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可以提升江西旅游业的竞争力,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落实,是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软实力、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基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通过对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品牌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品牌战略性对策,以提高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增长极理论提升河南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贤贤  刘娜 《华商》2008,(6):11-11
应用增长极理论,培育新的增长极,建议采用"点—轴—网络"发展模式,构建郑汴洛、豫东平原旅游经济区、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豫西伏牛山旅游经济区、太行山旅游经济区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河南旅游系统,实现区域联合,整体提升河南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进行生态旅游产业战略模型分析,提出了构建鄱阳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战略,乘势而上,精心打造"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使生态旅游产业真正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江西做大做精做强"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促进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的名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本文从品牌定位、品牌CIS形象设计、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四方面提出了旅游营销策略,以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富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5.
胡吴进 《价格月刊》2012,(10):79-8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旅游经济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体育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具有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同类地区相比,该区域经济较发达,体育旅游经济模式较多,具有一定的区域独特性。必须认真分析其优势和特点,研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找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品牌防御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区域品牌成了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最有效名片。随之而来的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知名区域品牌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受害区域品牌声誉下降、无形资产贬值。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举世瞩目,因而必须从预防品牌株连、注册防御商标,以及构建预警机制出发,构建环鄱阳湖区域的区域品牌防御体系,解决"鄱阳湖"区域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 《江苏商论》2011,(10):92-94
建设与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本文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赋存概况,明确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区域主导产业地位,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规划、资金投入、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和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鄱阳湖生态区作为典范区,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高新产业聚集,交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仍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统一的领导机构、合作精神、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农业旅游型产业融合模式和文化创意旅游型产业融合模式。政府应转变角色,企业转变发展战略及产品营销策略,以促进鄱阳湖生态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沈阳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显示,该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沈阳经济区旅游业发展机会主要是利用良好的政策空间,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增强旅游意识;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应对面临的威胁则是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巧用旅游精品线路回避旅游安全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旅游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促进沈阳经济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品牌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以"可持续"为宗旨,兼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在环境保护、中介机构、品牌梯度、品牌防御、人才培养等方面整合力量,促进区域各企业的有序竞争,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在阐述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多元化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总趋势下,如何整体开发界河流域旅游资源,以促进各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维护流域生态系统,不仅成为区域国际合作的主题之一,也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主题.为此以"点一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以鸭绿江水旅游环境容量为前提,以鸭绿江地缘文化为主线,以丹东、集安和长白县为增长极的跨国旅游为辅轴的"系统网络"整体开发模式,旨在实现鸭绿江流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旅游品牌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区域视角成为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品牌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尚处于发轫阶段;继而完善了城市旅游品牌属性的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目标区域对密切相关的城市旅游品牌间的区域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提炼了不同层级城市旅游品牌的竞争合作关系,并提出了区域城市旅游品牌联合发展的策略.最后,针对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竞争力提升,本文构建了较具参考价值的可因循路径.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正在形成和建设生态示范经济区.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内部差异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通过制度刨新、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市化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和悠久的渔业文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鲜活水产品发展的因素,针对现有的冷链问题,提出了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冷链物流模式,将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地集成,形成冷链供应链模式;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的流通现状,建立了批发型冷链供应链模式,满足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鲜活水产品流通的现实需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商》2015,(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要求着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做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要了解现状、直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九江作为我国中部江西省的重要城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重要成员,临长江靠鄱阳湖,有着天然的区域优势,本文主要研究九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九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江西省旅游业中居龙头地位,对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从入境旅游收汇和入境旅游人数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提出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加强区域旅游的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在此基础上,以新疆和田地区"和墨洛"经济区为例,分析了"和墨洛"经济区区域背景和旅游竞合条件,对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环鄱阳湖经济区,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而给环鄱阳湖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在低碳经济下,环鄱阳湖经济区应积极发展低碳生态旅游、低碳化工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同时,要制定并完善相关外资法律法规以及环鄱阳湖FDI准入机制和环保要求,调整引资结构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立环鄱阳湖低碳产业集群,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