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评级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监管方式,是银行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美国政府和市场的银行评级制度,对我国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银行评级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借鉴美国银行评级制度体系,建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能够充分体现我国银行经营状况的银行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在制度建设和具体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关于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规定没有与相关会计制度接轨,对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不完整,商业银行披露的财务信息真实性不足、信息不充分、及时性和可比性差等方面。应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并逐步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完善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3.
财务实力评级是对商业银行发生危机可能性的评价,以惠誉、穆迪和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专业资信评级机构和国外广泛使用的骆驼群、珍珠评级体系为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实力评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财务实力评级的理论基础是银行危机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银行监管理论,评价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盈利水平、流动性、安全性和某些定性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客户评级体系。但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其系统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工作的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缺乏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评价、缺乏企业信用等级评判指标体系以及评级内容不完善,治理不科学,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等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客户评级在解释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应完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加强宏观行业与现金流量分析,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加大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逐渐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银行内部评级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晓博 《商业研究》2006,(24):122-126
历时6年修订于2004年6月获G10央行行长会议通过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国际银行业最重要的竞争规则之一。借鉴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资本协议框架更多地强调银行要建立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尚处于构建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的起步之际,通过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内部评级制度的要求和内部评级方法的主要内容的介绍,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制度的缺陷,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途径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中,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但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银行的做法,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特点,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的内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是银行对企业贷款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企业自身原因外,银行采用与大型企业相同的评级方法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价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需要企业不断提升素质,更需要金融机构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差别化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对中小企业进行正确评价,消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构建并推进专门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要引导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更要注重政府的行为涉入与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赟 《财经界(学术)》2023,(11):21-23+32
当前阶段,信用评级适用于分析单个用户或者单笔贷款信用风险的暴露以及银行内部操作和风险管理等多方面,是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所在,与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和信贷资产质量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创建了信用评级体系。在本文中主要探究了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风险是银行运营中的基本因素,务必加大风险方面的控制力度,结合信用评级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制定完善的策略,从而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VAR法在我国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R法(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是现代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运用中,应克服制度与技术上的障碍,加快我国数据库建设,建立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风险管理手段相结合,不断完善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在基本的风险控制框架内大胆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行业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着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评级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信用评级业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增强信用评级意识、培养专业评级人才的对策,以此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凯成  贾丽博 《华商》2008,(8):30-32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当前国际先进银行纷纷运用各种先进的模型并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和管理。基于此,文章针对国内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缺陷所在,并从改造Credit Metrics模型,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和建设基础数据库等方面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韩哲 《现代商业》2007,(17):35-35,34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因而对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一直在不断完善。我国的银行市场化时间比较短,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比较落后。只有通过增加定量分析方法,建立完善的企业评级体系,完善银行组织结构,合理借鉴国外的经验,才能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信用评级作为制度安排,起着资本定价与资源分配的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机构对一国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现状,探讨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对策与建议。信用评级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石,信用缺位与信用体系不完善对一国经济影响巨大。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各国或经济主体纷纷扶持本国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信用评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财务视角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商业银行应该加快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快个人和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国家对个人按揭贷款条件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借款人必须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等.西方商业银行对贷款个人根据其收入情况进行分级,我国银行还没有实施这样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颁布和我国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进一步放开,如何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也日益受到市场和有关管理部门的关注。本文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制度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建立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建立健全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黄志军 《北方经贸》2011,(8):137+139-137,139
中国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寿险企业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监管技术、会计制度与精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我国寿险企业偿付能力监管必须完善财务报表制度,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相结合,建立稳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预警和评级制度等有效措施,为中国寿险业的经营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在内的二维信用评级体系,并突出强调内部评级法在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变量之一,违约损失率是银行进行债项评级的基础,在内部评级法的应用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对违约损失率模型的构建及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信用评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用评级的认定机构与监管机构混乱,法律体系不健全;评级市场过度竞争,评级机构良莠不齐;国内信用评级市场过度开放,外资对本土评级机构渗透严重等方面。政府应从明确监管机构,构建监管体系;整合现有评级机构,削弱外资股权,加强信用评级本土化、标准化;建立有效的防火墙机制,杜绝违规行为;积极参与国际信用评级事务,推动建立信用评级新秩序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现代化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是构建网络借贷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借贷的特殊性,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也不同于其他信用评级制度。对比较为成熟的银行信贷信用评级制度,网络借贷信用评级体系还很不完善。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和网络借贷信用评级的特殊性,从基本原则、法律完善、机制设计三方面提出构建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仝乃礼 《商场现代化》2006,(28):363-364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债券的发行和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进一步放开,如何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也日益受到市场和有关管理部门的关注。本文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完善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必要性,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