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倪建林 《国际贸易问题》1999,(8):61-61,F003
一、国际贸易法的发展进程权威的国际贸易法学家施米托夫教授认为,国际贸易法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中世纪的商人习惯法(LawMerchant)产生阶段、将商人习惯法并入各国国内法体系的阶段和国际贸易法又重新回到国际主义阶段(国际贸易法的统一化阶段)①。中世纪商人习惯法又称旧商人习惯法,起源于中世纪各港口和集市之间的国际商人团体普遍适用的一整套国际习惯法规则。虽不是成文规则,但具有国际性。第二阶段始于17世纪至19世纪,法国开始了《商事条例》和《海商条例》的编纂,将商人习惯法纳入国内法。而后德国开始…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仲裁法没有明确规定适用现代商人习惯法的原因 目前,世界各个仲裁制度先进的国家中在仲裁法都对现代商人习惯法有了规定,且一些国际条约也加强了规定,这些都可视为现代商人习惯法发展问题的一种趋势。我国1994年仲裁法没有明确规定适用现代商人习惯法,究其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我国现代仲裁制度形成的时间不长,仲裁制度和仲裁规则的完善性程度还不太高,对仲裁员的不信任心态还比较明显,因而国家对仲裁的控制还处于相对严格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习惯法初论     
习惯法是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对习惯法的研究定位出发,论述了对习惯法之“法“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从客观地推动发展我国法制建设的角度阐述了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良性互动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立法体系,习惯法在不同的制定法中所处的地位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刑法中,由于罪刑法定主义等理论的限制使得习惯法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显得尤为尴尬。同时习惯法却又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对刑法的冲击和影响,这样一来,如何化解习惯法和刑法的矛盾就成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立法体系,习惯法在不同的制定法中所处的地位却不尽相同,特剐是在刑法中,由于罪刑法定主义等理论的限制使得习惯法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显得尤为尴尬。同时习惯法却又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对刑法的冲击和影响,这样一来,如何化解习惯法和刑法的矛盾就成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习惯法正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习惯法研究的重要性。然而习惯法研究的历史毕竟较为短暂,研究的方向虽然众多,学者追逐研究热点导致研究成果分散,而缺乏宏观体系的构建,因此造成习惯法研究体系上的缺陷。本文在梳理我国法学界对习惯法研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民间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准则,二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冲突之处。以陕北地区的冥婚习俗带来的问题为切入点,来分析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价值取向,揭示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冲突实质,民间意志与国家意志的冲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分析冥婚和其他一些地方风俗的变迁来反思法治社会中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冲突以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商》2016,(11)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的一个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分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表现形式内涵极其丰富,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不同时期西藏地区所颁布的法律、藏族部落的相关规定、寺庙所属林地保护这三个板块。  相似文献   

9.
《商》2016,(14)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法在调控人们行为规范中的重要性。一些少数民族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长期被人们规范生活的习惯法,而婚姻习惯法更是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使得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值得被研究。本文着重从部分地区对婚姻习惯法与《婚姻法》的冲突的表现和解决冲突的建议第两个方面来对婚姻习惯性与《婚姻法》的冲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封立正 《商》2013,(24):285-285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在形成过程中,保持其伊斯兰核心价值体系不变的前提下,与汉族文化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整套规范体系的总称。回族婚姻习惯法以伊斯兰文化为根本精神内核,但不同于伊斯兰教婚姻法,更不是它的组成部分,回族婚姻习惯法有其独立性。本文以回族婚姻习惯法为研究对象,重点对青海大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河北大名县的回族聚集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现不同地域环境下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共性与特性,从而为我国制定民族政策,化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站在国家法的层面上对黔东南苗族地区习惯法进行调查分析,与国家法对照,研究黔东南苗族地区习惯法当中关于林权部分内容与国家法林权部分内容的冲突、互补和调试,寻找更好的林权纠纷解决途径,从中借鉴习惯法的优势,最终对国家相关林权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4)
法的概念需要进行重构,不应只包含国家法,习惯法也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冲破对法的单一认识,正确认识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习惯法和国家法作为存在于同一时空的法律秩序,二者之间存在冲突,也存在协调互动,为适应现代化法治建设的需要,我们应寻求二者的相互妥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唐雨婷 《致富时代》2015,(4):153-154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在形成过程中,保持其伊斯兰核心价值体系不变的前提下,与汉族文化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整套规范体系的总称。文章以回族婚姻习惯法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几个典型部分作出分析,同时和我国的婚姻法作出相应比较,从而提出了可行的调试建议。为我国化解民族矛盾,制定相关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严文强 《商场现代化》2008,(16):272-273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延续和变迁的统一体,市场经济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体现在内容,执行等方面。人们更看重个人利益,其执行者以增加收入为目标参与调解。民族习惯法的变迁伴随着混乱和扭曲。  相似文献   

15.
论汉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不少商人走上了官场,经济实力增强,商人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汉代商人地位的提高主要原因于当时的海内为一,交通的开辟为商人发展提供了舞台、长期内实行“惠商”或“宽商”政策为商人创造了政策环境,土地商品化为商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商人与权贵狼狈为奸,为其提高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张晓校 《商业研究》2001,(12):164-166
中世纪英法两国商人法分属两大不同的法系。同是作为调整商人之间的商人法,两国商人法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英国的商人法生于本土,法国商人法产生于继承;英国注重判例和实践,法国商人法的主要渊源则是罗马法和习惯法。在中世纪,英国商人法在某些方面优于法国的商人法,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商业概念。  相似文献   

17.
彭盼盼 《商》2013,(3):239-240
历史上长期生活在赣南地区的客家人在遵循中原法制传统的同时,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调整社会关系的习惯法,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颇具特色。这些习惯法多集中于各姓氏家族成员之间的财产、婚姻家庭继承关系和相邻关系的民事方面。对地方上及不同姓氏之间产生的纠纷,也有一套专门的调节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尹华坤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283-284
习惯是在一定区域内,多数人长期地对一些事务不断重复的采取同一处理方式。习惯具有差异性、自发性等多方面的特性。而习惯法则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以具有权利义务为内容通过反复的实践而得到在这一群体中认可的正当性的行为规范。根据习惯和习惯法之间有无本质区别产生了不同的学说。由于差异的存在我们需要区别对待习惯和习惯法。  相似文献   

19.
习惯是在一定区域内,多数人长期地对一些事务不断重复的采取同一处理方式。习惯具有差异性、自发性等多方面的特性。而习惯法则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以具有权利义务为内容通过反复的实践而得到在这一群体中认可的正当性的行为规范。根据习惯和习惯法之间有无本质区别产生了不同的学说。由于差异的存在我们需要区别对待习惯和习惯法。  相似文献   

20.
"三言"对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作了大量描写,同时塑造了一大批新型的商人形象,展示了宋明时期商人在经商意识、思想观念的崭新变化,并表明了作者对其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的肯定.本文通过对商人形象的解读和对商人在商业活动中所反映出的特质进行分析,凸显其当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