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究方法的变革是推进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经济学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还是从“边际革命”到“凯恩斯革命”,都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变革。而今,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和发展显示,数学方法已成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姚玲 《商场现代化》2005,(11X):169-170
研究方法的变革是推进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经济学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还是从“边际革命”到“凯恩斯革命”,都碍益于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变革。而今,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和发展显示.数学方法已成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从威廉·配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联系的零散认识开始,到亚当·斯密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最终由李嘉图实现了古典经济学最高层次的系统化、综合化和抽象化。古典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无法割断与近代哲学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从对古典经济学的哲学思考出发,探讨李嘉图经济学研究方法——抽象法的历史进步性与科学性,从而为"李嘉图恶习"正名并对经济学研究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从本质上已经成为一种人文现象.消费理论作为最直接体现人的利益与个体需要的理论,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而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则被抽象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机械理论,新古典对消费者脱离现实的抽象在行为经济学那里得到矫正,消费理论重新关注社会文化结构等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古典、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消费理论从最初具有浓厚人文精神到对这种精神的背离和回归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现代经济学的主题和核心也转向了对"人及其行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实验中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中国市场》2010,(20):42-52
"华盛顿共识"和"休克疗法"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凯恩斯革命的新浪潮。他们否认大萧条的基本教训,无视历史的多样性和经济的复杂性。他们自上而下设计的自由化与私有化政策,导致苏东(前苏联和东欧)经济在过去十余年间的大幅下跌。中国和苏东转型实验的比较研究,促使我们重新检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均衡学派与非均衡演化学派关于经济波动本质的争论。转型萧条的惨重代价,使我们加深理解新古典经济学的误区,例如价格的线性供求理论、预算软约束理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趋同理论。中国基于学习、创新和分散试验的新经验,将使经济学超越均衡优化的古典规范,去探索非均衡演化的复杂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为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其中理论硬核构成了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关键因素。因此,从纵向的角度考察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理论硬核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种对"前理论"的历史性探析可以揭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症结。  相似文献   

7.
一、以往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不足 1经济和政治的分与合 经济学本身是以"政治经济学"的名义问世的,早先的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本身.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都是以政治经济学自标."边际革命"后,西方经济学家开始重视对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不再侧重对国家政策的分析;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将经济学更加"政治化"、"革命化",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得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经济人"两要素,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后古典经济学的约翰!穆勒第一次给出了"经济人"的定义。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人"则变得形式化,逐渐褪下功利主义的外衣,而之后新政治学派对"经济人"范畴进行拓展,新制度经济学对其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可看到"经济人"假设在不断的修正及发展。尽管"经济人"假设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的合理性也带来了经济学的繁荣,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前后相继的两个经济学体系。两者在方法论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章就两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了简明概括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从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在不断的发展.本文将放松新古典模型中要素完全流动的假设,运用特定要素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对要素所有者实际收入的影响,并对现实贸易政策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行政垄断是指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利用行政权力构筑政治壁垒而形成的一种排他性控制。经济学的发展从纵向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中都有针对于垄断的相关论述,但各自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12.
从新古典到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 ,杨小凯等人将古典经济学中分工和专业化的高深经济思想形式化 ,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其中 ,斯密用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论述被发展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本文旨在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进行比较 ,并作出一些简单的评价 ,认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可能正代表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化的回顾了经济学早期的分工思想、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以及近代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在每一个时期分别研究有代表性的大师的思想,在经济学早期,我们选取的是柏拉图、色诺芬。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以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的思想为主要研究的方向。在现代经济学时期,由于阿林.杨格和杨小凯的分工思想最具创造力和权威性,因此在分工等理论百家争鸣的近代经济学时期,我们重点研究了阿林.杨格和杨小凯的分工思想。因此本文的写作旨在通过查阅大师的著作,深入地研究大师的思想,梳理由专业化与分工提高效率到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重新考察劳动供给问题,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标准劳动供给理论因其"充分理性经济人"假定而无法解释现实中的一些劳动供给问题.针对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的缺陷,本文引入了行为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理论,并在目标效应假设下分别从短期个体劳动供给和长期个体劳动供给两个方面对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最后指出该修正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桂华 《财贸经济》2001,(7):80-80,F003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也是中国经济学不断深化与变革的过程.这种深化与变革不只是表现为述说方式的变化,更为深刻的是研究活动的"问题导向意识"越来越自觉,这是研究范式的进步,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学家的工作从理论模仿的自在方式到理论创新的自为方式的转变,反映了中国经济学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当今中国经济学的主导特征是注重研究如何从旧的制度安排过渡到新的制度安排,尤其注重研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徐从才教授的新作<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是探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制度转型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李刚  顾晓伟 《华商》2008,(20):6-7
斯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分工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他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分工经济思想。后来,在"边际革命"浪潮下,斯密所开创的分工经济思想逐步淡出了经济学的视野。然而今天,在边际分析方法主导的主流经济学发展困难重重,而新兴古典经济学派日益兴起的情势下,斯密的分工经济思想大放异彩,再次闪现出其不朽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17世纪古典经济学开始到20世纪中期凯恩斯时代为止,消费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近代消费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进。各种消费理论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就当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  相似文献   

18.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是经济学分析的一贯原则.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间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分别与人类大脑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存在着密切联系.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研究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在不同的时期,经济学研究中实证和规范的份量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规范-实证-规范"的模式,这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矛盾运动的外在表现,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科斯定理"中,没有涉及到经济中分配问题,没有分析交易费用的存在和产权界定的不同方式对最终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从新制度经济的理论框架和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来分析原因,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科斯定理"和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探询"科斯定理"中没有分配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企业间纵向一体化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正式开始了对企业本质的研究.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和企业边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同一个问题,即"购买或自制"的问题,都是对企业本质理论的延伸分析.而产业组织理论则基于市场结构的视角并采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研究企业的纵向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