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榆家梁煤矿42216-1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需要穿过薄基岩段(基岩最薄处为5.6m)和火烧区,地表有一较大的村民蓄水池,裂隙较为发育.在过薄基岩处工作面淋水量加大,顶板较软.通过锚杆、钢带、锚索联合支护后采用架无腿棚支护顺利通过此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榆家梁煤矿42216-1掘进工作面薄基岩段的实际情况,对采用的锚杆索支护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理论计算分析,得出数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这种支护参数的设计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煤矿开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浅埋薄基岩的煤矿开采,常会出现一些灾害与问题。本文从我国煤矿开采现状、浅埋薄基岩的煤矿开采灾害类型以及浅埋薄基岩的煤矿开采灾害预防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薄层状顶板的承载能力小、稳定性差,一般支护方式很难维护,通过对鑫瑞煤矿5号煤层薄层状顶板在回采巷道中难以支护的理论分析,研究提出顶板采用水力膨胀锚杆配合架棚支护,帮部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支护。该技术在现场实施后,巷道变形量很小,有效解决了鑫瑞煤矿采空区下薄层状顶板的回采巷道的维护难题。  相似文献   

5.
采空区下巷道掘进,顶板煤层薄,发生塌冒后,及时打设管缝锚杆作为超前支护,控制顶板塌冒高度,架设支架后,根据顶板压力情况,采用打设溜杆抬棚加固。通过检测,该支护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塌冒段巷道支护的难题,增强了支护强度,保证巷道的安全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6.
红旗煤矿32采区煤系上覆新近系和第四系,基岩厚度薄,为了提高资源回收率,需进行提高开采上限.本文在系统分析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上覆松散层的岩性、富水性及基岩厚度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采动等级,确定了安全煤岩柱的类型,并确定了安全煤岩柱的留设尺寸.研究表明,采区主采煤层(3煤)顶板基岩及上覆新近系底部岩层富水...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赋存状态、开采方法与其他产煤大省相比有一定的不同.大多煤田有浅埋深、薄基岩、近水平、低瓦斯、涌水小的自然特点。因此,井工煤矿在开拓方式、运输方式、安全管理重点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为斜硐或斜硐、立井混合开拓方式,主要运输为皮带运输.辅助运输为胶轮车运输。  相似文献   

8.
数字     
根据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统计上报情况,并经网上公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实现安全生产(无死亡事故)1000天以上且“六证”齐全有效、采用正规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淘汰木支护、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正常、生产能力在9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井工)共有787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24处,地方国有煤矿245处,乡镇煤矿316处,其他经济类型煤矿2处。  相似文献   

9.
在昆明某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体系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水平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最大水平位移接近15mm,最大沉降接近22mm,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最大沉降接近20mm,均小于变形预警值,达到基坑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
1井简施工概况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家煤矿始建于1990年,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井筒施工时采用下行式大模板施工一次成井。井壁支护采用单层素混凝土,强度为300kg/cm^2,壁厚550mm(破碎带650mm),主井深590m,副井深548.6m,井筒穿过第四系地层。由于基岩段水地质条件复杂,老哈河水通过地下径流补给水源,井内涌水量高达67.8m^3/h。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郭屯煤矿埋藏深、地应力大、围岩裂隙发育条件下硐室支护状况分析,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支护设计方案,并在工程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保证了硐室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由于顶煤较薄,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已经发生断裂破坏。这样,极易发生支架端面无支护空间顶煤的冒落,进而引起直接顶冒顶,造成工作面无法推进,使回采煤炭的含矸率大幅上升。因此,必须避免发生端面顶煤冒落。本文主要探讨硬顶软煤大倾角综放采煤高围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松河煤业大倾角坚硬岩层113203运输巷支护设计,分析巷道围岩及地层单斜构造,通过巷道参数计算等方式,确定选择的支护材料及支护参数,提出符合113203运输巷巷道支护设计技术方案。实践结果表明,采用113203运输巷支护设计具有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大湾煤矿121102轨巷围岩较为松软,遇水及空气等容易风化,巷道受邻近采空区、上覆采空区煤柱等影响,围岩裂隙发育、局部位置应力集中,给轨巷围岩控制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确保121102轨巷的安全使用,巷道顶板采用全锚索支护,巷帮采用树脂锚杆支护,全断面挂钢筋网,及时封闭巷道表面围岩、提高支护效果,改进喷浆管路,在喷浆机出料口处安装斜角三通进行二次增压,实现长距离喷浆目的,提高喷浆效率。现场应用后,121102轨巷围岩变形量大、喷浆效率低等问题得以解决,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和研究工作面回撤时安全快速高效回撤工艺技术,改革此前金属网片人工挂网的传统工艺,针对性地引进柔性聚酯纤维网,在薄基岩富水区综采工作面回撤时进行使用研究和总结柔性网在使用工艺和操作技术方面需要关注的环节和改进措施。为保证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快速回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21901回风巷巷道,通过对巷道参数的计算及验证,采用打眼、爆破的施工方法进行爆破掘进施工,一次支护采用锚杆、锚网、锚索、W钢带U型棚(工字钢)的支护形式。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满足了巷道支护需求。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在大坝位移混合模型研究方面以混凝土坝居多,堆石坝位移混合模型研究成果鲜见报道。结合坝高、墙薄、基础覆盖层深厚及左右岸基岩严重不对称的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及其原型监测数据系列,对其位移混合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首次将小波分析时效模型应用于堆石坝位移混合模型中。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有效,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元煤业东辅运大巷2#联络巷与回风大巷的交叉点是新掘巷道与原有巷道贯通后形成的交叉点,新掘巷道的扰动影响打破原有巷道围岩应力平衡状态,导致巷道交叉点处围岩的松动圈变大,巷道变形,为此,提出全锚索(7.3m锚索)+密集点柱进行支护,加打9根12m锚索进行补强的新型支护方案,通过对施工完成后的交叉点表面位移及顶板离层进行观测,可知:该支护技术满足交叉点支护强度的需要,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保证了矿井通风、行人等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9.
某矿103采区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出现大变形,支护难度大。为了防止巷道掘进后围岩发生较大的流变变形,出现底鼓,提出了“锚喷索注+底板注浆”的全断面联合支护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U型钢支护、锚喷索支护和锚喷索注+底板注浆联合支护三种方案的支护效果,结果显示:相比前两者的支护方案,锚喷索注+底板注浆支护技术在巷道围岩全断面内形成了注浆加固圈,提高了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巷道底板围岩内的卸压区范围和应力集中系数,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20.
北岭煤业有限公司64106综放工作面辅运顺槽部分地段因顶板淋水、煤帮变软,采用工字钢架棚支护。该区域巷道围岩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巷道顶板与肩窝处漏冒严重,巷修工程量大。经工程类比及现场试验,确定选用浮固德对漏冒煤体进行加固处理,开展化学注浆预加固技术现场试验。通过化学充填加固,提供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有效保持顶煤的稳定,同时对永久支护起到了连锁加固作用,提高巷道支护的稳定性,是煤系地层巷道破碎顶板加固的理想支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