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入主国美电器两年多时间,陈晓对很多事情仍茫然无解。在一次公开谈论公司控制权之争时,陈晓说:“我也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然而,彼时的陈晓一定已经知道,自己不日将要离开国美电器。今年春节前,他对属下说,能在春节前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在春节前完成,免生枝节。  相似文献   

2.
2010年国庆前夕暂时落幕的“黄、陈”国美控制权之争,可谓我国资本市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丛林争霸”。曾被国美电器收购的原永乐家电负责人陈晓,作为国美电器的负责人,对国美前任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提起法律诉讼;而此前一天,国美电器刚刚收到黄光裕代表公司要求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的函。  相似文献   

3.
刘岩  曲琳 《潮商》2011,(5):52-54
他和“国美电器”的黄光裕一样,十几岁就从家乡出来闯世界,但他控制的渠道数量远远多于“国美电器”;他卖的是单价极低的文具,但年营业额近20亿元,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他手下只有60人的渠道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4.
家电零售巨头国美即将进入体育用品行业,一家名为“国美锐动”的公司将全权负责运营。这条有些迟到的消息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外界更关心的是国美锐动和国美电器这两家企业背后的关系,但其实它们在业务上是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事实上,国美锐动的母公司鹏润投资集团在零售连锁业的丰富经验才是其进军体育用品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家电零售业竞争愈加惨烈的时候,鹏润选择进入与家电零售业有着天然相似性,且利润率高、市场广阔的体育用品行业无疑是明智之举。也许,即将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国美锐动将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新“航空母舰”,而更将成为改变中国商业结构的那条“鲶鱼”。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7,(1):48-50
并购是下策? 在新国美宣告成立的前一天,投资银行美林却下调了国美电器评级。家电连锁业的并购故事从陈晓讲起。陈晓,永乐电器创始人,现在的身份是新国美总裁,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很多故事情节的更迭,都离不开这位现年48岁的上海人。陈晓是家电连锁业扩张的“冒进者”,又是一位十足的“搅局者”,他甚至被业内同行称之为“行业的罪人”。  相似文献   

6.
在动车上收到一则夫妻拆伙的即时八卦时我想啊哼。有什么了不起。你们不知道我正赶去围观一桩包办婚姻。理论上讲,国美和三联商社在这个时期都不舒坦,国美可能更别扭些。国美的二号人物王俊洲受命成为三联商社的男一号,我驱车三小时去济南,想看他身上有没有国美危机下的不淡定。  相似文献   

7.
不断刷新的财富数字让年纪轻轻的黄光裕连着两年坐牢胡润百富榜的头把交椅。虽然这位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国美老板总是慢条斯理地重复着诸如此类的话: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就当那个榜不存在,但这都挡不住罩在“黄光裕”这个名字上的金色光环,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头一样在人们眼中闪闪发光,即使他现在已经长出了头发。1987年黄光裕在北京珠市口大街开设第一家国美电器店的时候,这位17岁的汕头少年或许连做梦也想不到“中国首富”的头衔会和他有什么关联,但在最初几年的创业历程中,黄光裕确实显示了异乎常人的商业天赋。1990年,国美首创…  相似文献   

8.
在动车上收到一则夫妻拆伙的即时八卦时我想啊哼.有什么了不起.你们不知道我正赶去围观一桩包办婚姻.理论上讲,国美和三联商社在这个时期都不舒坦,国美可能更别扭些.国美的二号人物王俊洲受命成为三联商社的男一号,我驱车三小时去济南,想看他身上有没有国美危机下的不淡定.  相似文献   

9.
赵张生 《经营者》2008,(2):132-135
有国美处就有苏宁,有苏宁处就有国美。它们是中国家电领域的两面旗帜,也是笑傲世界的中国兄弟。但是,在利益面前几乎没有情谊可言。从营销渠道到公司治理,从公司治理到品牌推广,它们之间的对决似乎更多得是一种“腥风血雨”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李平 《企业文化》2005,(12):22-27
“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 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你不可能和他 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国美的一场高层人才招聘 面试会,主考官是由黄光裕亲自带队的十几位总监及 总理们,被试者是由猎头从同行企业推荐过来的一 位候选人。“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 面试。”这位在行业中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候选人事后 感慨说,“走南闯北几十年,我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 过事,但是黄是最不可捉摸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企业文化》2006,(1):59-59
1987年元月1日,国美电器在北京成立。经过19年的发展,形成了“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理念;塑造了“谦虚的行业领袖”、“成本控制专家”、“消费行家和服务专家”、“供应链管理专家”的品牌形象,在连锁化程度、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已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成功打造为一个在全国12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的家电零售连锁大型企业。董事长黄光裕在企业诞辰之际说:十几年的发展使国美电器公司经历了从成长到腾飞的历程,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我希望我的企业创造力和执行力兼备,拥有虎的…  相似文献   

