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彦 《中国报道》2009,(12):84-85
高速铁路的出口将给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带来一次飞跃,今后,“中国制造”将被赋予“中国创造”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世界品牌不仅是信任、忠诚、市场、效益的化身,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形象,国家实力的显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世界品牌的数量,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是低层次的,没有世界品牌的“中国制造”是没有核  相似文献   

3.
中国“世界工厂”化的美景自不待言,眼下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困境也一目了然。接下来,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世界能养活中国吗?这是一个美国粮食专家“布朗式”的发问。布朗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口如此之多,粮食需求如此之多,耕地的减少又如此之快,中国势必向世界进口粮食,中国会饿死世界吗?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生死之学”的国际关系学,“误读”乃大忌,且在不断上演。误读“他者”,难以做到知彼,误读自身,难以做到知己。长久以来,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主要是以“他者”为特定研究对象,对自身的研究似乎并不在学者的视野之内。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相应提升,在我们努力避免误读“他者”的同时,将中国自身纳入国际问题研究视野并予以准确解读和定位,无疑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在这方面,拥有雄厚实力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已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5.
曹谦 《中国经贸》2006,(4):84-84
一提到贸易赤字,多数国家的人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这个字眼,以及“中国制造”的商品浪潮汹涌的冲击世界市场的情形,其势头似乎无人匹敌。“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各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让中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美称,也让“中国制造”的光环增添一分色彩。  相似文献   

6.
“钱”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孔方兄”之说。在资本主义产生后,钱成了“万能”的(“金钱万能”、“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都有可别有病,什么都没有可别没钱”。  相似文献   

7.
刁淑丽 《内蒙古工作》2006,(2):41-42,45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具有世界眼光,是正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脉搏的基本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当前,伴随着人世,面对着全球化特征日益凸现的趋势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思想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学会用世界眼光看问题,自觉地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在改变中国,但是中国也在改变世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和最大的资本出口国,中国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并且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金属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不久中国还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原生能源消费国。  相似文献   

9.
近来,关于中国将建设“世界工厂”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2002年7月28日,北京有关学术单位召开了“世界工厂与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一、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从“中国制造”说起2002年2月24日,美国的《财富》杂志对“中国制造”问题发表了一篇主题报道,该报道认为,“中国有成为‘世界工厂’的趋势。报道指出,由于中国自身的技术、劳动力等优势,加上东亚新工业化国家及欧、美、日厂商的大量投资使中国大陆已经能够生产所有类型的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6日】中国崛起是当前国际舆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关中国就要崩溃的预言不断遭到事实的否定,而那些“中国威胁论”制造者则把根据不足的未来揣测当作现实来判断。究竟中国崛起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如何解读这些为人们所关切的问题,就成了各国中国问题专家们的课题与任务。  相似文献   

11.
赵海月 《理论观察》2001,23(4):7-10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掌握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留给共产党人的又一大课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宣告了“斯大林体制”的破产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左”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失败。在世界社会主义受挫、国际共运陷入低谷之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使“中国模式”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先后举办了三次关于“和平崛起”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包括“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2003年3月27-28日,与中国世界史学会、上海世界史学会合作)、“建设经济强国与中国和平崛起”(4月6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与和平崛起战略”(4月12日,与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合作)。在这些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的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专家就“中国和平崛起”道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学者们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经分类整理现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3.
【德国之声2月25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辞世10周年之际,中国决策高层考虑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以“和谐社会”的主张实现邓小平当年提出“共同富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德国之声7月16日】一名在北京的西方经济专家预言,20到30年后“世界将充斥中国商品”。现在中国居民家庭用品大都是国产的。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日子将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国内外有关“中国制造”的议论颇多。国外有的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会威胁他们,国民对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则喜形于色。在国内,有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建立“世界工厂”,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正在失去;而大多数人认为,应看到中国尚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各种资源,攻克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王永 《中国经贸》2011,(11):78-80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无远弗届。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远没有与其同步。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尤为重要。中国人需要奋起唤醒“中国品牌”、迎难而上,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中国自主品牌屹立于世界民族工业之林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支撑“十一五”发展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度越来越紧密,两者相互的影响愈显突出。因此,认清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0,(18):26-28
城市“等级线”位于何处?从来没有什么规则明确写着中国城市的一线二线三线所划属的范围,倒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或也常附和着说一线城市有谁,二线有谁。城市是不断前进着的,我们通常所给出的说法是否准确呢?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线”隔开了城市群落,更是很少思考这“线”的界分点到底在何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4,(10):38-38
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中国只是一个‘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