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三地2013年GDP总量6.2万亿元,江浙沪三地2013年GDP总量11.83万亿元。京津冀的GDP仅相当于江浙沪的52.4%。 然而,若京、津跟沪相比,差距不大。2013年北京GDP 1.95万亿,天津1.43万亿元,上海2.16万亿元。显然,“河北洼地”成了京津冀发展的羁绊。  相似文献   

2.
正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京津冀三地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目前已开始编写交通协同发展规划。去年12月,津秦高铁开通运营,极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随着京津冀高铁线路的发展,京津、京石、津唐、津秦、津沧等主要城市间,均能实现一小时内或一小时左右直达,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到2020年,将初步建设成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  相似文献   

3.
没有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北京、天津的发展严重缺乏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腹地市场。而交通一体化的率先实现,才是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最关键的突破。在京津冀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天津已为交通一体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未来的京津冀三方应共同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着眼于长远,以京津为圆点制定规划,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优化完善现有路线,推进公共交通"一卡通"和物流"一单制",共同努力尽快实现交通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于4月30日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京津冀各地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2013年京津冀地区GDP首次突破6万亿元,达6.2万亿元,占全国的1/9,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区域。北京市海淀区只有充分发挥区域禀赋优势,充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才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后,国家高层频频行动,市场反应热烈……京津冀一体化俨然已驶入“快车道”.做好顶层设计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工具.据悉,国家宏观层面的规划日前已在赶制.而京津冀三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工作,实实在在推进“大接轨”战略.目前,各地政策已加紧调整、充实,多项规划、协议已纷纷落地,京津冀正致力于实现“政策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京津冀三省市联社交流合作座谈会会议纪要2016年11月2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促进京津冀三地联社和城镇集体企业合作发展召开座谈会议。会议学习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提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国报道》2014,(7):24-25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把硬件条件做起来,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最为基本。应统筹考虑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尽早出台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筑互联互通、高速、安全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周刊》2014,(46):38-3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光与区域合作、产业融合等"高大上"的概念相关,它还与每一个生活在三地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将在宏观层面改变三地的经济运行方式,也将在微观层面给每一个普通人带来实惠。普通人最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日前,《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网友最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在环境治理(25.33%)、交通(20.67%)、教育(18%)与医疗(14%)方面,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近年来,京津冀逐步加强对海洋发展的规划和建设,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海洋公共服务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本文在厘清海洋公共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的海洋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探索,结合地方政策规划,归纳和总结京津冀三地海洋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在海洋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的进展和问题,并提出优化京津冀海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表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推动实施这一战略的总体方针已经明确。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规划京津冀三地间产业流动既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基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对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地区产业短板,并结合碳排放与水消耗两个指标,对适合疏解的产业提出建议。在文章假设下,对北京待疏解产业产出向河北地区流动进行模拟,通过投入产出规划调整模型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得出政府应加强省际价值流动、进口两手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已满一年。一年来,京津冀地区在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201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相信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本文在此整理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以及一年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京津冀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一体化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三地将迎来爆炸式的发展机遇。其中教育问题受到了广大民众、教师和学生的密切关注。2016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北京将疏解部分高等教育功能,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等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报告出台,人们开始讨论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高校迁移"的可行性及实施带来的系列问题和影响。立即引发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迁移"的可行性以及其实施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的广泛讨论。本小组就高校迁移问题进行专题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形式了解已迁移至北京郊区高校的情况及现状,收集了在校学生及周边民众对于以前的高校郊区化意见和反馈;通过网上问卷形式对全国(主要京津冀三地)各行各业群众进行了京津冀一体化下"高校迁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收集了人们对于"高校迁移"的认可度、可行性、利弊性看法的数据,揭示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高校迁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个人发展、高校发展、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的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在多元体系化建设过程中,三地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金融协同发展的概念入手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当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构建评价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京津冀三地2005—2017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三地的两两之间的金融协同程度和三地分别与区域整体间的金融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在不同方面不协同或者协同度不高,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原因进而提出促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正按部就班地实施,使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推进,这一战略缩小京津冀三地的地区经济社会差异,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策略,有助于提高京津冀三地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创新内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一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考虑的社会民生重要环节。本文选取京津冀三地的13个城市的公共医疗支出的绩效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影响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绩效差异的因素,并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政策建议以及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政府的推动给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其重点就是创新驱动和高新区联动发展。京津冀自古以来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要求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之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提了20年。今年,国家直接将京津冀区域发展列为“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这意味着“京津冀”的区域发展将从静态的蓝图走向现实。前些年,由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京津冀地区经济科技地位弱化趋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调研报告引起了部分专家和媒体的注意。这份调研报告表明: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是中国三大经济增长区域。然而,“京津冀”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研究表明,这一结果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产业发展协调不够…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博士刘杉在解读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时说:"对京津冀三地城市群统一规划,建立合理交通联络,可以更好布局产业和分布人口。当然,重要的是,城市分工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能靠拍脑门。考虑到京津已有高铁连接,未来京津冀还要布局更多城市高速轨道交通,如北京地铁应该延伸到燕郊,高铁到固安、张家口等。"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被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当前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尚未形成良好、有序的城市—区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首都经济圈竞争力的提高和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迫切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一、构筑良好的城市—区域关系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与津冀的协同联动,扎实推动协同发展战略在京津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近10年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