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当前传统信贷业务增速放缓、不良率高企、利润下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重点转向了低成本、低资本要求的同业、投资类业务,形成了一系列以发放贷款、逃避监管为实质目的,以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类型金融机构为表现形式的业务模式。创新型业务模式为商业银行带来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业务风险的交织叠加,防范化解此类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针对同业业务发展与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而对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本质及其与基础资产的关系问题则较少涉及。本文以山东辖内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测算各项贷款信贷质量对同业业务资产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项贷款的信贷质量对同业业务资产质量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本文据此建议,应及时捕捉同业业务的实质性风险,从基础资产入手寻找同业业务的演化路径,控制关键因素,以抑制银行类信贷业务的非理性扩张冲动,促进同业业务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强,严重冲击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转型、加快信贷业务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信贷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制约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加。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2011-2013年呈爆发式发展,目前同业业务已成为与公司、个人业务并列的商业银行三大主体业务之一.本文通过阐述16家上市银行2011-2013年的同业业务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同业业务的比较优势与发展风险,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股权结构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持股比例和股东性质两个方面研究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东具有金融同业背景的银行更易产生同业投融资冲动,而股东为民营资本的银行更倾向开展传统信贷业务,存款质量更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和规范会计核算三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同业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信贷业务逐渐引起商业银行重视.与传统信贷业务不同的是,网络信贷业务渠道由实地转向了虚拟的互联网,银行经营的地域较以前拓宽了,可以跨地市乃至跨省份经营.这不仅改变了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模式,还增加了信用风险识别和操作风险控制的难度.且对于不同的贷款对象,互联网的虚拟性带来的风险影响是不尽相同的.本文试从网络贷款对象类型入手,对网络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对商业银行如何健康发展网络信贷业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金融机构间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同业融资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同业业务具有减少资本占用、扩展利润增长、规避金融监管等多方面优势,因此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同业业务提供了充足动力。伴随同业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其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也日益突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亟需在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旨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现状的比较,分析总结同业业务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指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未来发展方向,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金融脱媒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资本约束的不断增强等,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的经营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而激发了银行间市场同业业务的扩张。本文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深入分析了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风险隐患,并提出防范同业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风险。本文对同业业务的概念与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深入分析了同业业务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对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经营效益的良好机遇。本文论述了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房地产贷款的必要性、有效防范房地产信贷业务风险的重要性,提出了商业银行加快发展房地产信贷业务与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业务规模快速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的困境。但随着同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其背后隐藏的金融风险亟需引起关注。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流动性风险的现状,阐释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2011-2013年呈爆发式发展,目前同业业务已成为与公司、个人业务并列的商业银行三大主体业务之一。本文通过阐述16家上市银行2011-2013年的同业业务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同业业务的比较优势与发展风险,并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风险存在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个人信贷业务也不例外。无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有多高,都不能完全规避业务发展过程中潜存的风险。特别在经济欠发达小城市,经济基础的薄弱、社会信用的缺失、银行管理力度不足等,都是构成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魏国雄 《银行家》2003,(7):58-63
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同业竞争日益加剧,信贷业务经营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探寻信贷管理新的解决途径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常晓 《中国外资》2013,(16):53-53
近年内,各大电商(如阿里巴巴、敦煌网)陆续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的前进。随着其业务量的不断加大,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六月底货币流动性缺失情况下商业银行大幅提高短期同业拆借利率等行为也显示商业银行需要改进自身业务结构。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商业银行相应业务结构特点,分析此现象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资产规模较大和经营效率较低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稳健,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慢,而流动性较高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激进,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16.
窦魁 《金融纵横》2014,(7):25-28
2011-2013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呈爆发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16家上市银行2011-2013年的同业业务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同业业务的比较优势与发展风险,并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一路高歌猛进,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同业业务潜藏的各种风险也不断暴露,尤其是去年以来,个别同业陆续发生严重的同业业务操作风险事件。如何加强同业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成为了业内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同业业务的风险演变情况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国内外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实践,从实务层面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策略建议,为推动同业业务健康发展带来一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了以资本节约型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其中代理投融资业务规模以其对传统信贷业务的替代获得快速发展,在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业务中占有相当规模,风险积聚压力也日趋加大.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代理投融资业务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风险特征,提出促进业务稳健发展和切实服务经济实体的风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个人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的信贷产品,它包括消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生产领域的个人投资贷款。作为我国金融领域新兴的资产业务,个人信贷业务特别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备受各家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银行风险,并使用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会加剧银行的破产风险;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倒逼同业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会扩大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为此,应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并适度计提存款准备金和拨备覆盖率;应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立稳定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要加强对同业业务资金投向和规模的控制与管理;金融监管部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