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句成语叫“无中生有”。其实,从无到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让“有”变为“更有”,则是第二次飞跃。为何有些人能够白手起家,从无渐渐变为有,再从“有”更上一层楼,而有些人却不能“有更有”了呢? 我觉得,无和有,都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的“无”,不等于将来的“无”,同样,如今的“有”,也不等于永远的“有”。一位昔日下岗的朋友曾向我叹苦经:当年他脱下学生装,换上了工作服,从一个“身无分文”的莘莘学子,成为有钱“拿”的自食其力者。没想到,在改革的浪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被“刷”了下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记:孙教授,听说您最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河南最缺是管理”。能详细谈谈你的观点吗?孙学敏教授(以下简称“孙”):“河南最缺是管理”这个命题,是我近几年深入研究河南企业和思考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成果。长期以来,河南企业在检讨竞争力低下发展迟缓时,总是特别强调我们缺资金、缺技术。似乎河南经济落后,河南企业落伍,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为改变这些“客观”的不足,我们曾经做出过很大的努力,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  相似文献   

3.
老板与企业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国不缺老板,但缺企业家,在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温州,老板就更是多如牛毛了。他们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但遗憾的是至今并没有产生出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的企业家团体。南存辉-在温州可是一个响DangDang的名字,有人说他是“温州第一大老板、,而笔者要说,他是一个现代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在隔墙有耳的酒场里   时间到了2002年的4月间.   省城兰州,一个饭店的包间里坐着一桌朋友.大家有说有笑地猜拳行令,惟有一个中年男人唠叨个不停:“衣服是新的好,朋友还是熟悉的好哇.“他身边的一个精瘦男人觉得朋友心事重重,只当他是生意不顺,好心劝慰道:“算了算了,索南丹巴,有啥大不了的事.现在咱们该喝就喝,该吃就吃.别想那么多了,反正天塌下来,有我们大个子顶着.“   ……  相似文献   

5.
有朋自美国来,谈起他在纽约7年的经历,屡屡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应行久。二十世纪80年代,这位朋友赤手空拳到美国,在纽约创办了一份杂志,名叫《美中经济导报》。但纵使你有天大本事,在纽约那种地方,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而这位老兄缺的正是第一笔开办费。百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一个人来,这就是全美华侨总会会长、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的富商应行久。他  相似文献   

6.
伪造的古剑     
一个古玩爱好者有一把古剑,剑锋锐利,光采照人.他把剑珍藏在特制的精美剑鞘中,只有特别相契的同好来了,才让看.他的一位同好也有一把古剑,剑锋有些钝了,剑面虽然也还光洁,却有几个小小的黄斑点,剑枘镂刻着蝌蚪的细纹.他看了这位同好的剑说:“是一把好剑,可惜保管不好,你应该把它磨一下,让它重放光彩!”同好听了,不置可否.隔了一年,他又去这位朋友家里.问道:“你的剑磨了没有?要不,我找人替你磨.”朋友说:“你上次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招标》2017,(25):40-42
年轻、聪明、能力强,这是刘峥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从工作角度看。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从生活角度看,他家庭环境也不错。然而,一次次与供应商“朋友”的“黑色交易”。最终让他在牢狱之中度过“不惑之年”。  相似文献   

8.
于是 《西部人》2004,(4):42-43
冬日里的一个周末午后,阳光灿烂,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打来电话约去喝茶。朋友在一个掌管着全市经济命脉的机关里当着“长”字号的官员,年近而立,业近有成,居有房,行有车,算得上旁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而坐下来一聊开,才知道他自己正“烦着呢”。就着清茶聊了一阵,明白他“烦”的由  相似文献   

