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松涛 《东北之窗》2010,(21):10-11
“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经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相似文献   

2.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人口和产业也不断涌向各大城市与大城市圈。这就带来了两个消极后果:①大城市过分膨胀,交通拥挤,住房质量低下等破坏生活环境的城市问题日趋严重;②地方城市因专门人才匱乏和技术力量薄弱而发展缓慢。为了缓和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协调大城市与地方城市的发展速度,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政策。  相似文献   

3.
从超大城市到巨型城市 圣保罗、巴西利亚、墨西哥城、东京、新加坡和洛杉矶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属于超级大城市,数百万的人口,一望无际的建筑物,人们忐忑不安地寻求新的居住空间。居住问题可能代表了新的千年最令人担忧的方面。上世纪初,城市居民为2.24亿,今天几乎达30亿,据最为可靠的预测,2025年城市人口将超过50亿。拥挤不堪的人口,使城市规划专家对大城市的未来提出了强烈的疑问。建筑师维托里奥·格雷戈蒂解释说:“谈论未来的城市并非易事,欧洲的大城市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有天壤之别。欧洲的城市有稳定性,在未来数十年内,这种稳定性还将保持下去,而非洲、南美和亚洲的大城市则以令人眩晕的超常速度发展,给城市规划留下的余地很小,从而使本已困扰大城市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比如,饮用水的供应、垃圾处理、人们居住空间越来越大而造成的交通和运输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中。然而,许多大城市往往声名狼藉,成了肮脏、犯罪、高价、混乱的代名词。事实果真如此吗?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可靠的论据与分析向我们证明:城市其实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希望;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带来创新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了城市建设的大潮中。然而城乡户籍"二元制"的改革滞后于农民工人口的流动速度,伴随着房价的居高不下,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成为了各个城市建设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其他中等和小城市四部分,分别对这些城市的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进行研究,期望找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书房     
《走向世界》2014,(39):22-22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明天生活得好不好,取决于你今天怎么过!大城市竞争激烈,小城市拼钱又拼爹,面对生活的残酷与压力,我们究竟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这个世界大体还是公平的,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别以为躲掉了就会真的躲掉,你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你的孤独、迷茫、困惑、彷徨……这些本就是青春该有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郊区农业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等构成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然而,大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协调,小城镇规模的过小,环境污染等又抑制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这就决定了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走向,必然是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三集中”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宏观调控的城市化进程,会使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来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开放性的大城市,契约意识已逐渐渗到家庭生活中,并正在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  相似文献   

9.
红树 《东北之窗》2010,(21):12-13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小文,讲的是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该文详尽地罗列了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足有30项之多,这些成本包括:呼吸成本,亚健康成本,焦虑成本,抗干扰成本,排队成本,堵车成本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各个层面研究了大城市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变迁,并进一步将城市化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联系,阐析了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新格局发展下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定位并对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重大节点城市和大城市间的竞争,而城市的竞争力则更多地表现为生产效率.因此,国内外经济学界高度关注城市生产效率的研究.本文吸收了生产效率研究文献中的一些方法与经验,采用Malmquist效率指数分析方法对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普遍提高的过程中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生产效率正在加快提升,同时国内大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阶段已呈现出多样性.最后,我们还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大城市生产效率的变化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国内大城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就必须一方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科教兴国的道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坚持改革开放,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完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2,(18):12-12
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中国城市化的唯一出路,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下同)作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邹毅 《沪港经济》2011,(2):34-35
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尴尬处境随着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发展,市中心地区出现高密度开发以及人口饱和的现象,为此,多数大城市规划和新建了几十公里以外的城市副中心。然而,在这些副中心和城市中心区之间的区域,却意外地遭到冷遇,难以形成良性发展。而随着城市  相似文献   

14.
卓贤 《改革》2013,(6):73-79
我国大城市要在经济增速放缓期成功实现转型发展,须把握好产业升级的步骤、方向和时机。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高端化和制造业高端化是国际大城市产业调整的两个方向,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我国大城市只有经历"提二进三",即在发展高端制造业基础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退二进三",从而避免进入"过早‘去工业化’陷阱",防止出现经济失速、产业断层以及收入分配恶化。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化模式是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致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20年,我国将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明确城市化发展模式有着更加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关于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模式,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城市因非农产业发展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化发展模式。本文认为,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是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致要求,没有大城市化,就不可能有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大城市化模式是最优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丁鹏  黄焕辉 《北方经济》2012,(10):11-12
五一长假和上下班高峰,中国城市一片堵,引爆社会舆论对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深深忧虑,权威专家支招,高层领导表态,中央党报实地调研。求解城市拥堵难题的良方,一度依赖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本文思考的是我国正在快速建设的轨道交通能否解决问题,借鉴欧洲大城市交通状况良好的柏林的公共交通规划理念,实例考究以杭州为代表的我国大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情况,寻求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如下问题,中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我们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对中国过去10年的城市体系演进进行了系统回顾,并运用省区动态面板数据识别了城市规模分布演进影响整个城市体系的外部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本文发现,从整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看,中国的城市体系仍未达到最优分布状态,但正逐步向其趋近。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体系主要特征为中小城市过多而大城市过少,少数大城市相对规模过大。新的(特)大城市的出现,及各大城市的共同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效率。本文的发现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途径选择提供了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18.
王哲 《中国报道》2013,(1):75-77
大城市养老成本高严重影响到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如果能鼓励老年人到其他更适宜生活的地区居住,既会明显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又能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住房压力,降低青年人的就业成本。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并不是一般的"金字塔"型分布,而呈现出"图章"型分布,并且其明显的分形特征也表明高位城市的垄断地位较强。城市首位度分析则表明,该区域前4位城市即超大城市的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却偏少。因此,需要从较低规模等级的城市中培育和发展出新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并使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半个世纪是属于大城市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已从两个增加到20个。但事实上,大城市的时代已经结束。大城市人口的典型增长率在1980年代曾超过8%,但近5年来,这一数字下降了一半以上。相反,从2000年至2015年,全世界小城市(人口不足50万)的数目将增加23%,而次小城市(人口在100万到500万之间)的数目将增加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