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突破性技术创新构成了新企业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但是依托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而创建的新企业,在拥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却无法提取创新的商业价值,导致了大量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化互补性资产对于技术型创业的影响.如果突破性创新仅影响既有企业价值链上游的技术能力,那么新企业应采取合作联盟战略通过与既有企业的合作利用其价值链下游的专业化互补性资产进行技术商业化.如果突破性创新摧毁了既有企业价值链整体的价值,那么新企业可以采取早期开拓战略,同时注意专业化互补性资产的积累,替代既有企业构建一种新型市场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标设计、评价方法、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Cristina Bayona-Sáez Claudio Cruz-Cázares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3,25(2):235-248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whether the receipt of public R&D funding determines firm's R&D strategy selection. This issue is crucial, a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ach R&D strategy is associated to a higher, or low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e consider three R&D strategies – make, buy, make–buy – and three different sources of public funding – regional, state and other (such as EU). The model estimation is performed through 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with random effects with a sample of 457 large firms for the period 1992–2005, taken from the Spanish Survey of Business Strategies.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the source of the funding influences whether firms select the make, buy or make–buy strategy. Additionally, because of the panel structure of the sample, we observe that the effect of public funding on the R&D strategy selection lasts longer for state and regional funds than for other funds. 相似文献
5.
Alan Russell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1999,11(2):235-254
This article offers a critiqu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technological paradigm', and associated concepts, to biotechnology. It argues that despite the attractiveness of Dosi's concept there are clear problems in applying it to technologies with a strong socio-political character. One set of problems lie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oncept itself. A more profound problem is the complexity of biotechnology, extending to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it, and its place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It is argued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go beyond what is essentially an innovation economist's conceptualisation to engage a mor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The concerns of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re brought to bear on these issues to support an extens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technological paradigm as well as to re-assert a more widespread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组织绩效,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笔者将河南省大中型企业按地区分组,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比较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本文借鉴软件行业评估软件开发能力的成熟度模型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和等级特征以及每一个等级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路径。其次,根据技术创新过程和关键过程域,基于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一套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最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要落实在具体的创新活动中,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在一个个具体的创新活动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研究的最终目的。所以,需要根据评价出来的成熟度等级进行创新模式的选择,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不同,可以选择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模式组合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力矩阵的分析框架,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构建过程和基于OEM关系的超集群知识联系对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巴基斯坦的Sialkot集群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集群为案例对象,通过研究两集群中生产商的技术能力构建过程对相关命题进行检验。结论如下: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构建是一个多路径过程;基于OEM关系的超集群知识联系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构建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集群企业通过利用这类超集群知识联系开展富于进取心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突破该局限性,克服价值链中领导企业设置的障碍,从而可以在更宽的功能范围内构建创新程度更高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了该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地位,还影响着该国未来产业政策的取向。文章在构建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农业生物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并对中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作出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复杂产品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知识观角度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增长进行了细致分析,建立了企业技术能力增长的一般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复杂产品技术能力增长的几个主要特殊问题作了详细的探讨,初步揭示了复杂产品技术能力增长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预期利润、企业家精神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演化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演化经济学将经济发展和产业变迁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非均衡的演化过程,但是也强调动态稳定的重要性.本文是在演化博弈的框架下,基于对演化稳定概念的分析,阐述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下,预期利润、企业家精神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国汽车业技术能力积累与自主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汽车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拥有汽车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韩国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给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张保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31-33
共同创造是技术创新模式从网络经济向传统制造业延伸过程中的一个新现象。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特点决定了产业链和技术链上共同创造的可行性,从而也为装备制造业共同创造系统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5.
16.
能力构建的本质在于通过跨层次知识转移形成新的组织知识来对能力内在的知识集合进行替代、补充和增强,以构建出具有新功能企业能力的组织活动。管理认知是推动企业能力构建的关键因素,然而,企业是由不同层次主体构成的复杂组织体系,不同层次的管理认知也会存在明显的层次间分工和合作。通过引入能级的概念可以区别不同组织层次间知识活动的差异,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能力构建活动中会代表相应的高层次主体来与低层次主体进行互动,并以差异化管理认知对低层次知识进行再加工,并赋予相应的活化能使其发生活化反应,最终以能级跃迁的形式来完成知识在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间的跨层次转移,从而完成能力构建。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有利于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文章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论,以探讨仓业抟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童书兴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1,4(4):28-34
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我国需要建立和提高强大的高技术能力。企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我国企业建立和提升高技术能力的途径:选择正确的技术战略;获得公开的技术知识,开发暗含的企业特定的技术知识;强化技术生产者同用户、供应商、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正确选择技术来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对我国12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要关注的6个问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建立难以突破;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深化问题;技术创新国际化面临严峻挑战;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然后,从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艳华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0):431-433
本文阐述了建筑节能的概念及能够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