼危害大。有经验的群众认为:鱼苗饲养20天左右以后,若不及时分塘,就容易发生此病。其发病之快,来势之猛,殊为罕见,一日之间,能造成成千  相似文献   

13.
<正>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传染性强,病程短,死亡率高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草鱼、鳊鱼、鲫鱼,流行水温为20-28℃,在华中地区6-8月份为高发期。流行范围广,在全国范围都有发生。主要症状为:疾病早期,发病鱼上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草鱼冬片的免疫防病 在低温情况下(8℃-20℃),草鱼新陈代谢较弱,通过注射或浸泡接种途径使草鱼获得有效抗原免疫剂量,经过5—30天以上的低温(10℃—15℃)诱导,使注射或浸泡草鱼完成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在温度提高时(20℃),鱼体的免疫抗病力水平能得到迅速加强,产生足够的能抵御草鱼致病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相应抗体,达到减少二龄草鱼发病机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RVGC)[症状]病鱼体成黑色,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皮下肌肉、口腔周围、鳍基部、肠道等部位有出血现象,严重时全身肌肉呈红色,而鳃部因为缺血成白色。[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是一种鱼种培育阶段,流行性广,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水温27℃最为流行,8月为高峰,当9月末水温下降到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防治方法](1)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每尾0.2-0.5mL,隔10天重复一次(腹腔注射);(2)大黄粉拌饵投喂,每万尾0.5-0.8kg连续用3—5天;(3)土霉素拌食,每kg10—20g,连用4—6天;(4)漂白粉1…  相似文献   

16.
<正>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老三病”,是危害草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每年6-9月份是“老三病”并发病的高峰期。现将草鱼“老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选用。 一、取大黄50%、黄柏30%、黄芩20%,共同研成粉末,每100公斤鱼重,每次用“三黄粉”0.5—1公斤,食盐0.5公斤,面粉2公斤或麦麸10公斤,  相似文献   

17.
<正>草鱼出血病是一种流行性广、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水生动物疾病,其结果往往造成大批量草鱼鱼种或成鱼死亡。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在25~28℃以上时最为流行,8~9月份为流行高峰,死亡率有时高达80%以上。近几年,湖北仙桃、江西九江、湖南长沙等很多以草鱼为主的养殖区都普遍发生草鱼出血病,特别是2007年草鱼出血病显得尤为突出,损失极为惨重,给当地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草鱼出血病防治方法作一简述,仅供生产实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病的防治重点也发生变化。八十年代草鱼"三病"最为流行,九十年代暴发性出血病危害较大。目前以细菌性出血病与草鱼肝胆综合症为主。针对不同病原体、发病对象、养殖模式、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到位的塘口几乎不发病,一般鱼病首诊治愈率95%以上。防治疾病过程中既考虑到用药安全,又  相似文献   

19.
<正> 由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对草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草鱼鱼种最易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草鱼出血病流行于温度较高的6~10月,8月为高峰期。该病症状可分为三种类  相似文献   

20.
<正> 1.鱼种放养投饲精养,草鱼、团头鲂应占总放养量的40%-50%,鲤鱼占20%—30%,鲢鳙共占20%—30%,团头鲂、鲫、鲴鱼类等占10%。要求当年养成商品鱼,鱼种规格要求达到100—200克/尾。冬季放养,一般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