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王迪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0,(9)
随着钢铁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钢材产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导致钢材销售不畅,价格波动明显增大,钢材相关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对套期保值理论的分析,并结合我国钢材期货平台的利用,通过卖出和买入两个角度提出对应的策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前,套期保值已成为许多企业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套期保值策略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是他们比较困惑的地方。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求解方法,然后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贷做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玉米投资者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希望对我国进行农产品套期保值的企业提供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方差来度量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的风险,求出风险最小的套期比和期货和期权在组合套期保值中的贡献率,使企业能够根据贡献率的大小应用这些套期保值策略规避现货交易的风险,稳定企业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套期保值是指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是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的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对没有进入期货市场的玉米油现货进行交叉套期保值,以实现玉米油现货市场风险的有效对冲.为此,选取2020年1月2日到2020年11月30日的玉米油现货数据以及三种期货数据,采用E C M、E C M-GARCH模型计算不同交叉套期保值组合下的最优套保比率以及套保绩效.结果表明,豆油期货、菜籽油期货、玉米期货均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然而我国企业还很难利用期货这一金融衍生品对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进行规避.这存在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期货对于企业成本控制不容小觑,因为其在价格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打破多方面的瓶颈才能使期货更大地在我国公司的经营风险控制中发挥积极影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促进企业价值链竞争. 相似文献
8.
运用2010年实际交易数据,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进行实证研究。采用OLS模型、ECM模型以及GARCH模型,分别估计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利用套保效率较高的ECM模型对所构造的股票组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期货市场的盈利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套期保值效果较为显著。我国应构建相应的期货市场监管模式,加快推进股指期货的发展与应用,更好地发挥股指期货对冲风险的功能以及价格发现和资配量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凸现。与此同时,开放式基金、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渐涌入资本市场。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运作,中国资本市场急需股指期货等有效的避险工具。另外,股期货还可以丰富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工具。本文在论述股指期货基本的定理基础上,对股指期货的原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推导,并试图举例说明。在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之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赁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套期保值.本文基于风险最小化模型,利用沪深300指数及股票组合,介绍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三种估计方法,并对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能够反映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通过对比中美贸易摩擦前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分析中美玉米期货市场效率间的差距,探究我国玉米期货市场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利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分析、协整检验、分位信息份额模型、套期保值比率及绩效分析方法,定量对中美两国2013—2019年玉米期货及现货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存在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但套期保值绩效不佳。使用前沿分位信息份额模型和滚动格兰杰因果法分析中美两国期现货市场动态关系的区别,发现中国仅存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单向引导,而美国在中美贸易摩擦前表现为玉米期现货市场具有相近的引导能力,套期保值效率较高,中美贸易摩擦增强了其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引导能力,降低了期货市场运行效率。从期现货市场双向引导关系视角来看,中国玉米期货市场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现货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发展不完善,期现货市场缺少长期稳定的双向引导关系抑制了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中国应全面加强期货市场建设,提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传导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关性较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存在误差校正机制,当偏离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时,重新回到原有均衡关系的调整速度较快;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互引导,但现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大于期货市场.文章提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与现货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对现货市场的替代,而且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现货市场发展的程度是影响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程度的关键因素.不断改善现货市场环境,加强现货市场建设,是促进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期货市场的波动性与有效性--基于三大交易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中国三大期货市场的铜、黄豆和小麦三种主要期货品种收益率的分布与波动性的实证分析 ,论证了其时间序列存在ARCH效应 ;运用GARCH模型对这三种期货品种进行了拟合分析和统计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这三个期货品种的波动性均具有很高的持续性 ,但大连黄豆的波动持续性弱于上海铜和郑州小麦 ,其波动性受各种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大 ;通过GARCH( 1 ,1 )的市场有效性检验 ,论证了中国期货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 ,市场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日本的N225指数期货、韩国KOSPI200指数期货和我国台湾地区证交所加权指数(TWSE)期货作为样本,通过GARCH模型的序列建模,从样本总体和分阶段子样本分别对其股指期货推出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引入股指期货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并未受到影响,而日本和韩国股票市场在引入股指期货之后其波动性加剧,但这种波动性的加剧仅仅是短期性的,长期内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经调整后的换手率和收益波动率作为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代理指标,采用1997—2007年间的样本数据,分别运用资产组合分析法和截面收益回归法,直接验证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支持了基于异质信念假设的资产定价理论:在卖空限制约束下,异质信念导致当期股价高估,与股票未来收益负相关。文章的结论经FF四因素模型调整后依然成立。本文还发现,与美国股票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高估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引入卖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股票市场高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方法(EEMD)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进行频带分解,并在重构不同周期长度的波动分量的基础上,应用向量自回归、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指数期货与现货在对应短周期、中周期波动分量与长期趋势分量间的引导关系,结果表明:指数期货与现货间的价格发现关系具有随着波动成分周期长度不同而变化的结构化特征;在短周期波动分量上,指数期货对现货存在较为有限的价格发现能力;而在中周期波动分量与长期趋势分量上,现货在价格发现中居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股指期货已发展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主流品种,股指期货定价问题事关市场套利行为,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本文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深入探讨沪深300股指期货定价偏差与投资者情绪的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定价偏差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且呈现正向影响;股指期货定价偏差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而长期存在,其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短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We use a martingale approach to study optimal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 and portfolio policies in a general discrete-time, discrete-state-space securities market with dynamically incomplete markets and short-sale constraints. We characterize the set of feasible consumption bundles as the budget-feasible set defined by constraints formed using the extreme points of the closure of the set of Arrow-Debreu state prices consistent with no arbitrage, and then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problem and a dual minimization probl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