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造陌生     
吴殿彬 《走向世界》2014,(23):131-131
被人们摩擦得锃光瓦亮的一句名言,我想再抚摩它一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陌生。发现了陌生,就能创造出陌生。而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摄影可以是最本源于发现的艺术了。这种发现所需要的眼光和思维深度自不待言。但不少摄影人对这种发现只停留在还原物事貌的记录层面,谈到创造,并不被人们认可,谈到创造陌生,则被认为是痴人说梦般的臆想。  相似文献   

2.
摄影是空间与瞬间美的组合。新闻摄影作品,是通过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把瞬间发生的真实的有价值的事件抓取并表现出来,它具有图象优势,不受文字的限制,使人一目了然,真实性、直观性和现场感都很强。照片是一种视觉语言,如何提高这种视觉语言的真实性、直观性以及现场感,就要求摄影记者要有一种抓拍意识。这种抓拍意识在新闻摄影中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它不仅反映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也是锻炼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和提高摄影技术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抓拍主要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活动为表现对象。抓拍摄影由于是在被摄对象全然不…  相似文献   

3.
对于纸媒体来说,新闻摄影非同小可。一位摄影家曾说:“新闻摄影包含在报道摄影的范畴之中,只是格调不同,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最高表现。”作为一名人民日报的老读者,笔者发现这家全球知名的党报,近一年多来有很多改革和创新,特别是新闻摄影方面,表现手法大胆求新,不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也引发读者更深思考和想象。  相似文献   

4.
对于纸媒体来说,新闻摄影非同小可。一位摄影家曾说:“新闻摄影包含在报道摄影的范畴之中,只是格调不同,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最高表现。”作为一名人民日报的老读者,笔者发现这家全球知名的党报,近一年多来有很多改革和创新,特别是新闻摄影方面,表现手法大胆求新,不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也引发读者更深思考和想象。  相似文献   

5.
王伟  闫美艳 《理论观察》2007,(2):182-183
新闻摄影是形象的新闻,是以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为手段,并通过照片画面的可视形象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新闻摄影,不管是表现工业、农业、生活还是自然风光;无论照片中有人物,还是没有人物,全都与人的情感有着密切联系。被摄者的情感必定在照片中有所反映,摄影者本身情感在作品中会有所表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情感渲泄。这些都是一种人物情感的沟通和交流,除了它具有新闻价值之外,情感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在新闻采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从生活到作品的中介,也构成作品的主要因素。一、新闻摄影中被摄者在画面的情感表现人类在进行…  相似文献   

6.
3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2014)组委会在成都举行仪式,揭晓第十一届华赛获奖作品。盖蒂图片社美国摄影师约翰?摩尔的作品《埃博拉席卷利比里亚首都》夺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获得本届比赛8个大项、16个类别的68个奖项,获奖国家数量创华赛历年之最。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自产生以来不断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器材的普及,摄影也成为一种全民艺术。数码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是新闻记者。新闻摄影的发展源自哪里?新闻摄影的价值与特点是什么?数码时代的新闻摄影是怎样一种状态?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找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陈延龙 《魅力中国》2014,(14):301-301
新闻摄影是一种纪实摄影,通过摄影将客观事物保存下来。一张好的新闻摄影照片,能够引起很多人的主观情绪,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新闻摄影中本身具备的重要新闻价值,还在于新闻摄影具有与人类审美一致的美学意义。本文主要从新闻摄影与美学的关系出发,对新闻摄影中的美学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郭志超 《魅力中国》2013,(17):296-296
新闻摄影是通过摄影方式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有价值的、刚刚出现或正在出现的事物和事件的一种视觉媒介。多年来,新闻摄影以它独有的表现方式,成为报道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2013)评选4月中旬在北京揭晓。加拿大摄影记者凯文·弗瑞尔拍摄的《台风海燕》夺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该照片所在的组照还摘取本届比赛战争灾难类新闻组照的金奖。本届华赛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共收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的3万余幅作品,其中半数以上的参评作品来自国外,包括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盖蒂图片社、欧洲新闻图片社、德国《地理》杂志等在内的世界主流媒体摄影记者和来自全球五大洲的摄影师均有参赛,参赛作品内容涉  相似文献   

