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商誉的会计确认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商誉的概念、形成、特征和构成要素,通过对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国际比较,对我国企业未确认自创商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认商誉的原则、标准、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商誉的会计确认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商誉的概念、形成、特征和构成要素,通过对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国际比较,对我国企业未确认自创商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认商誉的原则、标准、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康均 《广西会计》2000,(6):21-23
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对企业的自创商誉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逐渐成为企业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且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自创商誉的确认再度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界的焦点话题。一、现有商誉确认理论的不合理性1.现有商誉确认理论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现有商誉确认理论只确认和计量外购商誉,而对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其理由是外购商誉的市场交换价值使确认具有可靠性。事实上,这种商誉确认理论并不科学,它违反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外购商誉是自创商誉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外购商…  相似文献   

4.
王晓娟 《会计之友》2008,(16):14-15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议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本文就商誉的性质、构成要素及其确认、摊销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议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本文就商誉的性质、构成要素及其确认、摊销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部分商誉确认法和全部商誉确认法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部分商誉确认法和全部商誉确认法的定义及特点,然后分别从资产的定义、对被购买企业的无形资源的控制权、合并理念、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两种商誉确认法中的商誉内涵、成本效益原则等六个角度阐述了部分商誉确认法和全部商誉确认法的选择问题,最后得出了在当前的会计环境下部分商誉确认法是一个更加合理的商誉处理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下的商誉确认和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玲 《黑龙江财会》2002,(11):10-11
一、商誉概念、特点的确认问题分析商誉作为会计要素之一,它的确认和计量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商誉的概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起成功的并购活动往往会导致巨额的并购溢价,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商誉,即商业领域中的声誉,是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能力,是对企业持有良好印象的价值表现。商誉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性质:一是商誉具有自我衍生性。商誉是在企业的各种历史和当前的行为、状态下衍生的,这些状态主要包括:基于公司产品层面的竞争优势,如产品差异,消费者的偏…  相似文献   

8.
商誉有关问题及会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来斌 《企业经济》2006,(2):180-181
商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商誉的特征、商誉的确认、商誉的计量、商誉的会计处理等问题加以研究,将有助于企业在兼并和重组中合理、科学地进行商誉会计的处理,防止企业重要无形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自创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财会通讯》2008,(6):52-54
商誉是企业拥有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我国会计准则只确认外购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结合商誉的本质,探讨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对自创商誉进行计量的具体方法,以期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誉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活跃,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商誉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有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就商誉的内涵、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等有关商誉的一系列问题做了研究或实证分析,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商誉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对待和科学地反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本文侧重于对商誉的全面理解和比较,并期望从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角度能探讨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商誉是无形资产中最为特殊的组成内容,过去人们封其性质和构成有不同的看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无形资产的性质和范畴认识得到深入,商誉的构成内容与无形资产的泉多组成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商誉的实质就是多项未入账无形资产的总和。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也就转换为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知识经济下应确认和计量对描述企业财务状况起关键作用的自创无形资产。但在不确定和充满风险的经济环境下,应积极稳妥地确认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可按不同特点选择采用成本基础定价法、市场基础定价法、经济定价法。  相似文献   

12.
自创商誉是否应在会计实务中予以确认、计量及披露是整个商誉会计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明确了自创商誉确认的理由,阐述了自创商誉计量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历史成本法下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能性及方法,分析了目前企业自创商誉披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改进企业自创商誉披露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谈自创商誉的确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商誉会计问题概述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经济资源。商誉问题产生后一直是会计规范化的一个瓶颈问题 ,有关方面多未达成共识。改革开放初期 ,企业往往忽视所拥有的商誉 ,现在又出现商誉评估热 ,过高估计商誉的价值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决策者的经济决策。商誉会计问题中 ,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商誉的确认问题 ,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一切问题都由此而引起。商誉按其形成来源可分为两种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现行惯例是将外购商誉于购入当日记录于购入企业的账上 ,并在当期…  相似文献   

14.
商誉的确认计量亟待革新○中南财经大学石春茂商誉的来源有自创和外购之分,但现行的商誉会计实务却以此为切入点,来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值得研究。一、按现行实务,企业购买一家企业并愿支付超过帐面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形成所谓外购商誉,这是被购买企业业已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境外收购业务的商誉确认、视同购买日发生追溯调整、商誉减值是否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商誉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确认商誉减值损失的基本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创商誉确认的观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誉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这也是财务会计的难题。本文论述了自创商誉的本质、定义,对自创商誉应否确认进行了比较探讨,并对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判断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末以来,商誉的许多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论题之一。其中,商誉的构成要素,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也仍然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尤其是在新经济条件下,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显得十分有必要。在上述这个大前提下,本文作者对商誉的构成要素和自创商誉的确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商誉的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尽管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并未确认自创商誉,但主张自创商誉应予确认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自创商誉的确认(一)自创商誉确认的现状2006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体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依然不确认自创商誉,仅对外购商誉进行确认。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改制、资  相似文献   

19.
购买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萍 《会计之友》2003,(5):42-43
笔认为核心商誉以及被确认在商誉中本质上不属于商誉的资产要素是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购买商誉符合会计确认的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标准,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对购买商誉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购买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在对所有商誉进行摊销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商誉价值的减损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企业兼并、重组等经济事项的快速发展,外购商誉在企业联合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在这些业务发生之前商誉在会计处理中是不予确认计量的,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说法。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与期末估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