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现经贸文体翻译的准确性,必须准确把握词汇含义,理解文化内涵,表现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甚的今天,中国典籍英译本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以理雅各和赵甄陶这两部优秀的《孟子》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译本特点,探析两者在再现原作内容和风格上的得失。指出理想的译本不仅要追求语言形式上的对等,更要实现行文风格和文化传递上的功能对等,以期为今后的中国典籍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它还是思维方式的转换,精神思想的传递。翻译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原文信息的传达,同时语言和风格上与原文是否贴近也会影响到译文的质量。本文从忠实角度,语言特色和风格等方面简单评析了奚识之、欣若和荣如德的《Treasure Island》中译本。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翻译不仅涉及到源语与译语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更关系到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众多的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为翻译平添了不少难度。文章基于文化及文化对比视角,对《红楼梦》两种译本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探究与评介,以期对汉语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本质是转换语言,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风格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而这些情节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小说语言有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两种。从我国开始发展翻译理论,一直争论语言风格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定义。基础此,主要从风格翻译视角探究了《傲慢与偏见》译本的对话、句子结构、独白、语言表达能力、译本选词以及译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归化翻译为导向,对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译本,即巫宁坤译的和姚乃强译的两个译本做比较、评析。旨在洞察不同的译者对原著中细节的不同解读,认识译者的翻译风格,以讨论归化翻译法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吸引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翻译。在数以百计的译本中,尤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堪称精品。本文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观点,尤其是翻译的目的论出发,对两译本中的片段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们,在国内有多个译本,且在语言表达和艺术风格上都各有千秋。笔者以1935年8月20日在郑振铎主编生活书店出版的《世界文库》第四期上开始连载的由李霁野翻译的第一部中文译本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由祝庆英翻译的译本为例,从语言的搭配、释义的选择和文化意义的差异三个方面来对比评析两个译本语言剖析的准确性及译文对原文风格移植的贴切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根据翻译方法与模式对霍译本中的人名进行了总结:对译者的翻译技巧做了归纳.人名的翻译显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分析了由于文化因素造成的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失误与意义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英语新闻翻译中对中国文化词处理的异化策略,探讨了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文中举例说明了完全音译法、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以及直译加解释四种异化的翻译方法,指出了这些翻译手法对中国文化词的翻译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本文的探索,旨在使英语在中国文化词的异化翻译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或英语的国俗词语,都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涵义,其表达方式也存在许多差异。国俗词语的汉英翻译可采用直译、直译加上补充信息、释义法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语正义》二十一卷,清人董增龄撰。增龄,字庆千,号寿群,嘉庆名医,兼通文史,著述数种,惟《国语正义》二十一卷及《论语雅言》二十卷传世,他书皆佚。作者生平实难尽考,暂依方志及《董氏诗萃》厘清一二。《国语正义》在版本、古注、体例上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4.
《受戒》英译文中译者主要采取了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等方法来翻译原文中的佛教文化词汇。总体讲,译者能较好地把握宗教文化在原文中承上启下、渲染氛围的作用,对原文中宗教术语的语用意义的把握、处理也较恰当。但译者有时却忽略了译语文本与译语文化所共享的互文空间,没有对其加以利用来增强译文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词义的理解与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奈达的翻译理论,从英汉互译的角度,通过一些翻译实例,阐明只有正确把握词汇的多义性以及字词在不同文体中的最佳表达,才能使翻译成为一种成功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而词语又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列举和分析了一些反映汉语语言和英语语言中一些具有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的词汇和形象,提出了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处理这些词汇的翻译思路,并介绍了几种翻译词汇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些大学生英语词汇量不小,语法知识掌握得也较好,但是对在英语写作中如何贴切地用词仍感到很棘手,常常用词不当。这主要是因为在用词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变化性等方面,汉语思维很大地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对此应采取“三多”的策略,即多读、多记、多写,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英翻译中,由于中华文化的一些特有现象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造成词汇空缺,难以实现语言符合转换和文化转换的和谐统一。翻译时可采用音译法和意译法等翻译方法来实现文化的有效移植。  相似文献   

19.
英汉文化差异造成英汉称谓词使用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在称谓词互译过程中,应考虑社会背景、作者写作意图等因素,采用泛化、具化、加减词、细化等不同翻译策略,以达到等值互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