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冯伟  贾芳 《天津经济》2005,(5):40-42
一、财产保险文化符合“和合”精神 2500年前,对古代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千百年来,类似对“和”的阐释字眼在中国典籍中层出不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可以解读为融合冲突即“融突”精神,它的境界层的表现为“四和”即:“天和”、“地和”、  相似文献   

2.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和奴隶制度趋向崩溃的产物.孔子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习仁"、"复礼"、"正名"的君子;鲁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动荡的现实加速了"有教无类"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是孔子的"重民"思想,"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学而知之"的认识论与"和而不同"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孔子“和谐”理念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与现代和谐思想的共性,指出在构建“和谐党校”过程中对此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和合文化"是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和先进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底蕴,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和合文化"为旗帜,可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及协调更广泛的国际关系,促进和维护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思想是以“礼”为出发点,“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中“礼”是“仁”的表现手段,“仁”是“礼”的实质,这两者是统一的。孔子希望通过“礼治”来使社会有序,寄希望于“仁人”“圣君”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虽然他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会英 《理论观察》2005,(1):145-146
中央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一些基层央行员工面对工作重心的调整,思想一时难以转弯,不知该做什么、不知怎么做,甚至一些人精神空虚、萎蘼不振,工作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行职能作用的发挥。思想家孔子说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革命家列宁也说过: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显现出传统优秀价值观的缺失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对重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积极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锲而不舍”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天人合一”、“和合”价值观念;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情操,教育大学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有人形容中国人常常是得志时喜读孔子,失意时效法老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孔子和老子的不同理解,仿佛孔子学说乃是积极求功名的大丈夫入世哲学,而老子思想却是高人隐士虽消极懈怠却潇洒出尘的避世之道.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先秦时代的大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体现孔子思想的主要文本.在《论语》的诸多思想中,为学之道的思想极为突出,如学习的作用、目的、内容、精神、途径等,其优秀思想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其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后世社会变革,从汉朝独尊儒术,到现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之中都可以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号召力.其中,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学派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孔子及其弟子传人对"仁"的分析透彻而坚定,而仁学思想确实给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思路.本文首先对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仁学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之后讨论了孔子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国外     
高原 《走向世界》2011,(10):22-23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孔子学说来到西方后,孔子成了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的思想“巨人’,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西方人推出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  相似文献   

12.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站在新世纪全球文化视点上,重新审视和挖掘中华和合文化,可以发现现代管理学的精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相连接所构成的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思想结构,经过现代转化,能够获得如下启示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资本;“五和”原则是处理现代企业劳资关系及价值分配关系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对传统供应链管理具有融合优化意义;现代世界各派管理文化思想,通过和合创新,可以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3.
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曾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教育理念.他的"有教无类"思想,主张扩大学生的范围,不论学生的贵贱、贫富、愚智、畛域,都能受到教育,这在春秋末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今天重新认识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对当代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论语》文本“雍也”篇章出发,论述“中庸”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文章引用历史上的儒家名人对“中庸”的解读,认为“中庸”思想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以一贯之的大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其充分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处理社会生活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和合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所用.本文从传统和合思想的释义及内涵着手,详细说明习近平对传统和合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最后得出习近平和合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中,值得重视的首推孔子的"德治"思想,而孔子的思想主要在<论语>中得到系统的阐述.今天,我们对孔子的"以德治国"的思想进行一番现实性的审视,充分挖掘、汲取其所蕴含的积极成份,从而更好地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智慧关于天、地、人、物、我之间的"和谐"思想、"宽容"思想,不仅为人类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社会人文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了智慧,而且也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哲学表达了自然与人文和合,人与天地万物和合的追求。其宽容、平和、兼收并蓄、博大恢宏的品格,可以贡献给全人类。一  相似文献   

18.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站在新世纪全球文化视点上,重新审视和挖掘中华和合文化,可以发现现代管理学的精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相连接所构成的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思想结构,经过现代转化,能够获得如下启示: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资本;"五和"原则是处理现代企业劳资关系及价值分配关系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对传统供应链管理具有融合优化意义;现代世界各派管理文化思想,通过和合创新,可以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他的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和合精神、严细精神和修身精神足以引领当代精神生活.周恩来精神的当代价值首先体现在官德与反腐败上,是引导当前官德建设,反腐败教育的生动教材;周恩来精神是公民道德修养的典范和准则,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周恩来精神的政治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王富强 《特区经济》2024,(3):152-156
“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身具多种特性的边疆文化也一直将“和合”思想作为自身文化基石。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中国需要一种普遍熟知更为宏大的思想进行审视和分析,而“和合”思想就具备这一特质。因此,研究和弘扬边疆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