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展环境审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经济师》2002,(3):201-202
环境审计是审计学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辟的一个新领域。在开始阶段 ,要首先对环保政策和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进行审计 ,对环境规划、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责任报告开展审计。通过环境审计 ,揭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 ,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 ,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逐渐加大,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到了时代的前列。开展能源环境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加强国有煤炭企业能源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就低碳经济时代国有煤炭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意义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环境审计主客体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新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监督、评价和鉴证,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利用相互协调。只有准确把握了环境审计的主体和客体要素才能真正理解环境审计的本质。根据审计组织的地位和对象的不同,环境审计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环境审计的客体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财务审计,对有关组织的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的合规性审计,以及对有关组织的环境管理责任及其工作成果进行的绩效审计。我国开展环境审计要兼顾主体和客体的发展,由单一向多元化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绿色审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循环经济理论,从绿色审计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了我国发展绿色审计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推动绿色GDP和绿色审计相关立法工作,建立我国的绿色会计核算系统,培养绿色审计相关人才,加强绿色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资源与环境审计,加强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资金、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流域(或区域)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为建立健全绿色GDP核算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结合空间脆弱性模型对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结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较高,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资源环境巩固发展区;低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重点治理区;(2)基于空间脆弱性模型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速,忽视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指出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维护资源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提出提高认识、增强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是进行有效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审计是政府、社会和公众全方位、多角度参与的审计,是协调社会、经济、人类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纽带。针对我国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现状,为保护环境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环境效益审计,加快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提高环境审计水平,保证环境审计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肖和珍  胡泉燕 《时代经贸》2010,(22):149-150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展环境审计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青岛海尔为例,对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推动我国环境审计及环境审计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的增长都要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污染物,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不断增大,环境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方法,努力探索保持环境系统平衡的途径。只有环境系统保持平衡,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审计作为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的最高级监督形式,应以其独立的监督功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下面就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唐华 《时代经贸》2012,(20):203-203
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的提出促进吉林省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现。以可持续和发展的理念审视和评价资源环境管理状况,以环境绩效审计为主,加强对吉林省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可实现绩效审计转型,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环境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给环保保护工作带来了严竣的考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环境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审计理论和环境审计实践工作也得以进一步的深入开展起来。本文对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推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其生态环境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蹂躏与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如何从制造污染的企业外部和内部同时寻求治理监督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这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本文从环境审计对生态建设的作用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和环境审计现状,并探讨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以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环境产权界定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难题之一,如何使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必须对环境产权进行科学界定。环境产权是最广泛意义的公有产权,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产权与环境资源的侵蚀已经成为十分触目的现实。为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跨世纪的全民行动,必须对环境产权界定和环境资源保护作出理性思考,通过建立环境产权界定与环境资源监测的社会机制、网络化、国际化的环境管理体系,达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重视和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作为实施低碳经济、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针对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提出了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建设,改进我国内部环境审计实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并列为世界三大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审计也被逐步提上日程,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含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究了资源环境审计查证方法的特性,进而从审计实施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资源环境审计查证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达到丰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工作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经济活动记录的处理技术已经向电子化方向发展,许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审计的技术手段却相对滞后,绝大多数的审计仍然是手工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更为复杂,这使审计人员面临诸多难题,也给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审计工作办公自动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9.
宣杰  孙凤英 《生产力研究》2008,(18):152-153
水环境审计是政府、社会和公众全方位多角度参与的审计,是协调社会、经济、人类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纽带。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状况,保护水环境资源,防止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水污染环境审计,实施水污染环境审计的问责制度,加快水污染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水环境审计水平,保证水环境审计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周玉贞 《经济师》2001,(12):242-243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大职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审计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为此 ,必须通过完善审计法律体系 ,改进审计领导体制等手段 ,不断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