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崔鑫盈 《金卡工程》2008,12(11):47-47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概念理论上源于民事举证责任制度,明确其概念是研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出发点.明确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定,从我国今年司法实践的情况来认识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分配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对行政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许舟华 《金卡工程》2009,13(5):65-65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是行政诉讼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一般应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但同时原告亦应当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本文旨在明确、清晰双方的举证责任基础上,以健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为目标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青 《涉外税务》2002,(8):37-39
举证责任制度是各国行政诉讼法中一项决定胜诉与败诉的重要制度。税务行政诉讼是行政诉讼的组成部分,税务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分配直接决定着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诉讼程序中所承担的举证义务和败诉风险的大小。本文简要介绍和评价了美国国内收入法典中举证责任的有关新规定,并将其与我国税务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是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诉讼中对立的双方围绕相关的争论点提供证据,实践中双方当事人为达到胜诉的目的,不断提出新的主张、新的证据,构成了学者解说和分析举证责任的基础。本文将从定义入手,阐述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内涵、范围、法律依据和理由。分析举证时限及其合理性,对被告自行向原告、证人收集证据和被告延期提供、补充证据问题进行说明。笔者认为,被告举证责任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将对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及保障法院司法审查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垣 《金卡工程》2009,13(3):37-38
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是必要的,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并没有对原告的举证责任作出规定,只是在后来的司法解释中设定了原告举证的规则,这些规则仍存在不足,必须对之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行政诉讼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贵静 《金卡工程》2009,13(11):112-112
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是明确一个具体的诉讼案件由谁就何种事实负举证责任,以及在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谁应当承受不利的诉讼后果。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有着不同的规定。本文试从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邓宏 《税收征纳》2014,(3):20-21
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与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在税务行政诉讼中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的应诉能力,把握证据运用这个重要环节.承担举证责任,是个需要认真把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兴良 《金卡工程》2009,13(11):12-12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案件事实所应达到的程度,是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特别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事实真相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张璐 《金卡工程》2009,13(11):187-187
本文在承认“有限公定力说”的基础上,尝试用排除的方法,列举出现阶段公定力理论存在有限性的情形,具体包括无效行政行为领域上的有限性、行政诉讼程序上的有限性、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领域上的有限性等,间接界定出公定力理论的应然范围,以便于公定力理论顺应民主行政、参与行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在诉讼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案件判决的结果.本文对现行民诉法中“谁主张谁举证”问题、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和法院对证据的调查和收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三种举证方式相互结合,形成互补,有利于查明事实真相.同时也对这三种举证方式的不足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得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李刚  白达 《税务研究》2013,(2):78-83
本文从161个能够检索到判决全文的来源案例中依据一定标准筛选出10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关税务证据的行政诉讼样本案例,并从举证责任的分配、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明标准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案例分析,其中又以证明标准方面的分析为主。  相似文献   

12.
褚茜 《金卡工程》2008,12(11):20-21
我国创建行政诉讼制度以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虽然总体上呈逐步扩大之势,但是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理论问题在我国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于狭窄,限制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使对行政主体的司法审查在很大范围上受到了限制.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体现人文精神,也是依法治国中对人权保护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朱林焱 《金卡工程》2009,13(10):44-44
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个政策性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或解释有差异,在法律规定上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通过法律确立一个合理,适当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14.
史歌  周平  戴浩霖 《金卡工程》2008,12(12):4-5
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倒置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外举证责任分配情况的分析,对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的正确理解进行探讨,并对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娇 《金卡工程》2009,13(12):45-46
当前,很多学者都在关注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缺陷及其完善或重构问题,而对于行政诉讼被告的基本界定缺乏清晰的认识。笔者认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含义,行政诉讼被告的具体确认情形以及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规则等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对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基本界定的研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刘文传 《金卡工程》2009,13(9):76-76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转移制度存在的误区,法官和当事人应当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关系和互补性,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举证责任倒置的界限,审判实践中法官要正确履行在举证责任转移时的阐明义务.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行政诉讼中的一个特有问题。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无论是确立标准,还是立法模式、具体内容都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不能完全适应行政实践与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在确立标准、立法模式上以科学的方式规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简要拓展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以不断完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孔维臣 《金卡工程》2008,12(9):19-20
在行政诉讼中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上,人民法院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依据,参照行政规章以及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的冲突是行政诉讼实践中的一大难点,对于法律规范冲突,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冲突规范可以统一适用,只是依据宪法、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因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赵翠红 《金卡工程》2009,13(7):107-107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而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往往直接关系到诉讼的结果,因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含义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国外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与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把它们与我国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进行了比较,希望对我国的举证责任倒置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玉强 《金卡工程》2010,14(1):69-70
我国实行多年的行政诉讼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世界存在的行政诉讼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同时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尝试着构建我国新的行政诉讼模式,即构建独立的行政法院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