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成立"地球科学研究推动中心"台湾位于亚洲大陆板块的边缘,同时处在菲律宾板块的相冲地带,地理环境特殊,拥有活跃的地质造山带,经过中生代及新生代的塑造过程,加上火山及地震活动频繁,导致地层与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坡度很大,岩石种类繁多,成因与演化关系微妙;加上四面环海,东临西太平洋,深受大气环流、热带洋流及东亚季风的影响,常年饱受台风与暴雨的侵扰,时常引发严重的自然灾害。早年在台湾,气象、海洋与地球科学是三门彼此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开展气象研究在台湾科技主管部门直接设立的重点研究机构中,台风洪水研究中心是成立最晚的,但这并不代表它的重要性最低。众所周知,台湾地处副热带及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接处,常年有遭受台风、暴雨、干旱和寒潮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且近年来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因此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研究。台湾光复后,岛内很快就成立了台湾省气象观测所,专门从事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和研究工作。1971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5·12到2013年4·20,两次大地震处于同一地震带同一板块结合部,这说明我们与地震的抗争是长期的,如何总结应对经验,科学实施重建,把可能再次降临的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话题。就此,记者前往雅安市采访了雅安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蒲忠。  相似文献   

4.
地震是引起巨灾风险的三大自然灾害风险之一,与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相比,地震的破坏和损失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一、海西州的地震形势 青海省是我国地震多发省份,海西州又是全省地震多发地区之一。海西州地处青藏构造块体北部边缘地区,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板块的挤压,境内构造活动十分强烈,规模不等的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几乎遍布全境。经考查,历史上曾发生多次7级以上大震。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大陆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青藏构造块体及其边缘地区将是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之一,海西州的地震活动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受季风气候、板块地质运动和复杂地形地貌等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成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连发、频发地区。近现代以来,西藏发生过除火山和海洋灾害以外的几乎所有自然灾害。本文在介绍了近现代西藏自然灾害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及造成的具体损失。  相似文献   

7.
《中国招标》2013,(19):12-13
非典、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禽流感、雅安地震……在一次次灾害面前,紧急采购这个名词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灾害的"锤炼"下,我国的紧急采购工作开始迈向制度化。紧急采购制度化趋势初显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再加上一些其他突发性事件,灾害常常不期而至,紧急采购需求也随之而来。《政府采购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对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不适用于本法"。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地震灾害分布情况分析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三个板块的交界。另外,东侧有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有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虽然有些地区不属于地震带,但也发生过地震,如江西九江2005年就发生过5.7级地震。近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地震11.2次,因地震死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08,(6):54-55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分析: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接连遭受了冰冻雨雪天气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两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暴露了我国目前在自然灾害补偿体系中保险功能的严重缺位。一旦保险业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不济,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  相似文献   

12.
隋岩 《魅力中国》2013,(11):26-26
中国是众多国家中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地震、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的发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为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对巨灾风险进行有关管理已成为当前形势的需要,中国向来习惯于使用行政的手段进行灾害的救助和管理,政府相对而育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灾害补偿责任,但是现在缺乏市场化的应对机制,所以构建更为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已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风灾害及台风登陆动力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然灾害可分为急性(Acute)和慢性(chronic)两类,干旱和沙漠化是逐步积累形成的,属慢性自然灾害;台风、地震、洪水暴发、雷暴(含龙卷风)、雪暴、雪崩、火山爆发、热浪、山体滑坡(含泥石流)、海潮(含海啸)等10种为急性自然灾害。统计结果表明,这10种急性灾害中,以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超过了地震和洪水。  相似文献   

14.
洪水、飓风、地震,暴风雪……这似乎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如何应对、减少灾害损失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洪水、飓风、地震,暴风雪……这似乎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如何应对、减少灾害损失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根据当代世界范围内现有的科技水平,人们还不能准确测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域中心和地震强度,一旦发生较强地震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国家,"5.12汶川地震"给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灾难过后,如何迅速筹措各方资金投入应急救灾、安置和灾后重建,是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和全社会面临的紧要问题之一。本文对赈灾资金的筹措渠道与方式、赈灾资金筹措的管理与配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震让我们再次回忆起汶川地震,那一巨大的灾难给我国造成严重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在灾后重建的同时,因地震引发的法律问题也逐步纳入人们的视野。文章通过分析日本较为完善的自然灾害保障制度,对我国的灾后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朝伟 《魅力中国》2011,(9):228-228,239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如果中国发生这样一个自然灾害,现行的法律体系将难以应对。本文分析了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日本先进的灾害应对法律体系,一我国建立基本法与单行法有机结合的应对自然灾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许光明  佟敏 《魅力中国》2011,(5):424-424
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云南盈江的5.8级地震……在人类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既不能避免又无法准确预报的情况下,与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一样,电梯的抗震性能和安全要求也必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地震对电梯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地震过程中引起电梯破坏的原因,浅析电梯抗震设计,提出有关电梯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