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权  陈茂辉 《走向世界》2012,(21):62-64
对一座城市而言,政治让她稳健前行,经济让她活力张扬.教育让她撒满希望.文化则让她怀揣理想。 济南的城市名片上.镶嵌着诸多文化符号:“泉城”、”诗城”、”舜城”、”名士城”、”旅游城“……在这座城市的文化矩阵中,郭秀海和他所带领的百余名“济图人”正以“全天候”的饱满热情.浇筑着他们孜孜以求的职业理想——一座“书香泉城”。  相似文献   

2.
微天下     
《东北之窗》2012,(21):132-132
【残疾妈妈养育12个脑瘫儿政府发“十佳”荣誉只认识“十”】她叫吴桂莲,是新疆昌吉的一位农村妇女,左手先天残疾。她没有上过学,政府颁发的“十佳爱心妈妈”荣誉奖牌,她只认识“十”字.他们.是一群脑瘫弃婴.一出生就被遗弃,随时可能夭折。9年,她养育了12个这惮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封“牛车邮件”引发开店灵感 王曦是一个“80”后的太原女孩.2005年大学毕业后.学工艺美术专业的她“北漂”到了京城。一番挣扎后,她再也顾不得专业对口.为了生存只得进入一家销售公司做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4.
冷艳华 《理论观察》2011,(4):162-163
柯灵曾说过:“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诺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他.上海沦陷才给她这样一个机会。”谭正璧称她“在技巧上始终下着极深的功夫”,胡兰成赞道“鲁迅之后有他.他是个伟大的寻求者。”——她就是张爱玲。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美国方言学会曾经攀行过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结果出人意料:“她”以绝对优势战胜“科学”等候选字,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人们也许忘记了,“她”,曾经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she)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更是不过百年历史。直到1917年,现代诗人刘半农才创造了新字“她”.使“她”字广泛启用和流传,并得以正式编入汉语字典之中。“她”字入选“世纪之字”,似乎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6.
感同身受,“海龟”女孩开办大学生求职公寓 1980年.孙晓君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个普通家庭。2001年.她从徐州师范大学国际营销专业毕业后.到卡塔尔和阿联酋工作近4年.2005年回国在广州溜达一圈后,她听朋友介绍说.“海龟”在上海更容易找到发展的平台.于是踌躇满志的她于12月份来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7.
她是国内首批获得“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的女中豪杰.从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再到群贤庄,她以自己的如椽之笔给人们描绘出一座又一座传统芝木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精品.她由此被誉为国内建筑界“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用她自己的话说:“在建筑创作的天地里,我近乎于中国古代的工匠.或者更像一个写小说的文人”。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辈是在面对面拼杀中认识“皇军”的: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中认识“皇军”的:而我的女儿已经不认识“皇军”了.她正享受着日本先进的科技产品带给她的舒适.至于“日本鬼子”.仿佛只是个遥远的传说。  相似文献   

9.
松涛  金凤 《改革与开放》2011,(12):47-48
虽然还是大三学生.却有人愿以百万年薪请她当技术顾问:她从学龄前就开始在爸爸的厂里“偷艺”.到大二时爸爸不得不跟在她后面当“徒弟”:她设计改良了爸爸厂里9项产品.获得9项国家专利.爸爸将她的9项专利产品全部推向市场.产品远销欧荚数十个国家,获得巨额网报.不仪救活了老爸的厂子,还使爸爸的丁厂跻身国内先进行列!他是怎样培养女儿的?  相似文献   

10.
一夜之间.熊宁成了知名度最高的陕西人。她是陕西网友眼里的“西安最美的女孩”,是政府及媒体大力宣传的“新时代青年的榜样”。不过,真正让熊宁感到欣慰的,肯定不是那些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而是有更多的人接过了她手中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对于杨澜来说.是个有意义的整整关口。否则.她就不会在博客中几次提到.“从事电视行业20年”、“创业10年”等带一些总结性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短短4年.她为南宁近10万市民制造了欢乐与吉祥.被人们誉为“幸运女神”;与此同时.她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香车、豪宅及百万身家——  相似文献   

13.
王家梅.现任东风日产长江专营店总经理.兼任东风日产名录达专营店总经理。她多次获得天津市总工会和集团“天物集团优秀职工”、“天津市建功立业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张玉芬,是媒体几年前给她起的一个化名。在她的众多绰号中,“二奶杀手”叫得最响。而随着她的所谓“全国首家女子侦探所”的起起落落.她也一直生活在嘲笑与赞赏,叫好与谩骂,合法与非法的争论旋涡中,令人幻真幻疑,难分难解……  相似文献   

15.
收了人钱给人办事.她认为天经地义:跟在大贪后面做小贪,她觉得自己是官场不良风气的“受害者”。但是,无论她怎么申辩,90万元的受贿.近百万元的不明财产,都足以让她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远赴重洋,只因迷上一种神奇职业 余丽是位活泼开朗的合肥女孩.父母都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很希望她长大后当一名医生.2004年从北京一所音乐学院毕业后,余丽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植物人迈克昏睡3年后.竞被人用音乐奇迹般“唤醒”。她一下就被“乐疗师”这个神奇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你们杂志的内容有深度,也很生动,我和我的家人都很喜欢。去年以来你们又开办了服务性的“投资”栏目.内容很有实用性。正因为这样,我才给你们写这封信。我女儿看了你们今年第2—3合期“投资”栏目刊登的《女大学生和她的银饰店》后,也动了开这么一家店的念头.就想和那位女大学生联系一下.可不知她的联系方式。你们的记者采访过她.能告诉我怎样联系她吗?  相似文献   

18.
休闲周末     
28岁的苏妍是香港一家网络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她正在利用业余时间读中科院的MBA课程。这个周末恰好没课.她的“MBA”班同学——中国青少年在线网CEO任国刚给他介绍了一个周末好去处——美国欧米伽国际集团公司北京“MBA俱乐部”。  相似文献   

19.
家乡的蓝天沙滩,给了她“最初的开阔” 阿梗原名潘丽萍,出生在广西北海,父亲是军人.母亲是一个财会人员.没有遗传给她任何“绘画基因”。3岁开始,阿梗就一边唱童谣,一边自己抓木炭,在厨房的墙上画画:香烟盒上的鹤、房子、  相似文献   

20.
牵手王文丽     
对我来说.王文丽是同行、是前辈。在看过她编导的纪录片《牵手》之后.我被画面的美感、情节的细腻深深折服.对这位优秀而知性的女性表示叹服。 对她的同事们来说.王文丽是“拼命三郎”。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她在关注普通百姓命运的时候.可以将个人安危置之身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