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董尉勤 《发展》2008,(7):17-18
一、我国主要资源现状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是基本国情。 首先,在水资源方面,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林跃勤 《科学决策》2005,(11):19-20
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全国一半以上城市人均水储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到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转。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用水,而节约用水的关键在于强化污水治理、增加污水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国人均资源贫乏、资源短缺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是以资源更快速度的损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构建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约束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立足我国国情的两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资源蕴藏量和国土面积分别居世界各国的第四与第三位,从总量上看,“地大物博”是称得上的,但从人均指标看却恰恰相反。以人均国土而积看,我国为0.8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29%;人均耕地0.11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40%;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按45种主要矿产资源计算的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具体就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铝土矿而言,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1%、45%、42%、18%和7.3%。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环境容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与会企业家、专家学者们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追求生产力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亮点,但资源供给与资源短缺、资源利用与资源浪费、资源消耗与资源再生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不断加大,构建资源节约与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包括耕地、水、林木、能源、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人均较低。其中耕地为13亿公顷,占到世界总量的9%,水资源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6%,林木资源136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但目前我国人口约13亿,占到全世界总人口的20%左右,总量巨大的各种自然资源被数量更大的人口一平均,其结果就是人均自然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人均0.05公顷耕地警戒线的有666个。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185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根据国际水资源紧张的评价指标,整个中国都属于轻度缺水的状况。人均林木资源的拥有量为10.5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资源短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强。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企业家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但却是企业家资源短缺的小国,并且出现企业家资源短缺与流失并存的畸形现象。充分培养与开发企业家资源,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现行资源税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建言:应尽速重新设计资源税法,向所有自然资源开采、生产单位和个人普遍征收,以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水资源和森林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和1/6。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才能实现农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业发展过程的资源环...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规范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 截止2002年12月31日,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472亿元,占省级国有资产总额的40.58%,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固定资产占70%以上。在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快速增长的同时,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闲置现象也较为突出,资产配置结构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资产处置不及时。不少单位由于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对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淘汰和拆除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面临的水、土、能矿资源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我国未来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即依托生态文明建设,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利用政策、制度等规范措施,推动产业与技术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保障我国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按照2004年的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土地资源供给稀缺性与需求增长性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闲置、浪费,加剧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肖莹 《发展》2000,(1):1-1
1995年9月世界银行推出衡量国家财富的新算法,把自然资源计算在内,中国的人均财富只能排名世界第162(这个排名到1998年丝毫未变)位,是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1/126,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3。其中自然资源占的比例仅为3%(澳大利亚为71%),足以见中国人资源的匮乏程度。1998年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占了8个席位。  相似文献   

16.
立足省情构建甘肃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文 《发展》2004,(3):46-48
甘肃经济滞后原因分析 甘肃2001年人均GDP 4173元,约占全国人均GDP 7517元的55.5%,与人均GDP最高的上海相比更是悬殊,只有其11.2%,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仅高于贵州.甘肃经济发展滞后,一是自然条件恶劣,水、交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及制度等生产要素相对稀缺;二是生产要素供给的不经济性和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7.
林宏  岳凌云 《宁波通讯》2010,(12):14-15
<正>宁波经济总量大而资源禀赋低。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宁波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严重,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5亩,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8亩最低警戒线;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260立方米,是浙江全省人均的59%、全国人均的55%;一次能源自给率不到1%,未来5年供求缺口将继续扩大;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一次颗粒物、氨氮、氮氧化物等减排任务艰巨,环境容量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魏洁 《产权导刊》2014,(12):56-58
正今年10月,由水利部牵头筹备的全国性水权交易所基本成型,组建方案已进入报批环节。此前,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和广东等7省区开展水权试点。由此看来,我国的水权交易已经拉开了序幕。中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一直处于短缺状态。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发  相似文献   

19.
建设节约型城市是当前我国资源紧缺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论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探讨了对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土地、交通能源、建筑、水、电以及其它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1.土地资源的节约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可耕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20.
人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说:“1982年~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与总抚养比(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到了26.8%。换言之,我们有1/4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即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了最充分供给状态,使“中国制造”保持了长期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