12.
国美电器(0493.HK,以下简称国美)收购中国永乐(0503.HK,以下简称永乐)是迄今为止我国家电史上最大的一宗连锁企业并购案。此次合并采取了“现金加换股”的方式,交易总金额52.68亿港元,其中现金4.09亿港元。两公司合并后,黄光裕持有新公司51.2%的股份,陈晓透过零售管理公司和管理层持有12.5%的股份,与永乐签署“对赌协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危险性:股民为其埋单。进攻手法:“左右手互搏”。自身风险:如何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 2004年6月,黄光裕终于修成神功: “左右手互搏”,价值仅2亿元的国美电器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幻,一夜暴涨40 多倍,上百亿的财富汇集黄光裕名下。并购手法之精妙,让诸多资本市场的资深玩家瞠目结舌、惊叹不已。黄光裕的“命门”在哪里? 业内专家详细剖解了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三步曲”: 第一,新瓶装旧酒,重组国美电器。黄光裕先成立了一家“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自己拥有100%的股权。然后,把北京、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中,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  相似文献   

14.
“大王,我敬您一杯!”公司聚餐,我借酒壮胆,叫了我们老总一声很久没再用的称呼“大王”。大王很激动,他说有好几年没有人这样叫他了,这些年来,别人只叫他王总,连原来和我一样叫他大王的人,也都改了口了。说这话时他眉眼间颇有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我只能赶紧安慰,“公司大了,当然要正规起来,不能再像当年公司刚起步时那样没规矩。”一句话拉开了共同回忆的序幕,我们每人一碗汤,小口小口地喝着,在觥筹交错声中,聊起了当年我刚进公司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一“嘀铃铃──”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深更半夜的,谁来电话?我疲惫地睁开眼,伸手接过话筒。“江经理,徐伟跳槽了……”耳边传来业务员葛莉的声音。“什么,跳槽?”“江经理,你能否挽留一下,他手里有许多客户,况且和国泰医药公司王总又熟,这一走,对公司会有损失啊。”徐伟是公司市场部经理,掌管着全市各药店、商场的营销,而国泰是全市最大的医药公司,下属28家连锁药店,法人代表王利民和徐伟关系非同一般。“这小子,我待他不薄,他却……”我睡意全消,“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吧。我就不信他有多大能耐。”这徐伟…  相似文献   

16.
声音     
《英才》2007,(5):18-18
“国美能够得到大中更好,得不到也无大碍,因为它能给国美带来的利益远不如当初永乐那么多。”“我就会把钱花在一些生产性的或更有战略意义的东西上,比如小麦,后者可能会在遇到困难或发生危机时用得着。我肯定会停止买入美国国债。”“诺基亚在低价手机领域拥有强势地位,我们不能在这一市场与它竞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选择市场时很挑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小路 《英才》2005,(11)
国美电器在香港借壳上市,可以说给国内的企业家们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外界都知道,2002年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已归至国美旗下,日后改名为中国鹏澜(493.HK),似乎—切都朝着借壳的方向进行,但是黄光裕没有立刻装入国美的资产,相反,表面上按兵不动的他不断在香港开门店,扩大国美的影响力。2004年 4月,时机渐露之后,黄光裕出手了,他以BVI公司为渠道,将国美的部分资产转手给中国鹏润(493.HK)。在最为经典的这场交易中,国美电器的转让先是以2.41亿卖给 BVI公司,后者再转手给中国鹏润时,价格已飙升到88亿,一夜之间增值36倍多,看来,黄光裕将其主业——渠道运营的精髓竟举一反三似的应用到资本领域。  相似文献   

18.
张小平 《英才》2003,(5):60-60
乐声大作。北京国美电器的一家店面门口突然涌来一队吹吹打打、抬着花轿的迎亲队伍。人们不禁纷纷驻足翘首观望,想一睹“新娘”的芳容。有人按捺不住去揭开轿帘,才窥见“新娘”竟是一台电视机……原来这是北京国美电器公司总经理黄秀虹策划的又一次促销活动。很难相信那些“闹腾”的促销点子,出自这位看来年轻和质朴,甚至有点腼腆的女经理之手。高度意味着难度。当黄秀虹端坐在鹏润大厦5楼靠近  相似文献   

19.
李军 《经营者》2004,(7):96-101
国美香港借壳。黄光裕2.41亿元人民币,卖出天价88亿元人民币,双向监视文件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6月7日在香港做了一笔他一生中最赚钱的生意:用88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向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鹏润0493.HK出售价值2.41亿元的国美电器股权。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6,(16)
19年,国美的疯狂扩张,辉煌与乱像并相生,赞誉与非议并存。在商业模式不断被极端化之后,这个日趋庞大的商业帝国所做的、所坚持的,也正是他在未来之路上赌输赢的筹码。将对手变成伙伴。在国美即将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之前,他给自己一个超大型的礼物:并购永乐,7月25日,一个“巨无霸”的国美航母浮出水面。并购永乐后的国美在上海、北京的市场占有率将远超过60%,年销售额将高达800亿元。“今天,市场竞争到了极端简单、粗暴的境地,成本在抬高,但利润却在下降,单店销售在降低。”在并购发布会上,黄光裕坦陈对行业现状的忧虑和不满。事实上,在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