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对临床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0例,给予其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替普酶进行临床溶栓治疗,首次使用剂量为10MU,对患者进行>3min静脉注射,间隔30min后进行二次等量注射,与此同时基于患者肝素钙0.5ml进行皮下肌肉注射,对临床患者的溶栓效果及相应的出血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本次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2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2h后血管未能判定为再通,18例判定为再通。6例子出现出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淤斑,出血发生率达到32%。结论针对临床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瑞替普酶安全、有效,不仅针对患者给药方便,且可对患者临床血管开通时间及血管再通率进行明显改善,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予以尿激酶治疗,瑞替普酶组33例患者予以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临床再通率、病死率以及并发出血率。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临床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并发出血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察瑞替普酶(rPA)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48例应用rPA治疗溶栓和52例应用rtPA治疗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rPA组(48例)再通40例(83.33%),无效8例(16.67%);rtPA组(52例)再通39例(75.00%),无效13例(25.00%)。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无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rPA组各项溶栓再通指标均优于rtPA组。结论应用瑞替普酶能有效溶解冠脉血栓,再通率较高,且静注方法易实施,可广泛用于基层医院以及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比伐卢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房脑钠肽及主观纽约心功能分级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心肌梗死相关并发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心房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纽约心功能评级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时机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40例患者在发病后6 h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冠脉再通有106例(75.7%);60例患者患者在发病后6-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有28例(46.7%),两者冠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较佳,在临床治疗中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不仅治愈率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7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指标、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心肌损伤,还可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辅助治疗基础上加以尿激酶(UK)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48h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在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的13例(61.9%),血管部分再通6例(28.6%),完全未通2例(9.5%),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所有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结论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行,且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栓和抗凝治疗对中老年人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70例次大面积肺栓塞中老年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右心功能变化、血栓再通以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右心功能和血栓再通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老年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时,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凝治疗,但出血风险较大,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院前未溶栓)。治疗组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尿激酶、胺碘酮、肝素、美托洛尔、阿斯匹林、硝酸甘油、调脂药物、氯吡格雷150万U、静脉溶栓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冠脉再通50例,病死4例,出现并发症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68)d;对照组中冠脉再通14例,病死19例,出现并发症2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9.86±7.7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转运途中不间断治疗与监护,以及有效、及时的院前溶栓再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幅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其病因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有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多数患者选择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是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6h内给予所有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并且采用其它常规治疗方法加以辅助治疗,分别在治疗溶栓后的即刻以及15d,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给予临床分析,采用TIMT分级评价。结果在治疗前,所有患者血管闭塞,TIMT在0-1级,经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明显好转。其中,26例患者完全再通,4例患者未通,在溶栓治疗后,患者无继发性脑出血症状的出现。结论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轻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冠脉内不稳定动脉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整个过程中,炎症反应占据重要地位。而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其抗炎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本研究通过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心导管室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发病6h内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2例。所有患者经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第六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5.51%)(χ2=4.780,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84±2.41),低于对照组(15.26±3.23)(t=7.67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3.27±0.60)m Pa·s、(5.09±1.36)m Pa·s、(1.13±0.17)m Pa·s、(3.51±1.58)g/L,均低于对照组(4.02±0.78)m Pa·s、(6.30±1.52)m Pa·s、(1.35±0.26)m 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方案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椎基底动脉闭塞9例,再通6例,占66.7%;颈内动脉闭塞16例,再通9例,占56.3%;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5例,再通16例,占64.0%;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再通18例,占66.7%;脑血管造影无异常23例;溶栓后脑出血3例。62例症状恢复正常或病情有明显好转,占62.0%,无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以入选的243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介入治疗组(173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70例),从中国医疗保障角度出发,基于Markov模型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医疗成本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Markov模型分析显示,NSTEMI两种治疗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82 549.47($/QALYs)。在WTP=139 836.00的阈值标准下,ICER远小于阈值标准,介入治疗组比药物保守治疗组更具有经济性。结论当WTP=139 836.00阈值标准(2014年3倍人均GDP),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例研究结果可以为医疗卫生决策部门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以入选的243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介入治疗组(173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70例),从中国医疗保障角度出发,基于Markov模型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医疗成本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Markov模型分析显示,NSTEMI两种治疗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82 549.47($/QALYs)。在WTP=139 836.00的阈值标准下,ICER远小于阈值标准,介入治疗组比药物保守治疗组更具有经济性。结论当WTP=139 836.00阈值标准(2014年3倍人均GDP),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例研究结果可以为医疗卫生决策部门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中国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预防再发血栓形成事件的成本效果。方法:应用CURE临床试验得到的疗效和资源使用情况,结合2003年我国急性冠脉综合症相关费用,用Markov模型计算每增加一个生命年的费用,评价氯吡格雷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成本效果。我国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治疗成本的数据来自卫生统计年报、Delphi专家咨询、医院住院病例分析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的非ST段抬高ACS首次住院费用为25,191元,与阿司匹林(ASA)对照组相比平均减少了550元。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ACS的远期成本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非ST段抬高ACS患者1年,人均增加医药费用6298元,平均期望寿命延长0.1504年(55天),每增加一个生命年的费用为41,875元,低于我国日前肾透析病人的年平均治疗费用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运动神经功能以及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再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效果、应对问题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运动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