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商资本寻求利润空问的必然趋向。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仪解决农业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把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科技兴农在一个新的层嘶上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必将掀起新一轮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越南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是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耕地及林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0%。农业一直是越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0年越南实行农业经济改革,在海防市郊区和永富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1981年颁发了实行“三、五承包制”的100号文件;1988年又颁布了关于深化农业改革的“10号决议”;1993年7月颁布了《土地法》,给予农民长期使用国有土地的自主权。一系列农业改革措施给越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连年增长。1989年越南大米开始出口,…  相似文献   

3.
发展甘肃“两高一优”农业的思考●何业政屈登兰(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是甘肃农业的根本出路。对此类既涉及历史沉淀、规模巨大,又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除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已确立的农业基础地位、科教兴国等基本国策外,首...  相似文献   

4.
浦东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早已闻名遐迩。然而,浦东的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观赏农业并非孙桥一花独放,而是以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品牌,正在形成一批有影响的企业和农业休闲项目。本刊记者日前沿着“浦东绿色都市现代农业”线,进行了实地采访。这一组文章,就是他们从现场发回来的报道,能给您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河南经济》1997,(9):32-33
郑州高新农业试验区位于郑州市邙山区境内,东至文化路(规划),西至送邙公路,南至310高速公路,北到黄河南岸,总面积40平方公里,自组建以来,开发区坚持以发展“高”,“新”为宗旨,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富民为目的,致力于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努力探索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玉林市作为传统农业强市,有驰名中外的容县沙田柚原产地,是中国“荔枝之乡”、“桂圆之乡”、“三黄鸡之乡”,素有广西的“乌克兰”之称。2006年国家批准设立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玉林将借力试验区的建设,突出特色,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特别是作为欠发达地区,此举更是传统农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对此,各级党委、政府也早巳引起足够重视。宿豫县从1999年开始,围绕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开发、宣传、保护工作。在这过程中,“龙嫂”、“苏北”、“黄墩湖”“春绿”、“烹乐”、“铁树”等一批农业知名品牌脱颖而出,为促进宿豫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赵学忠 《发展》2008,(6):29-30
甘肃省临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做大做强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泽传统农业达到全国最高水平,曾获“一熟制地区粮食单产冠军县”称号,农业经济比重占国民经济的50%以上。但世纪之交,农产品“卖难”,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问题逐步凸现,传统农业受到巨大冲击,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方向性选择。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全县干部群众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些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倡导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机遇,顺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趋势,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真经” 以“推动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2005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在京召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会上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五个领域信息化建设,其中,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中的应用列为首位。目前,“三农”问题是目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全面阐明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1999,(3):15-17
“沿海发达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浙江省党的九届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作为全省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省第十次党代大会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可以预见,随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大会精神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浙江农村将会出现新的一轮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祝瑞 《江苏经济》2001,(2):50-51
“订单农业”本是个“香饽饽”,一向乐为连接市场与农户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然而,再好的事情也要有个好的机制才能办好,若好的机制就会办砸,这不,同时实施订单农业,溧水县的两个镇却一喜一,两个天地,所幸的是县镇政府已经总结了经验教训,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对工作思路和政策作了调整。我们相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订单农业会使农民转忧为喜,喜上加喜。  相似文献   

12.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其他“三化”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惟独农业现代化是最难“化”的一化,成为我国实现四化的一个“瓶颈”,一个影响全局的要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农业迅速地步入直通现代化的快车道笔者认为关键是依托农业产业化,用产业化这把“多能的钥匙”去化解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诸多因素。舍此,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不会成功。现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行市场经济,而农业产业化正是将千家万户的农民带入市场经济的桥梁和必不可少的“传送带”,从而为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1994年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3%。但是,与国民坚济其他部门现代化的高速成长及其对农业增长对潜在需求相比,农业增长不稳定甚至相对下降,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这表明我国农业确已进入一个艰难而又关键的发展阶段,任何局部性农业措施都不足以打破小生产内生的系统性低效率资源配置均衡。因此,今后农业发展思路应该是在“放权”、“让利”(即承包制和价格刺激)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经济社会结构,促使农业的进一步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应对加入WTO的重要选择,也是“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十五”期间,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努力抓好以下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5.
经过十五年艰难历程,我国已加入WTO。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农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入世”一方面会进一步改善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环境,出口关税、配额、许可证等贸易限制的程度将大大减弱,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环境、条件又发生很大变化,也将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延平农业在加入WTO后怎样发展?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在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兴泉 《浙江经济》2004,(15):30-33
新的农业安全观、产业观、人本观、市场观、科技观、投入观、生态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农业,指导农业,自觉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服务农业,发展农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经济研究》2006,(7):29-34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增强,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呈逐年下降态势。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后,我国农业经济在总体上已由原来的“农业支持工业”转型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新时期。在此新的形势下,本文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客观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基础地位的动态变迁,深入探讨了目前影响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省农业基础地位的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19.
淮安市淮阴区通过发展招商农业,探索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途径。淮安市淮阴区通过农业招商,引入外资,建立中日合资淮安市天益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定单农业、水产养殖、家畜良种繁育推广的企业。它与8个乡镇近2万个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实行“五统一”。  相似文献   

20.
冯道杰 《山东经济》2011,27(3):51-55
农业集体化时代,把农民组织起来,以集体经济取代个体经济,使中国农村步入社会主义发展轨道,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以及中国工业化进程,并依靠集体力量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重构了农村社会基础,昭示了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农业集体化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又极其珍贵的一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创新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第二次飞跃”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