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殷厚独特,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因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发展西部文化产业必须从西部大开发以至整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并且借助已经起步的旅游业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从而使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问题。面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 ,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改造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农业的突破口 ,有利于实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相对接 ,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打破传统技术依赖路径。应通过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等途径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应该有新的思路。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中外相关的实践经验,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莉 《经济问题探索》2006,1(12):98-101,108
民族文化、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的文化吸引了中外旅游者,促进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凸显出民族文化面临自身发展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两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输血式"救济型扶贫模式已不能发挥太大脱贫的效力,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模式向"造血式"的内源式扶贫转换是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带来了新机遇,西部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各种资源,重新审视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的职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的构建,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这一进程同步的是民族文化的演进--传统文化元素的弱化、削减和现代文化因素强化的过程.二者是现代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只有从城镇化推进的规律出发,深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努力发掘、利用、提升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城镇的各种优势资源,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才能尽早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可能都处在同一个水平,因而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只能是有先有后。由于西部地区是我国广大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这一特殊的国情,因此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就必须考虑民族宗教、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等问题,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是民族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民居接待: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产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杰 《经济学家》2004,(3):125-126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居如藏族的碉楼、傣族的竹楼村寨等,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的游客。充分利用这种特有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民居接待并将其产业化,是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其比较优势发展农村经济的产业创新,有利于农牧民收入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所谓民居接待就是指少数民族居民以其所拥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对外来游客提供的以盈利为目标的一种服务性经营行为,盈利性是其动力和重要特征,特色民居建筑是其基本条件。民居接待产业化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9.
王斌 《经济导刊》2009,(7):73-74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是我国农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南民族地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是人们离开他们的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来满足其文化需求而趋向文化景观的移动.基于地处边疆且民族众多等因素的考量,本论文将研究范畴界定为云南、广西、内蒙古、新疆和西藏五省区,视之为西部民族地区的一种典型类别.基于此,对西部民族五省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基础、发展战略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旨在为西部民族五省区文化旅游的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把资源环境特色转变成农业特色乃至市场优势方面进行了很多艰苦探索,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仍然是一个农业弱省.笔者提出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是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入手,对该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综合考量,对其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区域经济条件。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先天后天、压力叠加,波及广泛、影响深远,分异复杂、治理艰巨等特性;民族文化具有赋存地域性、内涵民族性、交融多元性、原生活态性、发展脆弱性等特征;区域经济具有开发矛盾性、制度失衡性、嵌入发展性、科技落后性、观念约束性等瓶颈。西部民族地区扬长避短,持续进步的关键突破在于通过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加以示范,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彼此适应、相互促进中实现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西部多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中应注重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保护相协调,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打造以自然生态观光、历史文化认知、民俗风情体验、多功能综合等模式的文化生态旅游;并在开发过程中考虑环境容量、社区参与度等问题,增强生态旅游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度。  相似文献   

14.
一、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故称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经济基础较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  相似文献   

15.
马子红  朱绍辉  赵魏 《生产力研究》2013,(8):114-117,120
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社会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而且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风光绮丽、气候宜人、文化多元,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十分滞后。如何把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制度层面深入探究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制约性因素,进而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由此,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运用文化生态观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特色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寻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实现现代化"[1]。通过对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西部地区二者发展的现状,从政府、农业产业化主体以及信息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杜伟  曹敏 《经济经纬》2000,(3):16-18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进程,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西部民族地 实际科学选择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正确小城镇建设听各种辩证关系,坚持走内涵发展的新途径,创造有利于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育发展的基本手段,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水平同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文阐述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状况,探讨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