11.
夏斌 《走向世界》2015,(14):134-136
一、“去色”过程的要点就是控制“明度”不仅仅是因为,黑白摄影与摄影术是孪生,所以才惹得许多恋旧摄影人的不舍情怀。黑白摄影,以其艺术的颜色抽象,将五彩斑斓的世界凝炼为黑白灰调,变有色为无色后仅通过明暗对比来表现形态、纹理等,这本身就够艺术的,因艺术的真谛就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抽象和提高。既然黑白摄影是通过明亮度对比的“明暗”关系来表达的,那么,数码摄影从彩色入手,继而黑白,就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这个“转换”的基本技巧就是要控制“明暗”。所以说,“去色”过程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岳越 《中国西部》2011,(11):106-107
冉玉杰,一位儒雅、谦和的摄影艺术家,川大艺术学院在职教授。和一般人印象中苍白赢弱的艺术家形象不同,冉玉杰的体格相当健壮,肤色也比较深,一见便可知这是常年在户外活动的结果。他的摄影理念是“用图片叙事”,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用实践图解着自己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李梓屹 《魅力中国》2014,(11):228-228
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是摄影家通过摄影,并把自己对生活的自我领悟和艺术性格融入到拍摄对象中来反映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摄影作品是通过点、线、面、光、影、色等摄影语言来表达内涵的,要想运用好这些摄影语言,就必须要有好的摄影构思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左庆 《走向世界》2013,(14):64-67
<正>在初识摄影和绘画的时候,人们对画面的审美认知往往离不开基本的构图法则,像为人所熟知的黄金分割法、几何图案法、"S"造型法等等。在人像摄影构图中摄影师常常将人的眼睛和优美的肢体语言放到黄金分割点等焦点位置,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其实大多数新闻摄影作品也在不自觉间遵循着这样的法则,但是在展现新闻事件过程的实际应用中不能生搬硬套,一言以蔽之。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灵活地处理画面构图,是对一名优秀新闻记者的极大考验。  相似文献   

15.
新重庆影像     
七月的重庆。这一季,阳光灿烂而明媚,如一支五颜六色的画笔,幅接着一幅为城市着色。空气中,一种暖暖的醉,让寻梦的摄影人恍觉醺醺然。  相似文献   

16.
瑶乡牛王节     
罗郅肯 《中国老区建设》2007,(1):F0002-F0002
最近,广西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隆重举行第二届牛王节。数千名群众和上百名新闻记及摄影、旅游爱好,观看了极具民间特色的祭牛王仪式、牛王争霸赛、牛后选美大赛、“牛哥草妹”山歌表演、“牛王杯”摄影比赛等活动,大饱眼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拍鸟千里行     
在山东摄影圈,有这样的一群“鸟友”,他们热爱摄影,爱鸟类,孜孜不倦地用镜头表现大自然中鸟类的和谐与美好。为了拍乌,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丛林山河。陈鲁生、许永广、刘永卫、王毅国就是其中的代表。阳春三月,从山东出发,目的地秦岭,这几位“鸟友”的拍鸟千里行充满了发现和快乐。  相似文献   

18.
王咏梅  丁勇 《理论观察》2002,(3):104-105
新闻摄影利用新颖的视觉形象和视觉语言将新闻的实质用图片表现出来。全面掌握摄影美学对利用新闻摄影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恶、丑 ,宣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反映时代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海 《走向世界》2014,(32):60-61
商业婚纱摄影不同于新闻与纪实摄影,它以唯美、大方为自己主要的追求目标.同时,由于拍摄人群的变化以及每个时代想法与接受程度差异,也是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在的80、90后,喜欢多元化,他们可以接受活泼的、另类的、夸张的、韩式的、欧式的等拍摄风格,在拍摄时新人会跟摄影师说明自己想要什么风格的片子,摄影师再根据新人的要求去争取最好的拍摄效果.但在我们这个时代,自然与真实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审美追求,越是自然的片子就越真实,有时不经意的一瞬间就是最生动最自然的.此外,现在的婚纱摄影,也在吸收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养分,各个渠道的元素,包括国外婚庆纪实也在融入婚纱摄影,所以现在的片子没有固定的风格.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拍摄的几种风格:  相似文献   

20.
等在江边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13,(11):78-81
晋毅说,什么是一张好照片,它需要思考,它需要深入,它需要时间,哪怕它不是新闻。他曾经做了18年媒体摄影记者,见证过很多重大性、突发性、决定性的瞬间。在他看来,新闻摄影,预示着记者随时准备出发,出现在第一现场。机会,有时是“等”,有时是“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