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们在核销银行呆坏帐时发现企业破产过程中存在严重损害债权人——银行合法权益的现象,个别地方借企业改组、兼并、破产来逃废银行债务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造成了大量银行债务在合法外衣的遮蔽下被废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问题的出现既有法规上的不完善,又有制度方面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企业破产法》虽然规定: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和债务人均有权提出破产申请。而目前企业破产大都是由债务人提出的,相反,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申请破产的企业几乎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我国现行企业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企业破产需要企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批准同意,企业是主管部门或政府的附属  相似文献   

2.
破产企业拖欠的工会经费与所欠职工工资应在同一程序清偿魏保堂南阳市总工会从稳定大局出发,在市第一棉纺织厂酝酿破产时,就主动工作,积极协调,争得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参与企业破产工作。一是市总领导参加市委、市政府成立的企业破产协调指导小组,保证了在具体政...  相似文献   

3.
过去,商业银行总是抱怨立法工作者偏袒债务人,厚此薄彼。例如按规定,破产企业财产清偿顺序是先职工工资福利,税收次之,最后才轮到银行债务。这样七折八扣,届时银行已分不到半杯羹,故有“企业破产  相似文献   

4.
时下,破产企业的税款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有的企业已经破产了,而税务机关还根本不知道音信,致使破产企业所欠的税款成为死欠;有的破产企业为逃避税收,在职工安置费用上作“文章”,甚至擅自调增资产损失、呆帐、坏帐损失和期初存货等,冲减欠税;有的假破产、真逃税,亦即借破产之名,行甩掉欠税和负债包袱之实。其中,有些企业宣布破产后并未关门走人,而是更名重新登记后又继续生产同样的产品,还向税务机关要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预,颠倒清偿顺序,使破产企业的欠税成为泡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某市…  相似文献   

5.
所谓政策性破产,是指国有企业在破产时,将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排失业和下岗职工的生活,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这对债权人——国有商业银行是有害的,国家允许核销国有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损失,往往导致国家财政为国有企业破产"埋单"。国资委统计显示:截止2004年4月,全国共安排企业关闭破产项目3377项,核销国有银行呆账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损失2238亿元,安置破产职工620万  相似文献   

6.
李挺 《中国外资》2008,(10):153-153
新破产法实施后,企业破产中涉及的税收法律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税收债权申报、破产清偿顺序与税收优先权的关系急待厘清。在新破产法和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应确定破产人主管税务机关为破产税收债权的申报主体,同时应解决好破产清偿顺序与税收优先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依法将全部财产抵偿其所欠的各种债务,并依法免除其无法清偿的债务,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必然出现的现象,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借贷信用关系的出现,产生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由于价值规律的作有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进行,必然会使一些债务人经营亏损,资不抵债,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形成破产,现仅就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破产及流动资产清算审计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英美俄三国立法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立法要充分考虑到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注意与一般企业破产规则的衔接。破产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金融稳定、劳工保护、税收等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9.
按《破产法》规定,破产清算职工工资为第一清偿顺序,工会经费 (资产 )从理论上讲也具有工资附加性质,理应同时列入第一清偿顺序。全国总工会有关文件虽给予了明确,但执行中困难很大。为便于开展追缴拖欠工会经费工作,建议全国总工会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行文,明确破产企业工会经费 (资产 )列入第一清偿顺序清算,以便追缴破产企业工会经费 (资产 ),确保工会资产不流失。   特此建议。临西县总工会关于破产企业工会经费(资产)应列入第一清偿顺序的建议$河北省临西县总工会@郭利亚 $河北省临西县总工会@李环地…  相似文献   

10.
厉征 《税收征纳》2006,(9):12-12
8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企业破产法》和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这两部法律都将于2007年6月1日施行。《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人所欠的税款属于清偿的第二顺序,其清偿顺序先于普通破产债权。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则明确,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加强信贷资产安全管理孙茂林,烟淄青最近我们对山东省烟台自行车厂、青岛毛纺厂、桓台棉纺厂三户破产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企业破产后,受损失最大的是银行贷款。许多人讲,企业破产,破的是银行的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清偿银行债务未被放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企业破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税收流失严重,同时,在企业破产过程中还涉及一些税收法律问题。诸如:过高的职工安置费用影响税款入库;破产企业的欠税如何清偿;清算期间发生的应税收入如何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杨柳 《现代会计》2007,(2):31-34
破产会计也称破产清算会计。当企业重组期结束后,如果重组失败,则企业进入破产状态,会计上选用终止经营假设基础上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在清算组的领导下,对企业破产财产、破产债权进行清理、变卖,并按破产清偿顺序偿还债权人的过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  相似文献   

14.
<正> 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时,实际上已经破产,在这些企业的债权人中,银行大多是最大的债权人,这时银行要收回贷款本息,一般的做法是向法院诉讼,用分配的该企业破产财产的变价收入使贷款债权受偿。但这并不一定能保证使全部贷款债权得到清偿,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贷款债权和其他破产债权都处于同一受偿地位,无优先受偿权,所承担的风险是一样的,未能受偿部分只能作呆帐损失处理。在现实工作中,这种风险面较大。企业一旦破产,可能蒙受损失的不只是银行以及其他债权人,而且还会给财政和社会带来许多弊病,比如加重财政负担、职工失业、社会安定等问题。所以,动则对企业提起破产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办法。其实,企业严重亏损,绝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15.
投资动态     
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该法不仅重新界定了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平衡了劳动债权与担保债权的权益,还首次规定金融机构破产事宜,为外资的全面进入提供便利。法律规定,企业破产要向法院提交职工安置和工资支付情况,企业负责人失职导致企业破产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与此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在破产中存有利用破产之机规避法律、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 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条第1款规定:"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从中可以看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我国企业破产程序开始的法定原因.但是,在已经终结和正在实施的破产企业中,尽管有的企业确是经营不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也有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未到此地步,也申请破产;有的企业虽然经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但债权人并未要求清偿债务,而企业生产经营并未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也主动申请破产.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破产给银行带来的影响与对策韦炳切自我国颁布实施《破产法》后,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宣告破产。给银行的信贷资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在实施《破产法》中避免或减少信贷资产损失,笔者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一、企业宣传破产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一)企业破产有损于...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鼓励企业兼并、规范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将触及计划体制下的种种深层次矛盾,加上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甚完善,人为因素干扰等原因,使企业破产的本来意义发生了扭曲,导致银行资产严重流失。因此,企业实行破产、兼并后,如何保护银行债权的问题,很值得认真探讨。一、企业破产过程中银行资产流失的几种表现(一)母体裂变,金蝉脱壳,悬空银行债权。表现在将原来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划分为若干个独立核算的小企业,把原企业的资产、资金化整为零,分给各个新的实体,…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面临的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因主、客观原因不能维持生产和清偿到期债务而陷于破产。莆田市的情况与全国大致一样,至1996年底,全市已有10家企业宣告破产。企业破产后,银行保全信贷资产受到了挑战,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据调查主要有:(-)企业以破产为手段,甩掉银行债务。当前,发现企业假破产有四种类型:一是“招牌换记”,改换招牌,仍以原址、原人马、原设备照常生产和经营原产品;二是“新瓶装老酒”,由主管部门另外组建企业或由其他企业单位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破产清算通常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导致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或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由债权人或债务人申请,由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企业破产清算。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企业破产清算后,依法指定管理人,由管理人履行企业破产法规定的各项职责。管理人接管破产企业财产后,依据债权人会议通过的财产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