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年来,邯郸县把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加强领导,认真谋划,落实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全县49家国有企业、12家县属集体企业、467家乡村集体企业全部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改制,全县企业民营化率达到98%以上。通过改革改制,全县盘活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2.
简介本文首先论述了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概况及其得与失,之后通过民营化几点启示的阐述,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和市场化机制。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其中以法国、英国、德国规模最大。民营化改革是此次改革浪潮的主流。所谓“民营化”,指国家通过一定手段,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将企业股票上市,在国家持有最大股权的情况下,将公司经营权下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次民营化改革几乎波及所有发达国家,之后许…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日本国有企业是指日本中央政府所属的企业,其实也应包括日本的都道府县政府所属的众多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日本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变革的过程,其主要推动力有二,一是经济因素,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管理集中所带来的行业...  相似文献   

4.
家祺 《中国西部》2013,(7):102-105
21年前,县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这里打响第一枪,"改革名县"蜚声全国,缔造了闻名遐迩的"宜宾经验",一跃成为全国县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排头兵"。这里是人口过百万的西部大县宜宾县,这里依傍金沙江、绵延千年。四川宜宾县作为全省较早将村镇规划建设纳入  相似文献   

5.
山区工业化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推行股份制是振兴山区工业的重要举措。股份制在山区工业化中的实现形式及其选择1、推行股份制实现县城企业民营化是山区工业化的启动点。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针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抓大放小”。山区企业的主体是国有或集体企业,基本上又是小企业,如何放?怎么搞活?我认为,对山区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应跳出国有经济的圈子来进行。具体到县一级,完全可以大胆地实现县域企业民营化。这应成为山区县实现工业化的启动点。实现县域企业民营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行股份制。通过股份制改造,达到产权…  相似文献   

6.
县属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小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一直非常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快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李鹏总理在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全国有24万多户国有小企业,绝大部分由市、县管理,改革工作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现在,国家正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有大企业,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和县属集体企业的任务已责无旁贷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渐进式改革路径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后来的公司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民营化从外围的制度边际调整逐渐发展到纵深的产权制度改革。本文力求说明民营化是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以及深化民营化改革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截至2001年底,湖北共有67个县(包含41个县、25个县级市、1个林区),‘各县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即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民营企业,县属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本文分析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组织形式大体经历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及独资企业并存转变的发展格局。目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已经先后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改革的基本方向路径:国有化———私有化———民营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增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抗风险能力,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就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看,既有相通之处亦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大中型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中小企业的改革。中小型企业数量很大,涉及面广,对地、市、县经济至关重要。鉴于中小型企业有一定特殊性,把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玫 《辽宁经济》1999,(12):39-3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现代企业的建立,财务制度的转轨,税收制度,金融体制的更新等,为民营企业创造了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面对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我国不少集体和国有企业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亏损或微利企业,选择了公转民营这一改革形势。由于民营企业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新生事物,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领导行为决定财务管理。转制后的民营企业由于没有了主管部门的领导,没有一年一度的财经纪律大检查,企业领导有一种错误观…  相似文献   

12.
孙爱英 《特区经济》2007,22(5):102-103
转型经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文章深入分析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民营化的发展空间,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民营化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经营领域放开、金融改革中的不良资产处置、公用事业等层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通过对西方国家民营化实践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构建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规范民营化进程,保障民营化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规制下民营企业的进入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规制机构往往采用非对称规制等方式来扶植进入者,而巨大的财政压力和对"鲶鱼效应"的期待,则决定了民营化的改革方向.考虑到非对称规制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目标的不同,本文分别构造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目标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博弈模型来考察非对称规制对民营企业进入决策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短期内存在获利可能性时更具有效率的民营企业不一定进入公用事业,动态情况下,国有企业因过剩产能而具有给民营企业设置进入障碍的动机,而长期内非对称规制不一定能够增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4.
地处湘西自治州南大门的泸溪县,属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库区移民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区贫困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泸溪工业一度表现出难以适应,产值滑入低谷。自1997年以来,中共沙溪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贫困地区工业改革的路子--那就是全面推行民营化。到目前为止,该县县属21户国有企业66%实现民营,14户县属集体企业改制50%,40户乡办企业50%成为民营企业。改革促进了工业生产。今年1~4月,全县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实现税金同比增长18%,亏损额下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改革已有20年的历史,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已近10年,但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就在国有企业步履艰难之际,民营企业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同样的时代,发展环境远劣于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为何会大放异彩?这是因为民营企业有国有企业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应当把民营企业改革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山东建设》2005,(23):19-20
近年来,企业产权重组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典型的代表有两个:一个是日本,另外一个便是俄罗斯。它们代表了全球企业产权重组的两大不同发展趋势。为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本小泉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国家垄断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在小泉的民营化改革中,列在首位的就是邮政部门的民营化问题。在邮政民营化之后,他还打算对日本养老金制度进行私有化改革,并对日本财政体制进行革新。在日本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同时,全球产权重组的另外一种趋势,即私人公司国有化也在显着加快步伐。其中,俄罗斯便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普京把改革的重心放在了能源资源部门,力图通过私人能源企业国有化,  相似文献   

17.
单东 《特区经济》2004,(8):141-142
诸如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产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是被公认的自然垄断产业。在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产业是由国家垄断经营好还是民营化好?为什么要在这些产业中进行民营化改革?如何把握垄断产业民营化的程度?在垄断产业中可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哪些业务领域?怎样实现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改革?为什么要对垄断产业民营化后实行政府管制政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对自然垄断的国有产业普遍实现民营化?他们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等等,这些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王俊豪、周小梅著《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一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对这些改革理论的前沿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清晰的回答。作为研究我国垄断行业民营化改革的学术专著——《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初读本书,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佩莉  高峰等 《发展》2003,(2):9-10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国有企业民营化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重要途径。而在国企民营化过程中,人力资源是直接影响改革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之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国际化,原有的人事管理、工资制度在新的挑战面前将难以为继,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已从产品市场转向要素市场,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上。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将与中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劳动力。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效益低,亏损面大,工资水平低下,没有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致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改…  相似文献   

19.
由于制度和历史的原因,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地位仍不免尴尬。现阶段突出的表现是它受到的金融歧视:贷款无门、上市无望(当然这是就大部分民营企业而言的)。在这方面,体会最深刻的我想当属重庆嘉化人。重庆嘉化原为国有企业,后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就是民营化了。在它还是国有企业的时候,不管它亏损有多严重,银行照样给它贷款。可一旦它变成民营企业了,不管它显示出怎样的活力和生机,却没有一家银行敢向它发放贷款。银行的这种行为显然是非理性的,但银行工作人员的行为却绝对是理性的:我给国有企业贷款,贷款收不回来我不用承担…  相似文献   

20.
民营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见马新文一、国有企业存在的历史性与改革的必然性国有企业是存在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普遍现象,具有超越社会经济制度的一般属性。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在于“市场缺陷”,即市场中存在着自然垄断、不完全竞争、公共财货、外部不经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