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刘雯 《中国经贸》2010,(8):146-146
地震在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让我们明白了很多,我们的民族在继续前行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灾难遗留问题。本文立足对震后中小学生的心理重建,分析家庭、社会、学校在孩子重建过程中的作用,并着重探讨学校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灾难会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威胁,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以及不同程度的公共财产和个人财产的损失,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灾难过后,必然就有受灾区域的恢复重建问题.灾后恢复重建不仅包括对受灾地区受损物的恢复重建,还包括对受灾人员心理创伤的恢复重建.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巨灾之后,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相似文献   

3.
锡士 《东方经济》2005,(3):70-72
迄今为止,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灾难的印度洋海啸已经夺走了28万人的生命,造成的各种损失更是巨大无比。饱受灾难的悲痛之后,更为艰难的灾后重建工作是摆在各受灾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难兴邦。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彰显了中华民族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奇迹的中国人民,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龙校尉  刘丹  蹇翠 《中国西部》2010,(12):64-71
多难兴邦。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彰显了中华民族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奇迹的中国人民,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张云霞  张设华 《特区经济》2008,(12):144-145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绵阳在这次大地震中损失是惨重的,在灾后迅速重建、恢复生产,其难度值很大。如果走旅游复绵、兴绵之路,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绵阳市在灾后旅游业恢复和重建方面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更新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对城市更新路径的探索中,很多国家都走上了社区重建这条道路,特别是在我国,承担居住和生活功能的社区,在城市更新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可以有效化解社会风险,可以推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荔湾区作为老城区,是广州市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在社区重建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通过分析荔湾区社区重建的实践并进行相应的反思,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社区重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怎样又好又快地搞好灾后重建,减轻灾区人民的损失和伤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对灾区重建中的房地产问题如灾后重建房屋所有权的归属等进行一些法律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强调信息沟通的时代,人与九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0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切的关系,都需要通过顺畅的信息沟通,方能确保协调;同时,这又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无沦是个人、群体.还是民族、国家.在其成长、发展的道路上,都是遍布危机,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损失甚至灾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2,(7):89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应对汶川地震中,四川的救灾表现和灾后的快速重建令人惊叹。美国很高兴为此提供了一些帮助,这代表了美国人民的心。世界旅游组织(UNWTO):四川省已将一场灾难转变成了新的机遇,将为四川提供一个改变其在国内以及国际旅游市场地位的特别机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执行主任Zoltan Somogyi:现在四川的灾后重建进展得非常顺利,这不仅仅是指旅游重建,也体现在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重  相似文献   

11.
抵御外来文化入侵,需重建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重建方案的优劣事关文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了坚强、勇敢、团结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目前,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第二件事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一体育盛会不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展示风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在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震后重建,倒塌商品房的所有人可以继续使用该片土地,不必另外支付土地出让金。异地重建商品房。按现有政策,属于新旧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间的置换。异地重建,使用国有土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并收回原土地;使用本集体之外的集体土地,可进行土地所有权互换。借鉴日本等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制定震后重建的专门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场浩劫,震动了全中国;一场伟大的国家动员,则震动了全世界。一个勇敢的、灵活的、团结而富有同情心的伟大民族,其现代形象令世界惊叹不已。灾难无可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姿态。大地震摧毁了数百万间房屋,却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稳固。  相似文献   

15.
刘欣 《沪港经济》2008,(7):65-67
“5·12”汶川大地震,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视角:灾难、生命,废墟、家园……巨大的灾祸与悲情让国人在痛苦中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拯救生命、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后,全国人民为灾区同胞倾注了全部爱心和无私的援助。不过,来自五湖四海的救援队伍毕竟只是“支援”,灾难所造成的巨大创伤,更多地还是要靠灾区同胞自己去慢慢抚平.从这种意义上说,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背景中,灾区民众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建工作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汶川大地震这场罕见的天灾中,数以万计的同胞遇难,数座城市成为一片废墟,一道道大地的裂缝像一道道滴血的伤口在撕裂着全中国人民的心。灾难已经过去,灾后重建工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周通 《黑河学刊》2008,(6):20-22
东正教传入俄国后,长期保持教权与世俗政权紧密结合,在同俄国人的长期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聚合性特征。每当国家、民族遭遇危机和灾难时,东正教总是发挥着凝聚、统一国家与民族力量的内在精神作用,显现出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聚合力。  相似文献   

19.
灾前灾后     
6月1月,来自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已经成立。这标志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已正式启动。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  相似文献   

20.
7月1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主持召开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通报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的意见》,审议了《汶川地震灾害损失汇总与评估报告》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对规划的衔接协调和汇总综合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