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利用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增长是西方国家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手段。次贷危机的发生表明,消费信贷发展的速度、结构和规模必须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为解决我国消费需求问题,应扩大消费信贷的有效需求,加快消费信贷创新,改善农村消费信贷供给,加强消费信贷的监测,适度发展我国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2.
消费信贷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存在着诸多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如收入水平偏低,消费倾向偏低,消费结构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衡,农村人口过多,银行经营风险过大,受传统消费观念的限制等等.因此,为实现刺激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一货币政策目标,应扩大投资,增加居民收入;调整产品结构,协调产品市场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下调利率,刺激消费;完善法律,建立与消费信贷配套的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趋势来看,信用消费正逐步成为启动我国消费闸门的有力杠杆,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应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还不到各项贷款总余额的10%.从消费信贷的业务来看,其业务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项目之间、城乡之间都不平衡,一些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几乎还没有开办这项业务.关于消费信贷为什么不能像期望的那样火起来?为什么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笔者将针对以上出现的现象,对制约中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地区消费信贷体系建设落后,法律监管滞后,导致当前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拓展不积极,个人信贷业务办理程序繁琐,社会保障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消费商品流通渠道不畅等方面问题的出现.从法律监管的角度来看,法治建设的滞后主要体现在消费信贷监管制度不完善、金融借贷机构不规范、借贷担保机构缺失、农村消费信贷用户权益维护渠道不畅以及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等五个方面.对此,应健全我国现有的消费信贷法律监管制度,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从而为农村消费信贷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是拉动内需、增加投资、启动市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也是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拓展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但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开展情况看,城市和农村两个消费品市场发展很不平衡,城市消费品市场已趋近饱和,而农村消费品市场却在萎缩,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消费市场,从一定意义上讲,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总数71%的农业大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兴衰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研究旨在启动消费市场、刺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消费信贷在农村市场的启动运转及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拉动经济的重要举措,已引起经济社会及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这项具有巨大潜力的业务仍存一定的制约瓶颈.本文以咸阳市消费信贷业务为个案,分析了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推动消费信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金融机构为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向其提供的一种融资方式.近年来,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消费信贷政策措施,各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个人住房、汽车消费、教育助学、大额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品种,大大满足了消费群体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银行利润收人,消费信贷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新的效益增长点.但是,目前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消费信贷增长缓慢,消费信贷水平还相当落后,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比较突出.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开展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近几年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一)消费贷款余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消费贷款余额反映了消费信贷规模的大小.2001年消费贷款余额比2000年增加2755亿元,增长率为65.1%;2002年消费贷款余额比2001年增加3679亿元,增长率为52.7%;2003年消费贷款余额比2002年增加5067亿元,增长率为47.5%.可见,近几年消费贷款余额不断增加,消费信贷规模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金融支持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支持的缺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金融"系统性负投资"问题突出;合适的消费信贷产品匮乏;对消费信贷的重视不够.由此,应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创新合适的消费信贷业务;加强农村金融消费信贷立法工作,从多方面着手,加大金融对农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受到的流动性约束程度不仅远高于北京市等发达地区,而且高于河南城镇居民和全国水平。消费信贷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居民受到的流动性约束,为了提高河南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力发展河南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是必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启动农村消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农村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目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消费需求难以启动,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消费倾向;面向农村市场,调整商品结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激发农民消费热情;搞活商品流通,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占信贷总额的比例仍然很低,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两方面.要发展消费信贷,必须切实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只有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银行才能积极放贷.  相似文献   

13.
消费信贷可以促进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如居民货币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政策不配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消费信贷的对策 ,如改革消费体制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强化法律保障 ,开发热门品种等。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货币政策安排,对于启动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住宅消费信贷工具,启动城市居民需求;积极推行中小企业货款,消除信贷刚性结构,启动企业投资需求;积极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与农业消费信贷,启动农村消费需求;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已严重阻碍了消费借贷的健康发展。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房价和车价的下降致使部分消费者“断供”,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瑕疵,抵押物变现困难,消费贷款市场竞争不规范,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法规体系不完善等。为促进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消费信贷评价模型,逐步完善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体系、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以及消费贷款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不足已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难题,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已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应努力提高居民消费信贷承受力,改善消费环境,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建立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水平已严重落后于生产信贷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对我国消费信借发展中存在的消费理念、居民收入、消费环境等方面的局限性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维峰 《西部金融》2003,(10):16-17
一、目前全市汽车消费信贷运作状况及效应 2001年底,工商银行庆阳市分行率先在全市开办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此后农行、建行陆续开办了此项业务,中行也在积极申办之中.三家银行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把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作为调整信贷结构、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大力开展营销策划和业务宣传,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迅速扩大.截至2003年6月底,全市汽车消费信贷规模达5026万元,营销汽车514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较快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消费信贷可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居民货币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政策不配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消费信贷的对策,如改革消费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法律保障,开发热门品种等。  相似文献   

20.
拓展中部地区农村消费信贷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分析农村信贷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认为中部地区农村信贷余额的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剖析湖南农村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揭示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障碍,提出应采取诸如提升农民消费信贷的有效需求、加强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消费信贷的社会环境等措施,以拓展中部地区农村消费信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