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昌 《云南金融》2011,(3X):91-92
新办法实施后的信托公司业务创新一直是监管部门推动的重点工作,但我国信托业务创新发展较慢,在存续信托业务中体现自主管理能力及创新型的信托业务规模仍然较低,本文对我国信托业务创新的优势进行分析,对影响创新业务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信托业进行的三年多的清理整顿,目前已基本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更为信托业的发展提出了制度保证。本文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务品种,对推进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信托参与养老市场,既是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又是信托转型需要,开拓信托蓝海市场.本文通过对信托参与养老市场具体路径的分析,为信托公司如何有效地进行业务创新及信托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信托、信托产品、信托产品创新进行了界定,其次从宏观上对近年(2002年6月-2008年2月)信托产品创新的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具体到2007年"新办法"实施的第一年,从产品数量和规模、资金运用方式、资金投向、产品收益四个方面分析,总结出信托产品在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动性上的创新.最后对2008年我国信托产品创新进行了展望:产品总量规模继续攀升、成本推动型收益水平不断拉升、信托专属业务逐渐凸现、产品创新模式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改革为信托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我国信托业应借助互联网思维革新发展理念,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创新业务模式,大力发展包括资产证券化业务、家族信托、消费信托、绿色信托等特色业务。同时,还应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品牌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就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信托业转型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资产收益权信托模式下,资产收益权本质上属于"将来债权",符合信托财产的构成要件,能够融入传统民事权利范畴。作为我国首个资产收益信托纠纷判例,安信信托"昆山纯高"案对信托业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该案,司法实践为资产收益权信托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信托业需要的并非新旧模式无序的量化增长模式,而是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真正的业务创新,并避免与司法实践相脱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与信托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持续快速发展,但一些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累积,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分析了其理财与资金信托业务增长规模、结构特点与潜在风险因素,并从提高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创新信托业务发展模式等方面,就促进理财与信托业务规范与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阐述了保险金信托业务的基本操作模式和在财富管理与传承方面的优势,探讨了我国保险金信托业务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瓶颈,结合实际提出了保险金信托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并对保险金信托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虽然信托制度在财产管理上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专利信托业务而言仍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实施专利信托的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推动专利成果转化、促进资金融通,而且具有保障专利权人受益和改善集团公司对专利资产进行管理等作用。通过专利的财产性、确定性和可转让性分析,为专利可信托性提供了依据。针对我国专利信托制度存在问题,有目的地借鉴日本在专利信托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专利信托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可以对金融类公司进行股权投资。通过入股信托公司,可以实现间接控股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乃至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目的。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来说,通过参股信托机构,可以全面整合资产证券化、本外币理财、企业年金以及不良资产处置信托等创新业务。此外,像人民币委托理财、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等,由于法律限制,只能依附信托关系完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基础设施信托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并提炼总结出了当期业务中一些主要的创新亮点,值得推广。同时根据现有的趋势对未来基础设施信托业务动向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的出台,规范和加强了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解决了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对我国金融企业改革和金融业务创新产生了直接的、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根据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等会计准则,提出完善信托业务会计核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舒 《河北金融》2010,(9):14-15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信托业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找准并抓住机遇,把信托业务作为公司转型中新的增长点为题,从当前金融危机中信托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影响信托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谋划加快信托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力求通过在新的形势下,找准信托业务发展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地位,针对并有效解决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六点加快信托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尽快完善现行法律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强化信托业务自身诚信建设、创新开展特色理财服务、加快培育信托专业人才、提高社会和市场对信托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信托业进行的三年多的清理整顿,目前已基本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更为信托业的发展提出了制度保证.本文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务品种,对推进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芳 《金融会计》2004,(1):21-22
信托业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而2002年1月1日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信托业务的描述又较少,造成了目前信托业务会计核算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制定统一的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当务之急。对于信托业这一特殊行业,在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时,我们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既考虑信托业务的特殊性,又兼顾会计核算的统一性,真正发挥《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对全国信托业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颖华 《时代金融》2013,(9):220+223
我国资管业务面临机遇,监管层不断对其"松绑"。尤其券商的资管部门更是有了发展创新业务的机会,在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中,传统的通道业务已经不能成为资管盈利的主要渠道,资管与信托的结合,是时下各券商资管部门开展金融创新的第一业务,但资管部门要重视并思考在发展信托业务时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完善资管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7.
我想从私人银行--这一银行新兴业务的角度出发,首先谈谈《物权法》中有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对信托业务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信托业务基本上都局限在资金信托领域,其他财产类型的信托很少见,比如在海外常见的不动产信托在我们的实务中就很难操作,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登记问题不解决,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问题就不明晰,信托的效力就难以实现.《物权法》明确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问题,这意味着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将进行一次统一的调整与规范,对信托业务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如能在具体配套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明确不动产信托登记规则,必将大大加快相关信托业务的发展.如果信托登记制度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未来的不动产信托、家族股权管理信托等个人信托的发展将会顺畅许多.  相似文献   

18.
信托制度是一种以资产为核心、以信用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的现代财产管理制度。信托制度的风险隔离机制,对于防范资金风险、提高管理效率是一种良好的技术选择。如果受托人破产或受到别的侵害时,信托财产可以受到保护。在运用财产时,信托管理的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实现基金的安全。信托业务涉及多项业务领域,既可以对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也可以从事投资、融资、财产保管、处理债权等多方面业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在激活金融市场、促进金融产品横向交叉合作方面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在现行分业监管的法律环境下,银行如何依据我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利用信托制度进行业务拓展,如代理信托资金收付业务、信托资产托管、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对银行相关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重塑和创新,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晶 《山西财税》2006,(3):24-25
由于信托制度的引入和确立,信托业务财务会计核算已成为金融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托制度的独特设计、信托业务的创新属性,信托业务财务会计核算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及难点。现就此分析其特点及难点,以寻求解决方法。一、信托业务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1、信托资产  相似文献   

20.
资产转让型信托理财产品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福建金融》2007,(2):43-45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此,商业银行不仅要巩固现有的业务优势,同时要加紧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本文论述了资产转让型信托理财新产品的作用、风险控制及收益分析等实践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