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粮食供求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这是一个根本性转变 ,给粮食的生产、销售和储备带来了广泛影响 ,使粮食安全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正确分析这些影响 ,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对于防止放松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粮食总量出现了相对过剩自 1 995年以来 ,我国农业连续丰收 ,粮食出现了相对过剩。对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 3个方面得到验证。1 .粮食年产量大于消费量。按照“九五”计划要求 ,到 2 0 0 0年我国人口将控制在 1 3亿以内 ,粮食总产量要力争达到 490 0亿公斤 ,以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实际…  相似文献   

2.
当前 ,我国粮食供给大于粮食需求 ,出现了“过剩”的状况。由于粮食的过剩 ,导致了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增收困难、粮食库存增加、国家财政对粮食储备的补贴增多等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以为 ,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首先对我国当前的粮食“过剩”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待“粮食过剩”“国家粮食安全”的涵义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粮食储备安全 ,而是指象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必须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自给 ,确保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粮食主动权的战略问题。“为政之要 ,首在足粮” ,这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国内农业学术界对粮食问题有过几次大讨论:首先是对“以牧为主”的农业发展道路的论争;接着是关于“大农业”“大粮食”观点的交锋;后来又发生中国粮食“是否过剩”的商榷。在实际工作中,今年说多了,明年说少了,莫衷一是。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全国的粮食决策,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由于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全国粮食出现了剩余,有人误认为我国粮食已经“过剩”。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粮食安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粮食供求已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这个根本性转变,给粮食生产、销售和储备带来较大影响,使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情况,特别是面对加入WTO对粮食生产、流通的冲击和压力,必须全面、深入理解“粮食安全”内涵,正确把握“粮食安全”是新形势下提出的新思路,及时提出应对之策。 一、我国“粮食安全”内涵的基本点 何为“粮食安全”?这是一个不断丰富、充实和深化的概念。“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看,我国粮食供大于求,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但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逐年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供给将是偏紧的。因此,我们对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流通,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粮食供求的稳定。   一、坚持农业特别是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粮食供求稳定,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当前,既要面对阶段性粮食过剩的现实,又要考虑中长期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障粮食供需动态平衡,已成为各级党政十分关注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认识我国粮食形势和处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与否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粮食“过剩”现象及其背后的潜在隐患和政策导向问题,发表些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我国粮食“过剩”是低层次的供大于求   1996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 4年喜获大丰收,出现了解放以来第一次供大于求的情况,引来了一片“过剩”的惊呼声。面对这新情况、新问题,相当多…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几年来,我省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出现了大量的粮食“过剩”积压,农民一直被“卖粮难”所困扰。尤其是1996年至1997年度,情况更为严重: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350亿斤大关,扣除农民“三留”200亿斤,粮食商品量达150亿斤...  相似文献   

8.
对维护四川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正由“阶段性过剩”向“供求趋紧”方向逆转,我们必须及早应对,防患未然今年10月以来全国粮食价格突然上涨,向全社会传递了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正由“阶段性过剩”向“供求趋紧”方向逆转的市场信号。我国粮食价格从1995年以来一直在低位运行,这次粮价上涨,表明我国粮价低迷周期结束,正进入反弹阶段。对粮价反弹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政府从生产源头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减少种粮面积;第二是经济建设中的城市化进程,促使部分土地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程度相对减弱;第三是欧洲粮食严…  相似文献   

9.
粮食过剩对于国有农业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在挑战面前,国有农业企业何去何从?国有农业企业面对粮食过剩需要进行哪些战略思考?政府需要采取哪些必要的政策支持?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黑龙江农垦———我国最大的国有商品粮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一、粮食过剩是对国有农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挑战粮食过剩对于商品率高达80%,并且以粮食为主产业的黑龙江农垦来说显然是一次危机性挑战,主要表现是:(一)粮食生产成本上扬与粮食销售价格下跌的矛盾加重,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零点徘徊。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有升有降,大体持平,但是国…  相似文献   

