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西部地区是地震高发地区,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要相对高一些,这对隧道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隧道存在施工质量缺陷,在地震时将是致命的。故对高烈度地区存在施工质量缺陷的隧道开展动力分析和加固处理非常有必要。虽然已有不少人研究了隧道结构存在质量缺陷的动力特性,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很大一部分是对隧道结构存在空洞的研究,而对于存在的其他情形研究很少。有限元模型及参数有限元模型以某高速公路的一座分离式隧道为例,研究隧道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度解析了四川眉山东坡区岷江二桥桥梁桩基加固设计,检测、分析了该桥梁现状、主要病害及成因,提出了针对桥梁桩基的多种加固设计方案,并选择了行之有效的加固方式,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路生命线的枢纽,桥梁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且震后修复极其困难.而对照现行抗震规范要求,桥梁,特别是城市中的桥梁,其抗震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与缺陷.因此,必须提出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桥梁抗震加固策略. 抗震加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桥梁抗震性能,以便能够减轻地震灾害,防止桥梁倒塌,并将损伤、破坏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措施主要有:构筑防落梁体系,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通过结构体系的转换提高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交通运输的咽喉,运营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影响着交通运输和行人的安全.本文以重庆南涪路某隧道病害整治为工程背景,对隧道病害整治套拱加固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质量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隧道病害整治套拱加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为解决我国交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桥梁抗震设计的内容,提出几点桥梁抗震设计措施与加固技术,改善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大量的公路隧道已经进入了"养护维修"阶段,部分早期建设的隧道,标准不高,经过长期运营,出现了渗漏水、衬砌开裂、剥落、拱背空洞、衬砌厚度不足、混凝土劣化、路面开裂、路面冒水等明显病害,危及隧道内的行车安全,亟需进行维修加固。二次衬砌作为公路隧道主要结构,其技术状况对于隧道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对二次衬砌结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是隧道加固领域的核心内容。二次衬砌加固原则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的加固处治,应首先明确加固处治原则,从而制定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济合  相似文献   

7.
省道312线浙江省金华市白阳山隧道老洞洞内存在二衬脱空、厚度不足、裂缝及渗水等病害,本文在充分掌握隧道交竣工资料基础上,立足于隧址区地质条件、设计施工水平、运营养护资料等基础分析主要病害成因,并结合大量调研资料提出分离式套拱加固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加强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安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工作存在安全基础差、管理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监控手段、检测设备落后,车辆技术状态对货物装载安全有一定影响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的建议措施:提高对货物装载加固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从严装车”,建立监控网络;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和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隧道数量较多,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运营的公路隧道总里程已达到了12683.9公里。然而,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延长,大量的隧道出现了各种病害,如渗漏、衬砌开裂、碳化腐蚀等。如浙江宁波境内国省道及县乡道的58座公路隧道,发生病害的长度约占总长度的36.5%;京九线、漳龙线、京广线等100余座隧道的病害率约为11.6%,可见,病害现象在运营隧道中普遍存在。病害不但威胁隧道内的交通安全,还严重缩短了隧道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而维修加固  相似文献   

10.
正在地层中的隧道工程建设,应做好地基的加固处理工作,选择合理有效的基底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的具体特点,指出了相关的基底处理技术,以期为此后的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的特点在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做好黄土底层结构的考察工作。黄土隧道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黄土隧道的开挖主要涉及对围岩土体结构的卸载,且随着围岩土体压力的减小,其剪力也会相  相似文献   

11.
作为隧道建设的“最后关口”,通过交工验收检测评定对建成的隧道质量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关系到隧道能否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山岭公路隧道断面大、施工技术复杂、隐蔽工程多,更给交工验收检验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本文结合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中隧道的交工验收检测工作实践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隧道交工验收检测评定工作,并对《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超大跨度公路隧道穿越破碎带的施工方案与安全措施,重点研究了破碎带围岩的稳定性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注浆加固技术,成功确定破碎带位置并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该方案特别采用了直径50㎜、长度450+300㎝的双排注浆小导管,显著降低了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最大下沉值仅为16.4㎜,远低于设计预留的180㎜。研究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案可有效保障超大跨度隧道穿越破碎带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预测隧道工程的未来负载情况对于预防灾害、维护隧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隧道所受负载通常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方法不能较好地利用这些因素对隧道受力进行预测。为此,本文提出联合时序应力和环境因素的隧道负载预测模型(Combining Historical Stre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Tunnel Load Prediction,CHE4TLP),基于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对隧道未来的受力情况进行预测,并基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HE4TLP模型相比现有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适应重载货车的点连式调速系统布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23 t轴重货车越来越多地进入调车场.为了保证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针对调车场既有点连式调速系统的布顶设计,提出每股道增加平坡段线路设计、在陡坡段增设小顶群、股道尾部增设停车防溜设备等改进建议,并对实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桥梁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其安全性对减缓地震的次生灾害起到关键的作用.震害不仅使桥梁发生破坏,而且使得救援通道被切断,抢险人员和物资难以顺利准时抵达灾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大量桥梁位于地震多发地区.地震发生前或震后能够对这些桥梁的性能进行评价,对桥梁结构抗震及震后桥梁性能快速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桥梁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主要有:桥梁调查、检测,规范校核法,经验统计法,Pushover法和易损性曲线法等.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中房屋震害现象表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框架柱比梁更易遭到破坏,出现了严重的柱铰破坏机制.从结构分析模型、构件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等多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和欧洲抗震规范在“强柱弱梁”抗震设计思路上的差异.分析表明,保证抗震等级为一至三级的梁、柱局部延性的构造措施不足,以及对于楼板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考虑不充分是造成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铰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工程造价控制是铁路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对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设计方案、材料价格和施工组织方案,结合铁路专用线项目的实际,通过对设计阶段中设计方案、材料价格和施工组织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供设计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桥梁发展逐渐进入养护期,桥梁养护任务更为艰巨,桥梁安全与耐久问题日益突出,对桥梁承载能力的评估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评定的内容、评定准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是桥梁养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做到"对症下药"、确保桥梁安全非常重要。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是公路桥梁进行维修加固的前提条件和主要依据。对于技术状况等级为四、五类的桥梁,拟通过加固手段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有超重车辆通行等造成桥梁损害时,应对桥梁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目前,该项技术主要依托《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相似文献   

19.
隧道工程历来是工程施工中的重头戏,公路隧道与水工、铁路隧道相比略有不同,其施工断面大,对工程周围扰动大,同时由于形状特殊,多采用扁平的断面型式,对围岩块体的不利切割多;拱顶围岩应力状态有改变,给公路隧道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隧道施工的质量,关乎整体工程的质量问题,更主要的是影响隧道的稳定,左右着工程造价.因此控制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国道111线贯穿怀柔南北,连接首都北京、河北北部与内蒙古东部,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公路交通线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北京市路政局的不断投资改造,这条路变宽了,路途变短了,路上的隧道也多了起来,一些较长的隧道内更是安装了应急、照明、排风等安全保障设施.如今,为了疏导、指挥过往车辆和行人,维护隧道通行安全,一批年轻的公路人和附近村落的村民,加入到了养护隧道的队伍中,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