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一、鱼浮头的原因1.盲目超量投饵施肥,以致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耗氧量上升和溶氧量下降。2.自然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致使水中溶氧不足。3.池底淤泥过深,水质恶化。4.长期不加注新水,以致水质肥而老化。5.水体被污染、含有某种有毒有害物质。6.久晴不雨,水温过高易致水质恶化。7.水质较肥,阴雨天光照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大气中补给的氧少。二、鱼浮头的先兆鱼浮头多发生在夏秋的闷热和晴雨骤变的天气,特别是在夜间或黎明。1.天气闷热,强光照射,突变雷阵雨,气温高;阴雨连绵,闷热无风或大雾天气,气压低,光照弱;久晴未雨,大量投饵施肥;  相似文献   

2.
《致富之友》2004,(1):32-32
一、忌雨天施肥。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较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二、忌闷热天施肥。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水中有机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鱼池因缺氧而浮头泛池。三、忌浑水施肥。水体过分浑浊时,说明水体中黏土矿粒过多,肥料  相似文献   

3.
高温季节养鱼,由于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水中各种生物的耗氧量增加,加之管理不善,鱼类就会因缺氧引起泛地泛塘或死亡。因此,改善水质是高温季节养鱼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一、合理投铒施肥改善水质铒料要求新鲜、适口,严禁投入未经加工发酵的食物和腐烂变质的草类。特别要注意不投有毒害作用的物料。一次投铒不宜过多,以防剩余饵料腐烂发酵消耗水中氧气。天气和水质较好时,投饵量可适当增加。水质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或阴雨天,则应减少投饵。闷热天和暴雨过后,应做到不投饵。施肥应采用少施农家肥,适当增施化肥的方法来培肥水…  相似文献   

4.
<正> 施肥养鱼作为提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被广泛运用到渔业生产中,但是由于种种肥料有其优点缺点,同时施肥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学问,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施肥养鱼的最大效果,切记“十忌”。 1、忌雨天施 肥雨天施肥至少有四大弊端:a、天气阴暗光照减弱,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b、随水流进的有机质较多,不必急于施肥;c、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较低,肥效也随之降低;d、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2、忌闷热天施肥 天气闷热时,气压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县在20多座水库、山塘开展施肥养鱼中,摸索总结出汛期施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汛前枯水期,水位浅,非生源浑浊度高,营养盐类能从底泥中得到补充。浮游植物则因光线不足,繁衍受到抑制,一般不缺肥。汛期由于多阴雨天,施肥时要先看天气。一般选择晴天,风浪小,水温高,上午10至11时左右施肥。遇风浪较大时,应在上风头处投,下风头处不施。二、汛期溢洪量大,水体交换率高时,有生源物质补充,施肥又易流失,故不要投肥。在水过分浑浊,粘土粒子过多时,也不要施肥,以减少吸附固定的损失。三、施肥区水深不宜超过3米,最好施在水库山塘中上游…  相似文献   

6.
<正> 精养高产塘,由于鱼的密度大,喂食量多,水中容易缺氧发生浮头或泛塘死鱼事故。每日清晨和傍晚及夏季天气闷热、雷雨天气,都应特别注意加强巡塘。如清晨发现鱼成群浮头在水面,日出后和恐吓后立即潜入水中,此为轻微浮头,只需注意适量投饵、合理  相似文献   

7.
<正> 每逢盛夏季节,不少地方的养殖户,由于疏于防范,往往发生泛塘死鱼现象,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造成泛塘的原因: 1、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特别是傍晚的雷阵雨,会导致上下水对流,是发生泛塘死鱼的主要原因。 2、投饵施肥方法不当或过量,人为造成泛塘死亡。如投放浮萍时将水面全部覆盖,造成鱼类缺氧泛塘。还有的一次性投入过量人畜粪,导致水质过肥,遇到恶劣天气就会造成  相似文献   

8.
<正> 养殖者在养殖生产中常出现氨氮中毒,药害、泛塘等死鱼现象,如何区分这三种情况,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据笔者几年的探索具体介绍如下: 一、发生的时间:氨氮中毒发生在连续的晴天的午后。药害不分昼夜,随时都可发生。泛塘发生在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几天的阴雨天后低气温、天气闷热时。 二、症状:发生氨氮中毒的鱼塘,鱼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上水面呼吸减慢。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 夏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稳产高产,应做好下述几项技术措施。 一、强化投喂。夏季水温在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故要抓住此时进行强化投喂。一般每天投喂精饲料2次,青饲料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料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精饲料以投下后约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投下以当天吃完为佳,贝类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准。天气晴朗,水中溶氧量高,鱼类摄食量大,应适当多投;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低,鱼类摄食弱,则要少投或不投。  相似文献   

