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西部(上)》2009,(10):55-58
杨凌,全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成立伊始,就担负起"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辐射高地和陕西省以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表率"的角色。12年过去了,杨凌已经由一个面积仅有3.6平方公里的西部小镇,变身为闻名海内外的"农科城"。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卓有成效的探索,杨凌与国家赋予的角色定位已经越来越近。用杨凌示  相似文献   

2.
杨凌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凌区,总人口14.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6万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于1997年7月29日建立,由陕西省与国家19个部委共同领导和建设:该区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推动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了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时针拨回到1994年。这一年的10月,发生了两件令陕西人民激动不已的事:一是10月14日举世闻名的兵马俑2号坑对外开放,另一件是四天后第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的闪亮登场。兵马俑的面世,无疑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次升华,而第一届杨凌农高会的举办,则是对我国高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的长远投资!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4000多年前,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发端于此的杨凌农高  相似文献   

4.
《青海经济研究》2004,(2):57-59
我们于二00三年十月六日——十日参加了第十届杨凌农高会,通过参观、学习和进行专题交流,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中一些值得学习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有了新的认识,现将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凌农业科技企业集群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波  孙养学 《乡镇经济》2008,24(12):12-16
文章以杨凌农业科技企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以企业集群理论、创新能力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从杨凌农业科技企业集群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理论检索和实地调查,构建了农业科技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设计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杨凌农业科技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6.
杨凌:农科城的城市化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21日下午,采访团来到著名的农科城--杨凌.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杨凌马拉松赛”已经成为展示杨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成果,展现农科城人文地理特色、优良投资环境,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魅力杨凌的一张亮丽新名片。4月的陕西杨凌五彩斑斓。4月9日,“2023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鸣枪开跑,1.8万名跑友在激情释放中“相约春天、奔跑杨凌”。用心聚新,赋能“杨马”作为城市形象的体育名片,“杨马”并不仅仅只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它更多地融入了杨凌传统农耕文化的元素和现代旅游的符号,  相似文献   

8.
王非 《西部大开发》2009,(10):20-21
杨凌,这个被外界称为中国农科城的地方,经过12年的艰苦创业,已由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变成了驰名中外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规划布局上,杨凌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肩负着带动西部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一个引领“关中天水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次核心城市正如红日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成为全国四大著名科技展会之一.记者获悉,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将于2006年11月5日至9日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如期举行.形卡  相似文献   

10.
走进杨凌     
走进杨凌和离开杨凌,都是走进和走出汉中平原浓雾的一种过程.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秦川雾,充满深邃的神秘,带点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1.
耕夫  削冰 《中国高新区》2002,(12):28-30
示范区重在示范.杨凌的最大优势在于科技.示范区的最终作用正是以科技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11月 6日至 9日,中央及全国各地媒体 120余家,新闻记者数百人,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西部》杂志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聚集在这座新兴的中国农业名城,他们用手中的笔、话筒、照相机、摄像机和电脑笔记本把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农业高新科学技术信息和发生在这里的其他耐人寻味的新闻事件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海内外。 第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光强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 王顺利:不久前您还身兼陕西…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29日,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一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政府新闻办正式发布了“杨凌开始启动设市工作”,表明杨凌设市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4.
正重达286斤的太空南瓜、身长不足4厘米的迷你猕猴桃、超过1500克的巨籽石榴……如果想要见识新农业的神奇,在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上方可一睹为快。"去年我种的南瓜有一百来斤,可是和展台上的那两个重274斤、286斤大南瓜相比,我还是得继续努力呀。"来自榆林市神木县的宋先生专程带着家人来农高会参观,一家人都被眼前这些被称为"太空育种"的瓜果给吸引住了。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杨凌示范区是我国惟一的以农业命名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重大变革。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相伴而生的杨凌农高会,至今  相似文献   

15.
11月4日,从西安驱车一个小时,抵达第12届杨凌农高会主会场陕西杨凌,这里已是旌旗招展,A、B、C三大展馆一派盛装华放的景象。当我们踏进B馆,多数展台已经就绪,有些也在做最后的装点,在一片嘈杂的声响中,隐约一个从电视机中传出的男性声音,淡入我们的耳鼓,循着这一声音我们走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庞大的科技展台,一个颇有磁性的男中音正在发表电视讲话:“八年的实践证明‘省部共建’体制是成功的,对于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今后要继续加强同国家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给予杨凌在改革方面以…  相似文献   

16.
杨凌农民收入增长有几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20元,比上年增加320元,增幅居全省之首.这得益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杨凌走出了一条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路,被誉为"杨凌模式".它有五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建设杨凌农商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杨凌农商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严格把握市场定位,建立支农品牌文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争创一流”的竞争文化;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任人唯贤”的用人文化;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文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农民朋友.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往汉中平原,兴致勃勃地参加这个农业科技大集;而每当盛会谢幕,他们又怀揣科技资料、肩扛良种树苗、手提优质肥料,带着科技致富的热望,满心欢喜地散向广袤的农村大地……  相似文献   

19.
回眸农高会     
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去年11月9日在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落下帷幕。至此,伴随着"科教兴农"春风成长壮大的杨凌农高会已走过了十年风雨历程。作为中国四大科技博览与交易盛会之一的杨凌农高会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为期5天的农高盛会吸引了来自美  相似文献   

20.
苦马豆素(SW)生产基地杨凌大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由杨凌留学生创业园优秀企业家葛鹏斌刨建的生物高技术企业。主要科技成果:从疯草和豆类丝核菌中分离出蚓哚兹啶生物碱SW及生物合成SW-BSA新型植物毒素疫苗,属原始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