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建立、发展及其对OTCBB和风险资本市场等的带动,是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得以形成的关键。同时,创业板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使全球创业板市场的实践、失败和再实践,成为证券市场亮丽的风景线。在历经失败、挫折和成功后,国际创业板市场探索出对付创业板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三条基本经验。当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具有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所必需。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借鉴国际相关经验,分步实施创业板,积极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谢亚轩 《中国金融》2007,(10):56-58
从国际经验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结构将发生革命性变迁,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但同时这一国际因素也将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稳定带来更多外部冲击和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于是 《中国金融家》2010,(10):37-3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遵循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路径,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就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逐渐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通行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从而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晴雨表。  相似文献   

4.
《深交所》2008,(3):55-56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场。正如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所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与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指出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从根本上来说国际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的根本原因在于以美元纸币系统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文章展望2009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认为稳定、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资本市场恢复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金融机构应从根本上转变风险控制的理念和实践,国际资本市场的格局和游戏规则制定要重新调整,各国也应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平  王胜邦 《中国金融》2004,(14):24-26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资本协议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各国监管当局提供了统一的资本监管框架,使全球资本监管总体上趋于一致。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实施了1988年资本协议。1997年,1988年资本协议被写入《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成为资本监管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的IPO规模占到全球IPO规模的1/4,沪深两市募资金额达到10016.32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预计未来企业直接融资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家》2009,(9):22-24
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诞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很短的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过的历程。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不断成熟,正在稳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法律制度健全、监管体系完善、交易规则齐备的现代化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这是逐步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五年的酝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一环,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的推出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国际板的推出,将逐步显现中国股票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我国由大国金融走向金融大国的重要步骤。国际板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实现中国金融的崛起,必须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