10.
一、看发生时间泛塘死鱼,对大部分精养鱼塘来说,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气压较低的闷热天气和连续阴雨的情况下更易发生,且大多出现在半夜到凌晨这段时间。而鱼池药物中毒。一般与农田施药、鱼塘施肥及工业排污有关。因此,在农作物防病季节及工业繁忙时期较为多发,出现鱼体死亡现象不分昼夜,随时都可以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常规施化肥存在的问题,改变以下施肥方式1.干撒(利用率比较低)或将整袋碳铵,磷肥投入水中(局部氨氮太高)。建议:碳铵,磷肥也应化水全池泼洒。2.粪肥未经发酵投入水中(直接将大量  相似文献   

12.
<正> 每当夏季闷热,天气多变,晴转阴时,往往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这时不但要适当减少施肥量和投饵量,而且还要密切注意鱼类活动情况,严防鱼浮头严重时“泛地”死亡。鉴此,根据全国闻名“鱼鳖致富”的潢川经验可有效地预防。如近年来11万亩养鱼水面,由过去  相似文献   

13.
一、根据池塘面积大小,池塘放养鱼类的密度(数量),合理设置增氧机。增氧机设置除了保证池塘日常正常需氧外,还要保证在连绵阴雨天、水转、鱼病发生期间等特殊天气条件下,保证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确保鱼类对水中溶解氧的需要。一般2-3亩池塘设置不少于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放苗、集约化投饵、生物排泄、代谢物量大等多种因素往往导致精养鱼池富营养化,藻类大量滋生;尤其是蓝藻门藻类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念珠藻,颤藻等蓝藻品种繁殖迅速,并短时间内在水中占有优势。蓝藻的危害,一是释放有毒成分;二是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生长繁殖;三是遇阴雨天以及连续高温天气、气候突变时,容易导致水转现象。水转现象发生时大量藻类死亡、腐烂分解,水色往往转清或转浑,光合作用的藻类大大缺少,水中溶解氧含量极大降低,加之死亡的藻类腐烂分解又大量消耗氧气,极易导致鱼类浮头泛池以及藻毒素中毒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 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金发村村民王某已83岁,他是一个勤劳肯吃苦的老人,家中承包的一亩大小的鱼池,不要家里的其他人操劳,每逢夏秋季节,他几乎天天要到外河去捞浮萍喂鱼,由于他投喂正常,成鱼生长膘肥体壮。 去年7月初的一天,天气特别闷热,他上午没有来得及去捞萍草,下午冒着炎热捞了约250公斤浮萍,傍晚便全部投放到鱼池内,整个鱼池水面被全部复盖。由于天气闷热,当  相似文献   

16.
一、发生时间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的午后。池鱼药害多与农田施药、鱼池施肥和工厂排污有关,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不分白天、夜晚都可发生。而泛塘死鱼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尤其是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气最容易  相似文献   

17.
<正> 浮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池水缺氯,根据这一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预测浮头: 天热水温高、水较肥时,池鱼可能在黎明或下半夜浮头,如天气闷热,又加整日阴霾或有阵雨,可能提  相似文献   

18.
7月份 ,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温达到28℃以上 ,此期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在高密度放养的池塘内要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 ,必须投喂足够的人工饵料 ,同时 ,施肥也是保证滤食性鱼类生长的重要手段。投喂的饲料要求清洁新鲜 ,腐烂变质和不易被鱼消化的饵料最好不投。并且 ,应尽可能避免投喂单一化饵料 ,要根据鱼体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另外 ,有了质量好的饵料还要掌握正确的投饵方法 ,方能收到较好的饲喂效果。在本月 ,一般每次投放精料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 % -4 % ,晴天多投 ,阴雨天少投 ,天气闷热应停止投喂 ,水质太瘦应增加投喂量 ,水质过肥…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天气炎热、湿度大的日子里,鹅群由于长时间放牧暴晒于烈日之下或行走在灼热的地面上,容易发生日射病。当鹅舍闷热,通风不良,或将鹅群长时间饲养在高温的环境之中,也容易发生热射病。天气睛雨变化无常,鹅群在烈日直射下放牧时,被雨水淋湿后,又立即赶进鹅舍,也会引起中暑。  相似文献   

20.
<正>1.从时间上判断:鱼类中毒无季节、天气、昼夜之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泛塘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及连续的阴雨天气或雷阵雨天气,并发生在半夜至黎明这段时间。"老水"及"瘦水"且存鱼量较大的池中易发生泛塘。2.从症状判断:鱼中毒无浮头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