9.
想起钢笔     
又到每个人梳理自己这一年的时候. 周末,朋友找了个僻静之所,没有网络,没有电脑. 他想清清静静地给自己的2013做一个小结. 随身行头简单至极,两支通用中性笔,一小叠A4打印纸. 最近的12年里,这是他第一次用“手写体”呈现年终总结.没有从网络海量的年终总结模板里,“借用”任何一个版本. 整整一天,他重新回到“手写”年代,把自己的2013,梳理在整整10张A4打印纸上. 随后的日子,他成了同事熟人朋友的笑柄;他的“手写”故事,也流传成单位一段时间的笑谈.  相似文献   

10.
我一个非常有气质的北京朋友将要去英国留学。我只给了他一个建议:“试着在酒吧工作”。我没劝他去大英博物馆,也没劝他好好学习,只功他去探索酒吧。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朱民 《新财经》2004,(3):14-15
“刚才张维迎说了‘朋友和敌人’的几个观点,我有部分不太认同。张维迎的老婆说她是张维迎的敌人,但他的老婆也是我的朋友。”一个调侃的开场白后,朱民博士带来的话题却十分沉重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在报纸上看到许多讨论“知识经济”的文章,他作为一个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虽然对这类文字颇感兴趣,但并不清楚“知识经济”和企业的管理行为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希望我能够回答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  相似文献   

14.
“枪手”     
朋友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山区乡镇中学当教师。为了打发枯燥的业余时间,朋友就经常写一些豆腐块,投寄给县报发表,慢慢地有了知名度。局长当时还在乡镇里任书记,他发现了朋友这个“苗子”,就把朋友要到镇里去当新闻干事,专门写以书记为中心指导农村各个生产环节的新闻报道。 在朋友的努力下,书记在小县里也有了“知名度”,不久便到县里当了局长,管理一千多名干部职工。他又把朋友调了去,专门放在办公室里为他写讲话稿。别看局长大字识不了几个,却喜欢开大会、长会,作大报告、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在艰苦奋斗中不断成长的“南北”迎来她十岁的生日。十年的峥嵘岁月,对于现代计算机半个世纪的历程而言,仅仅是一个片断。而正是这十年,“南北”迅速成长,而促其成长最不能缺的“软件”便是领军人物彭易清。  相似文献   

16.
我去拜访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命运。我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我再问:“命运到底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帮我算算命。朋友给我讲了一通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后。突然,他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  相似文献   

17.
马强 《新财经》2007,(3):55-55
去年,我的一位郑州媒体朋友发现他购买的豆奶制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当场答应给他调换。我这个朋友是懂法的,他要求商家必须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双倍赔偿,但商家却把“皮球”踢给了厂家。但是,厂家拒不赔偿,还说出了“有能耐你去告我”之类的“狠话”。  相似文献   

18.
丁晓禾是北京文学圈里很有名的人物,把他形形色色的故事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上每天都会出现在北京三里屯各式各样的酒吧及其附近的餐馆里,以致于许多稍有特色的餐馆及酒吧的服务员都能认识他; 喝酒从来不用劝,而且喝酒的方式十多年来不变样——先来两瓶小“二锅头”,然后再继续别的“项目”,所以只要是半生不熟以上的朋友都知道他有一个名字叫“丁小二”;许多有名的女青年在他的帮助下成为赫赫有名的“美  相似文献   

19.
杜枫  刘富国 《走向世界》2014,(28):37-39
“我很喜欢青岛的天气。当时是一个朋友劝我来青岛的,来之后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现在在青岛,我有很多朋友,关系都非常好。”来自英国的高寒,朋友推荐他到青岛旅游,结果他干脆在青岛居住了下来。 美国《华盛顿邮报》一份报告对居住在3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所享受的经济机遇和生活质量进行了考察。该报告显示,中国和泰国是两个最适合外国人居住的国家,其中“好客山东”是中国旅游的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20.
心怀感激     
茹喜斌 《宁波通讯》2012,(23):74-74
同事今天情绪有些低落,因为出差看望朋友时受到了冷落。这朋友是他大学同学,曾得到他不少帮助。他说:“现在真的是朋友速朽的时代了。”同事一阵感慨。我说这经历我也有过,想开点就没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