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中国商务智慧》 “何为中国企业的个性”?时隔一年,这仍是一个有魅力的话题。《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2年中国企业领袖高峰会精华,尽在《中国商务智慧》里。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编 中信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定价:20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6期李主编:你好。我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订阅读者,也算是传媒人。贵刊2010年第6期的第004页中,中国企业家世  相似文献   

3.
读当一面     
高婧女现居南京职业生涯:8年职位: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助读龄:3年《中国企业家》读后感:冯仑作为民企界的老江湖,深谙在中国经营,包括经营慈善之道。《貌离神合做公益》这篇提出诸多真问题。最近企业家做公益很热,遭非议也很多。企业家要貌离神合做公益  相似文献   

4.
2005年的种子     
洪波 《中国企业家》2010,(16):14-14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4期《互联网告别"2005派"》之所以想起2005年,是因为《中国企业家》的一组报道:《互联网告别"2005派"》以及《2011年注定是中国互联网第三春》。  相似文献   

5.
“东北企业家太缺少这样的机会来沟通和交流了。”2003年9月16日,当《中国企业家》假借东软软件园举办“第四极的新力量”座谈会时,几乎所有参会的东北企业家都这样感慨。但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场合,有了这么一个大家无法回避的主题,东北人的话匣子是关不住的。 谁将成为东北开发的主角 牛文文(《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读当一面     
《中国企业家》2011,(14):19-19
季笑冬女现居北京职业生涯:3年职位:沃尔沃集团传讯/品牌助理读龄:2年《中国企业家》读后感:《中国企业家》杂志是我的老板极力推荐的。两年多来,自己的职业发展甚至举手投足都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2011年第13期《IT咖啡圈》很鲜活。当今信息传递越来越私人化,游离于传统的正式渠道。咖啡馆是实体的,但也体现SNS的精神。我们品牌人员不能out。  相似文献   

7.
读者     
《中国企业家》2007,(7):12-12
形象的距离 《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6期;网友评论 《留在异国》2007年第5期;《“穷人银行”一岁半》《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6期  相似文献   

8.
更正     
《中国企业家》2008,(1):14-14
《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25期《2007年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做了一个活动,让企业家写企业家,记者金错刀给我的任务是写马云,他们总编牛文文又安排我写王石。  相似文献   

9.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4):272-284,286,288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护者?《中国企业家》其魂魄.其风骨,其内涵.有何独特之处,整理二十年来《中国企业家》创造出的一句句口号,在一次次关键事件上观察与评论的立场,或许能帮助人们能体察出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10.
读当一面     
《中国企业家》2012,(11):15
张化冰男现居北京职业生涯:8年职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读龄:5年《中国企业家》读后感:贵刊第9期封面故事《"中国藏家"》是一篇另辟蹊径观察中国商界的文章。这些年,收藏成为越来越多有钱人的选择,而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 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 关。 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观念的演变,市场精神最终会成为企业家新的精神母乳《王朝投影——<大明王朝1566>对中国企业家的启示》郭梓林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5月版近年来,梓林笔耕不辍,出版多部著作,引起财经界、学术界广泛关注。在新书《王朝投影——<大明王朝1566>对中国企业家的启示》中,他提出了一个命题:帝王思想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母乳。命题是否成立?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3.
读者     
更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9期新上海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暂时打破了近20多年“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中国企业家》率先对这一所谓理论上的“假命题”进行反驳和论证,在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更想了解的不是企业家本身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更想从更大的背景中去寻找:是什么力量、哪些因素成就了新上海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同时指出:"强化优秀企业家精神研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行业协会商会、知名企业合作,总结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规律。"为强化对企业家精神研究,探寻企业家成长规律,在全行业弘扬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
观点     
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命运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陈东升的演讲主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命运》,陈东升表示,三代企业家演绎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价值被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6.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10,(17):11-11
本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5周年纪念特刊。 窃以为,25年、尤其是1996年"二次创业"以来,《中国企业家》持续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大大小小的报道,去探求与呼吁"企业家"这个物种在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资讯     
《中国企业家》2007,(19):16-16
我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的10年9月5日出版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用的是典型的中国红封面,封面标题借用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句式,用的是"公司兴,则中国兴"。杂志社总编牛文文在"观察家"栏目中撰文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家》杂志已经发行至本期是300期,是历经22年的300期!  相似文献   

18.
读者     
谁能照亮企业家的"黑暗面"?《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14期《危险基因》对《危险基因》一文中企业家的"黑暗面"印象深刻,把中国企业家的四大"黑暗面"进行了仔细研读以及自我对照。虽然,本期的调查是针对500强的企业家而言.而我现在只是在做一家初创  相似文献   

19.
读者     
合理地借力资本,就是打败时间《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11期《未来之星——2008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资本,而是缺少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7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企业家》对这些  相似文献   

20.
读者     
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期《劫后郑俊怀》、《2009引爆点人物》我已经形成这种印象很久了:《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只是可惜它的价值还没有被更大范围内的人注意到。有一次跟李海鹏在一起,海鹏大师说,他觉得中国文本最好的就是南方系的这些出版物。当时我表示了强烈的不认同。我以为,如果是田忌赛马的方法,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南方系还真不一定占便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