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信用形式相继出现。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秩序混乱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对我国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我国新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伍军 《上海改革》2003,(8):58-61
美国在完整的法律框架下,由不同的市场化企业参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一套多层次的信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最大优点在于其市场化运作的特征,既促进规模化发展,也保证了独立性。我国应尽快地建立起完备的信用法律框架,中央政府在发展初期应做好牵头与推动的工作,并在信用体制建设方面确立非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信用体系简介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信用体系具备了较为充分的内涵,既有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也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还有对信用产品有强烈需求的信用产品使用者.  相似文献   

5.
信用体系包括商品流中的信用体系、资金流中的信用体系、政府的信用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三个基本序列,以及信用文化、信用法律体系两个基本的信用运行规则和安全保证。以此对我国信用体系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战略性构想。  相似文献   

6.
7.
信用在经济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场中出现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是对信用的极大践踏 ;必须努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动市场经济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信用体系的制度安排及信用评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上看,信用制度与发展经济形态有关。在经济转型期,信用制度失缺大大抬升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从理论上说,完备的信用制度供给包括法律、中介机构、政府等多重因素。本文分析了这几种制度形式的各自特征和效率比较。本文认为,尽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评级机构最有效率,符合帕累托优化标准和国际惯例,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信用的机制,并简略介绍了其主要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快社会信用建设迫在眉睫。关键要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包括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现代信用服务体系、信用产品市场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政府信用市场管理体系、诚信教育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保险信用缺失的现状 保险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保险经营活动中,以最大诚信原则为基础,在法律的框架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下,体现职业道德,保证保险合同得以履行的一种行为规范.保险信用体系是指通过法律调整、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和社会监督等手段对保险监管者信用、保险主体信用及业外信用在保险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而形成的保险信用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周宏 《理论观察》2007,(4):179-180
信用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或报告中经常用整段文字对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行表述,各级政府部门都在讨论信用体系的建设,打造各种各样的“信用工程”;大量社会资金涌入与信用有关的各个服务领域;各种媒体每天关于“信用”及信用体系建设的报道不下数十篇。这充分说明,信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义主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解决信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大搞“信用建设”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周在泉 《特区经济》2008,(10):163-164
旅游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实生活中,"旅游信用危机"已经开始显现,特别是旅游企业的失信引发了大量的旅游投诉,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信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旅游业中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入手,认为应通过建立旅游信用制度体系来重塑我国旅游业的信用。  相似文献   

14.
15.
构建金融信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与金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金融改革发展时期,更加体现了建立信用体系的重要性。从企业来说,要建立市场融资体系,途径之一是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途径之二是通过商业信用融资,途径之三即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如发行股票和企业上市等方式筹资。以上诸多融资途径都离不开信用基础,如果没有信用则会造成市场的无序。而在转轨时期,尤其易于造成信用失缺。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信用体系亟待走向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双琪 《开放潮》2002,(4):25-26
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评价目前中国信用状况时用了“恶劣”一词。他说以万亿元计的不良贷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到2000年底,在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家改制企业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债企业就有32140家,占一半以上。这些企业逃废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占贷款本息的31.96%。  相似文献   

18.
福建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社会信用主体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信用是先导,要强化政府信用;企业信用是重点,要努力提升;个人信用是基础,要加大构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回顾、问题、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十年回顾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第一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当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在中国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方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1991年原国务院生产办就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组织进行了清理企业“三角债”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其目的就是力图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经营行为和经济秩序问题(实质就是社会信用问题)。当时,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拖欠债务、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可以说当时的工…  相似文献   

20.
所谓信用 ,是指经济活动对象的履约能力和意愿。信誉就是金钱 ,善于付钱的人才是别人口袋的主人。经济发展与信用基础的优劣关系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用经济。疑云层层的中国人如果有人问中国人的信用如何?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人说 :中国是礼仪之邦 ,信用为本。中国人的言行受着“言必信 ,行必果”、“言无而信 ,行之不远”等古训的约束 ,因此是守信的。但是 ,也有人说 :中国人没有信用 ,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用危机。中信国际研究所的安志达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在俄罗斯作生意的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