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雇员个性特征、文化和价值观、外部环境、组织不当行为的性质以及揭发后果五个方面归纳了国外学者对雇员揭发公司会计舞弊动机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影响国内雇员揭发动机的可能因素。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与国外的差异性导致国内外雇员揭发动机和揭发情况的不同;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中对揭发者保护和经济激励角度研究雇员的揭发动机以及举报效果和最终惩罚力度对我国雇员揭发公司会计舞弊影响等方面是我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的可能机会。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583名被试在8个不同水平激励机制的模拟情景下,揭发会计舞弊的可能性。最终发现,高水平的激励机制会显著增加雇员揭发会计舞弊的可能性,沟通与保护激励政策在激励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发现,在揭发会计舞弊的背景下,男性对于物质激励更为敏感,女性对于尊重与荣誉激励更为敏感。由此,从不同角度对激励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提取了对舞弊揭发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因素,运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了风险偏好和预期后悔情绪对雇员揭发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雇员揭发意向显著大于风险偏好程度低的雇员;对于风险规避者和风险中立者来说,预期后悔情绪显著影响雇员揭发意向,正向预期后悔情绪促进雇员进行揭发,负向预期后悔情绪抑制雇员进行揭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舞弊揭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点。本研究概括了舞弊揭发领域的背景,梳理了相关文献,对中国当前发生的舞弊揭发案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舞弊企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揭发者、揭发渠道、舞弊企业上市地点以及舞弊企业所属行业五个角度与揭发行为的关系来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激励揭发者、揭发渠道以及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8,(2):95-101
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又称吹哨制度,是抑制公司舞弊、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回顾了国外上市公司舞弊揭发立法规制发展情况,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建设亟需改进的领域。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我国128家上市公司反舞弊制度文本从组织设计、舞弊行为界定、舞弊揭发方式、流程等角度展开经验评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存在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关注较少、舞弊揭发组织制度设计不健全、对舞弊外部揭发渠道不明确等问题。最后,从公司治理与外部立法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的制度完善及立法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舞弊又称公司造假,对某一公司而言,根据舞弊的层次不同可分为内部雇员舞弊和管理当局舞弊。内部雇员舞弊是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地获取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管理当局舞弊是公司高层蓄谋的行为,为了达到内部利益人的好处而使国家受损,主要采取的手段是虚增财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虚假会计信息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9-2011年发生会计舞弊的157家上市及配对样本为研究对象,从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出发探讨了形成会计舞弊行为的动因因素。研究表明,总资产增长率和现金流量比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低的公司财务压力较大,容易发生舞弊,而内部控制尤其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不完善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当压力和机会共存时,舞弊者道德约束失效转而为自己的舞弊行为寻找"合理化"理由。  相似文献   

8.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会计舞弊动因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从个体行为过程和组织过程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分析认为,个体的行为过程是会计舞弊产生的动力,组织过程是会计舞弊能够顺利滋长的"温室",会计舞弊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回顾行为科学以及经济学视角下的会计舞弊研究的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如会计舞弊的因素理论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为经济学框架下的会计舞弊问题,并给予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法务会计对企业内部舞弊的甄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内部舞弊的诱因及方式解析 舞弊,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就企业内部舞弊而言,主要分为雇员舞弊和管理舞弊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内部控制的形式有效性与会计舞弊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形式有效性因素与会计舞弊行为的关系不显著,这说明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形式上的完善无法从根本上防范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会计舞弊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公害。虚假会计的泛滥,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会计舞弊事件的不断爆发也极大地动摇并挫伤投资者的信心,会计诚信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严厉打击和治理会计舞弊行为已刻不容缓。何种原因导致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何治理会计舞弊行为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继续研究会计舞弊这一古老而又深刻的论题。在人类经济心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会计舞弊这一问题,运用经济心理学分析模式理论提出一个综合的、结合会计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在内的初步理论模型,此模型有效的解释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内在机理。本文意在给会计舞弊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模式,为后续的研究寻找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会计差错.是指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正常会计操作规程的过失行为;会计舞弊,则是指会计人员以及有关当事人出于某种不正当的主观意愿,有意地采取不正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形成的歪曲或掩盖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行为。会计差错和舞弊行为,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会计舞弊行为中,非会计因素往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大大增加了解决企业会计舞弊问题的难度,不能期望在较短的时闽或仅仅用完善会计模式的途径来彻底解决。当前,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不能很精确地作出辨别分析。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会计舞弊的技术手段,使委托人以及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掌握识别会计舞弊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根据其特定的决策需要对会计数据或报告盈利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司欺诈,又称公司舞弊,根据公司欺诈发生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非管理舞弊和管理舞弊。非管理舞弊,是指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的获取组织的财产或其它经济利益的行为。这种舞弊经常通过虚假单据、越权行为、欺骗以及违背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手段完成,例如:现金转移、非法占有和偷窃;增加支票票面价值和伪造签字和背书;操纵处理应收账款,如截留挪用和伪造信用证;篡改工资单,添加一些不存在的雇员名单或更改计时卡,等等。管理舞弊,是指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17.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比较完善地诠释了会计舞弊行为风险因子,为探索会计舞弊动因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Y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为例,从公司的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探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两个方面的会计舞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会计舞弊的机理可以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有限理性”假设可以说明会计舞弊为何产生;前景理论可以解释会计舞弊中的合谋现象;锚定效应、过度自信和从众行为可以表明为什么经济主体和个人甘冒舞弊被发现和受到处罚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内部控制形式有效性和实质有效性分别与会计舞弊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形式有效性因素与会计舞弊的关系不显著,而实质有效性因素与会计舞弊的关系显著,表明解决会计舞弊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实质有效性因素出发,即从抑制会计舞弊动机因素出发,运用人本主义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开展内部控制——人本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