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界城市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霞 《城市问题》2002,(4):9-11
当今世界城市格局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世界城市大变动都是在类似的环境下出现的 ,从而有了伦敦、纽约和东京这三大全球性城市及一批令世人瞩目的国际大都市。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新兴国际城市的崛起将改变现有的城市格局 ,这就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 ,突破在世界城市格局中相对次要位置 ,最终建成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城市提供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2.
商贸物流中心有效融合物流业与商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凭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武汉在201 2年就提出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这将有利助推中部经济崛起.本文就武汉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从管理体制、土地政策、市场环境、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中国企业可以放弃不必要的产品线、削减不相干的成本,但要避免大规模降价等短视促销行为对品牌的伤害.同时,企业应该遵守营销的长效定律,抓住危机中的绝佳营销机会,聚焦品牌的"心智定位",创造品牌新局面 全球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最近10年内,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使国民迅速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4.
10月30日。中国住交会组委会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了一场“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大武汉——第六届中国住交会之中部论坛”。与会的50多位住宅与房地产业权威专家、40多家新闻单位代表、300多名省内外房地产开发商齐聚一堂。就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大武汉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规划和目标、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房地产业与城市营运的关系等进行了开放式的研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本次论坛上。不仅代表武汉市政府向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同时还就武汉市的发展机遇向与会做了精彩的演讲。他说,目前“相对落后”的武汉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国家如今适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空间。这种具有历史性跨越的机遇和空间。成了今天许多人为武汉心动的真实缘由。  相似文献   

5.
《物流时代》2012,(12):75-77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依赖于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武汉的底气来自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商业繁华。  相似文献   

6.
城市勋章荣耀中国新城市名片 有哪一个社区,可以像星河湾一样,成为北京朝阳区指定高层外宾接待场所,汤加国王、欧盟政要、英国亲王、联合国副秘书长、加勒比海14国大使等同为座上宾?有哪一个社区,可以像星河湾一样,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等三大权威部门联合免费编制出版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是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提出建设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其功能承载都具有体现国家战略的独特之处和核心价值。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演变和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来看,未来武汉的城市发展也需要突出其核心价值,致力于成为"中国枢纽、内陆门户"。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城市集群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都市区经济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湖北区域弯道超越、拐点跨越的重要城市集群。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利用区域关联系统、共生思想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其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多中心关联关系、多中心协同共生等机理、路径、模式,并从体制、经济与社会维度提出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关联与协同共生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特大型城市,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要把武汉建成如纽约、伦敦之大",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更大决策.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城市已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想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城市竞争,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一个品牌一样经营城市。目前中国的城市品牌化浪潮此起彼伏,城市品牌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而素来"九省通衢"的武汉在近几年却逐渐衰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武汉的城市品牌建设,用有效的品牌传播的方法重塑武汉,从而得到品牌增值。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城市已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想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城市竞争,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一个品牌一样经营城市。目前中国的城市品牌化浪潮此起彼伏,城市品牌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而素来"九省通衢"的武汉在近几年却逐渐衰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武汉的城市品牌建设,用有效的品牌传播的方法重塑武汉,从而得到品牌增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把郑州建设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主导因素,认为郑州由"一心两片,铁路分割"的双"V"字形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到"双核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从郑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生态屏障空间、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和优化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军银 《企业导报》2012,(1):164-165
武汉城市圈被国家赋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武汉在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实现跨越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然而,历史沉积的用人机制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实行创新。为此,本文提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干部选任实现人岗相适;建立健全"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激活释放科技和管理人员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华中金三角: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大上海,再就是大武汉。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然而,在改革开放若干年后的今天,武汉总体吸聚能力呈下降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三大经济圈形体日渐丰满,并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央又提出振兴东北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已陷入政策低谷。 有学者指出,所谓中心城市,是指有周边而言,如果没有了周边,也就没有了中心。传统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正面临着失去周边的危机。在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这位拥有博士头衔的全国人大代表,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连问三声“武汉在哪里”,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武汉市长找武汉、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中的思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武汉的作用应体现在哪里?武汉的定位应是怎样的?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武汉定位的思考,也使“武汉经济圈”这一话题再度趋热。  相似文献   

16.
苗婧 《国土经济》2008,(6):66-68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1+8城市图的发展加速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武汉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本文用SWOT方法分析了在这个背景下武汉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成胁,并据此提出几点武汉市房地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此前《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也已经过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并上报国务院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把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四个方面: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首次提出了要将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城市”,即建成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最近国务院和市政府又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在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到"城市看海"似乎成了每年中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雨季的保留节目,城市内涝问题越发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大软肋。当前我们应如何协调城市快速化扩张中凸显的难题和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将城市建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正式离职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自1992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以来,没有哪一家跨国公司能像微软那样如此迅速地被人认知和崇拜,也没有哪一家跨国公司能像微软这样,其中国分支机构领导人的职位如此频繁地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从杜家滨到高群耀再到现在的唐骏,一个个优秀人才,从微软(中国)总裁这样光芒夺眼的位置上怅然挂冠而去。  相似文献   

20.
有人批评德国、日本的决策缺乏效率:“提出一个议案需要讨论150天,黄花菜都凉了。哪像我们中国决策就是高效率!”与中国相对比,德国的决策简直是低效到了极点:由于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及绿党的崛起,哈瑙核工厂经过5年的建设完工后,连一根燃料棒也没有生产过。当时的德国外长菲舍尔初次参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环境保护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