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王文娟 《财贸研究》2012,23(5):38-45
利用1992—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贸易影响环境的结构效应和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贸易对中国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来自贸易自身的结构因素,还是来自贸易所引起的其他经济因素变化。结果显示: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贸易的结构效应和总效应均提高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同地区贸易—环境结构效应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收入较低地区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结构效应亦较小,贸易—环境结构效应较大的地区相对收入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环境治理与贸易方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注点。文章利用2000~2009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以“十一五”COD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事件分析法识别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从“量”和“质”上均促进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型,对基准结果进行假设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环境规制通过增加企业成本和提升技术水平两条渠道促进出口企业贸易方式转型;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贸易方式转型的效应更强。文章研究结论为加快对外贸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协调贸易与发展的温尼伯原则促进WTO将环境措施融入了多边贸易体系之中。2001年WTO多哈部长级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就贸易与环境议题进行谈判,力图实现贸易、环境与发展“三赢”的局面。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必须实施贸易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协议,支持环境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倡集约化经营战略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技术型产品,替代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内部化环境成本,促进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实施绿色产品战略,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以实现贸易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传统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量文献关注数字经济对贸易规模、贸易效率、贸易成本的影响,鲜有聚焦对外贸发展质量的研究。利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使用2011—2020年31个省份经济发展数据实证分析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而且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东部或经济发达地区,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其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外贸发展质量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外溢性,对推动邻近地区的外贸质量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俄、白、哈关税同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重点分析了该关税同盟的贸易效应:2011-2012年,同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幅远高于成员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速,除了哈萨克斯坦之外,俄罗斯、白俄罗斯与同盟成员国的贸易在其外贸总额的占比均有所上升,说明关税同盟促进了三国贸易往来。虽然关税同盟的运行导致了中国对哈国出口成本增加,但由于俄、哈两国与中国属于互补型贸易关系,中国与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仍呈现快速增长状况,俄罗斯加入WTO将促进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规范化和稳健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光弼 《现代商业》2014,(8):178-178
贸易如何能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贸易的结构和方向,只有当一个国家出口消费品和进口资本品关系处理得恰当,贸易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当今我国外贸的重点已经从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走向国外变成了如何加快外贸产品结构转型,如何优化产品结构组合,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出口,继续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提高利用外部资源利用率,加快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我国外贸贸易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转变即产业升级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要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重点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以有效促进外贸经济增长。国内外众多学者证明了外贸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强正向关系,提出是外贸结构而非外贸,更好地解释了经济增长。本篇论文笔者也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借鉴国外学者最新贸易划分方式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伙伴国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所有类型的贸易中,并非所有类型的贸易增长都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其中E2P贸易和NI2P贸易未起到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效应,这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发达贸易伙伴并未完全起到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其细分贸易中的E2P贸易和NI2P贸易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不发达贸易伙伴国的NI2E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开放新阶段,中国在外贸领域面临着外贸战略转型、外需低迷与劳动力成本上涨并存、贸易摩擦增多、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等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应该尽快制订贸易外交战略。贸易外交战略是国家用于谋划贸易外交全局、指导与协调各贸易外交主体开展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总和。贸易外交战略服务于外贸战略,并接受外交战略的指导。中国应通过发展广泛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关系实施自身的贸易外交战略。在地理区位的选择上,亚洲仍然是中国区位选择的重点。此外,还应在金砖国家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积极发展中非贸易与投资关系,扩大对欧美投资。  相似文献   

9.
金融深化与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就珠三角地区来说,金融深化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金融相关率的提高有利于外贸发展。金融部门应抓住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机遇,加快金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以市场化倒逼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金融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为外贸发展提供多种融资渠道;进一步鼓励港澳金融机构在珠三角地区布点,支持港澳资本参股珠三角地区中小商业银行,利用港澳资本的管理优势和先进经验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以贸易主体调整带动金融服务的高品质、多样化,从而发挥外贸对金融深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贸易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促进国际贸易又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从根本上反映出产品的真正价值,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环境成本内在化是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该理论以此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本文对工业三废排放量、十一个主要工业行业进出口贸易中含污量转移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三废排放量与对外贸易增长走势基本吻合。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增长虽然尚未带来整体和大量污染物向国内转移的局面,但也确实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环境污染物有加快向国内转移的趋势。工业制成品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外贸及环境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贸易与环境的相关性,就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并没有取得协调的发展,盲目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环境污染;同时,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对山东省的对外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并建立外经贸和环保以及质检部门的协调机制,企业则采取实现绿色管理、组建绿色联盟、绕开绿色壁垒等实现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early seventies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mpact environmental polict nmight have on foreign trad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s whether countries with relatively stri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end to experience a deteri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us a fall in exports and a rise in imports, of the pollution‐intensive commodities or, on the other hand, benefit from the improvement in environmentally more sensitive industries. So far, most empirical studies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s to the total production costs is still so marginal tha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have hardly any effect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patterns and thus on foreign trade. One of the few exceptions is Van Beers and Van den Bergh (1997), who found that stricter regulations have some negative impact on bilateral trade flows between OECD countri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at tyhis outcome is partly due to model mis‐specification. The analysis id based on a triple indexed model and on its variants. It is found that, as soon as both the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country specific effect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icter regulations and foreign trade become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is suggests that environmental costs do not have a real impact, neither negative nor positive, on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Antweiler所用回归方法的调整,以工业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为环境衡量指标,以1981-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等指标推算外贸对经济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对典型高经济外向度地区浙江省的外贸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外贸发展所"引致"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增加废弃物排放量),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为负但不能抵消经济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正效应,外贸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省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最后,分别对三种环境效应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浙江省1986~2006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浙江外贸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外贸依存度、贡献率、拉动度及弹性四个对外贸易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得到了较好的拟合结果,为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假说(ELG)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对外贸易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由长三角地区(16城市)FDI与对外贸易的简单数量关系,构筑了地区层面的对外贸易模型,运用面板数据(PanelData)方法对长三角地区FDI的对外贸易效应及FDI在上海双边贸易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DI对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及上海的双边贸易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长三角地区FDI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渤海地区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对外贸易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对外贸易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环渤海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分别对该地区7个省市区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白泉旺  俞海山  吕建锁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7(9):114-118,123
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影响及协调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已成为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的主要议题。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在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二者在政策之间还缺乏进一步的协调与联系。因此,设立专门协调机构,以世贸组织有关贸易与环境规则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强化环境国际标准的管理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是协调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5-2005年的数据,对江苏省民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民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进口在滞后一段时间后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民营对外贸易由于所占比例偏小,无法对经济增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又往往和南北问题交织在一起。南北方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视角存在很大差异,如南北方在贸易环境价值观、资源保护与环境剥削、国内外政策协调等方面都有分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有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和评述了南北方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中的分歧和主要冲突,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分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