10.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 ,国内有人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盲目乐观 ,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例如“粮食过剩论”、“粮食速成论”、“粮食进口论”以及“粮食市场化论”等。本文经过分析认为 ,这几种观点在理论上失之偏颇 ,在实际工作中有害无益。其实 ,近几年出现的粮食过剩具有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特征 ,从中长期来看 ,粮食生产和供给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如果不保护粮食生产基础 ,一旦出现粮食紧张的局面 ,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加粮食生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寄希望于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不仅十分危险 ,而且根本不可能。粮食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 ,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需要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农业的发展战略中,有的同志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和“大粮食”观点,以区别于过去的“小农业”和“小粮食”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的出发点是想提醒人们要全面理解农业的内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种“大农业”、“大粮食”的概念是否准确,值得商榷。 何谓“大农业”和“大粮食”?按照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同志的解释,所谓“大农业”,  相似文献   

12.
建立粮食安全体系,将是我国“十五”期间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平衡。”这是党中央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尤其在今年粮食形势出现微妙变化的时候,党中央及时提出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建议,其意义十分重大,笔者就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粮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对有关粮食的几个问题总是争鸣不休,甚至在有的问题上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有关粮食问题作点思考。一、粮食是不是特殊重要商品的问题。粮食是特殊重要商品,在我国的粮食白皮书中是这样认定的,在大多数人的判断中也是这样肯定的。但是在前一段时期,特别是粮食购销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有不少学者,甚至有的官员也说,粮食不就是一种食物商品吗?或者说粮食就是一种普通商品。对此,我想用“似是而非的逻辑理论”方法,即用假设缺少了某一要素的后果来判断。也就是说如果缺少粮食,会有…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其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回顾我国粮食发展历史,经历了由严重短缺时期、紧张平衡时坍和基本平衡直到现在的丰年有余。如何确保“十五”期间和今后的粮食安全,笔者结合安丘市的实际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笔在粮食战线上经历了“大跃进时期”的“放开肚皮吃饱饭”,而后不久又没饭吃饿死人的惨景,如今人口翻一番,耕地减一半,真正放开肚皮吃饱饭,为粮食过剩伤脑筋,最近有事回家乡一趟,看到的情景和(福建日报)的《田野为何变野田》大体情况差不多,浮想联篇。  相似文献   

16.
粮食精品战略与我国粮食种植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后,粮食问题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粮食问题已逐步从供给总量短缺、需求无法选择条件下的数量问题,转化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结构问题,粮食的结构性过剩不仅给粮食和财政部门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和亏损,而且浪费了社会资源,削弱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粮食的生产和经营必须适应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粮食生产纳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实施粮食精品战略,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实现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优化粮食种植…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把粮食问题看作生死悠关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尤其是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把它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并强调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有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济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始终保持粮食的稳定增长。”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把粮食生产当作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使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在年连持续增长的同时,1996年粮食生产突破了300亿公斤的大关,夺大灾之年的大丰收,成为全国第一的商品粮大省,粮食生产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8.
研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首先要研究粮食生产领域。近年来,粮食出现了结构性的相对过剩,流通不畅,价格低迷,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有人认为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种什么都比种粮食强,于是改种两季为一季,挖鱼塘,栽经济林,发展经济作物,认定“种田饱肚,养猪过年,出门打工才赚钱”;有的主产区认为粮食种得多,成本付出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讨论中,科学界有的同志提出了“大农业”、“大粮食”以及“小农业”、“小粮食”等概念。有人当即指出这些提法是不科学的,对科研和生产都不会有积极意义。但后来,有的文章竟进一步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意见,概括为“小农业小粮食思想与大农业大粮食思想的争论”,并把它提高到我国“农业发展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总产9连增,但粮食进口量也在增加,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状态。气候变暖使我国北方作物生长季积温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种植范围扩大,但干旱缺水限制了粮食新增潜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业有走出国外的趋势,要在国外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在有的地方,可能投入少、见效快,但是距离远、运输难,还受政治、经济、战争和政权更替等不确定因素限制,长久经济效益值得深入研究。在推进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加快在国内挖掘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首先是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再开垦农业新区,筹建后备粮食战略区,我们要投资把中国的“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北五省的水利条件改善好,就等于再造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