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2014年领导人会晤机制启动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取得良好进展,目前已成为最具活力的跨区域农业合作机制之一。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贸易和科技领域合作方面,企业层面的投资合作较少。本文以"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以下简称"场社超"模式)应用于中东欧农业投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与中东欧农业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场社超"模式应用于双方农业投资合作中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该模式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东欧16国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密,河北省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期,深化发展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合作,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整体建设。本文通过介绍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合作的背景,分析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差异性以及合作现状,探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省与中东欧农业合作模式,为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间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6,(12):122-128
本文回顾中东欧国家高铁的发展历程,并对该区域高速铁路现状进行调研,结合人口、经济规模数据、城市群理论对区域高速铁路的潜在需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东欧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长期将铁路建设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先发展方向,区域国家对于高速铁路需求强烈。同时,也受到建设资金缺乏、技术储备不足、高铁运营经验较少等因素的制约。研究还显示,中东欧国家主要城市基础良好,但彼此互联互通并不密切。中国高铁与中东欧国家铁路匹配程度好,性价比高。当前需要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铁路建设领域的合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同时也使得"一带一路"战略惠及更广泛区域。中国也需积极主动融入中东欧高铁建设和规划中,实现自身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4.
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和“17+1”(因希腊加入时间短,本文数据统计未将其纳入——编者注)合作框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更是欧亚国家与中国贸易的联系通道,自古就承担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过境地区的重要角色,是中国从陆路通往欧亚的必经地区。而超越地缘政治博弈合作理念的“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的“17+1”作为国家间的新型合作模式,更是应对当今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的进口贸易数据测度进口贸易潜力、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贸易潜力较大,且不同国家之间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波黑、克罗地亚、黑山可挖掘的进口潜力较大,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进口效率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中东欧国家的供给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17+1”合作机制等因素推动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中国的供给能力、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文化距离等因素对进口贸易有阻碍作用。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质量、中欧班列等构成了影响进口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脚步逐渐加快,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平台也在不断扩大。塞尔维亚作为中东欧地区第一个与我国进行合作的国家,如今已经与我国签署了多个领域的合作文件,中塞合作成果不断地显现出来。在中塞两国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税收制度差异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两国的贸易活动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中塞两国的关税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塞贸易活动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期待中塞两国"行稳致远"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11月28日下午,由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联合主办,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浙江)—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论坛在杭州六通宾馆举办,论坛以"深化地方合作,助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赢"为主题,汇聚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多方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化地方合作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农产品贸易不断取得新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差异等,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本文旨在探究CAFTA建立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对强化双方农产品互补性贸易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南江 《河北企业》2020,(1):32-33
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启了"16+1"合作机制,教育合作是其中之一。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16+1"教育合作机制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进程。作为人文合作的一部分,教育承载着民心相通的重要功能。作为教育大省,河北省高度重视中国中东欧教育合作。本文简要总结近年来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教育合作亮点,分析中国中东欧教育合作的"河北特色"。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更加深入理解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产生的影响,文章选取2010年至2019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使用扩展引力模型构建回归方程,衡量贸易便利化对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起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便利化对高收入国家的抑制作用小于中低收入国家,对高级农产品的抑制作用小于初级农产品,而在细分一级指标体系下,基础设施及电子商务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表现为抑制作用、海关环境表现为促进作用。中国应完善政策制度,将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企业运营模式,完善我国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市场化、品牌化水平以适应更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建立可靠供应链,推动政策对口协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基础上把国内民主化程度作为政治因素从出口国和进口国两条路径引入该模型对其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中国与金砖国家部分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分别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中国与金砖国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中国总体不具有相对优势。从细分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可以优先考虑本国优势产品,重点在优势产品领域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与金砖国家存在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产品,中国可以与金砖国家在不同层次加深农业分工与合作,分散中国农产品贸易风险,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为投资中东欧沿线国家电力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中东欧国家存在较大的投资潜力。为了量化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进行电力投资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构建电力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6+1合作"机制下的中东欧国家的电力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和评价。基于模型的评价结果,本文将中东欧国家的电力投资环境分为良好型、潜力型、成长型和薄弱型四个类型。结合模型结果,本文提出中国电力企业应针对各个国家的不同投资环境因地制宜制定投资策略,遵守市场化原则、注重风险防控,并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为"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助力。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贸易保护作为农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每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越是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力度和水平越高,归根到底还是由其发达的经济决定的.比如,政府可以提供巨额的补贴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出口.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优先"的政策指导下,却对农业采取了歧视性政策,加上不够发达的经济水平,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还处于负保护.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除了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雄厚的资本以外,美国政府对于本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细致入微的有效保护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虽然是世界上农业生产大国,但却不是农产品贸易强国.入世之后,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中国农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中国农业生产传统优势逐渐削弱,200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由多年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国与5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HS六位贸易数据,在把贸易成本进行细分并构建解决“多贸易零值”问题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各细分贸易成本变量对中国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而研究在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农产品、非农产品的子样本中,贸易成本对二元边际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自由度、共同边界与是否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贸易成本因素对中国出口产品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是正向的;国家距离、是否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清廉程度等贸易成本对其影响是负向的;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区)来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二元边际的提升不受距离和经济自由的限制;就不同的产品类型而言,经济自由度对中国出口农产品集约边际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对双方经贸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洽商开始,农产品贸易一直都是关键性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同类产品竞争等问题。文章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涂远芬 《企业经济》2014,(3):106-110
本文以19922010年间中国与26个国家(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人均GDP、贸易开放度以及优惠贸易安排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空间距离、文化距离与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规模负相关。文化距离的影响远大于空间距离的影响,加强对外文化沟通,克服"文化折扣"现象,对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至关重要。在26个样本中,中国只与7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贸易存在"贸易过度",与其他19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贸易存在"贸易不足",中国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但需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贸易。  相似文献   

17.
按照WTO农产品开放协议规定,"入世"后,国家不可能再通过关税与非关税政策对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垄断.因此,"入世"后中国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全方位开放是必然趋势.在农产品贸易实行全方位开放与全球自由化条件下,我国农业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所以,我国农业的应对之策应当是:审时度势,正视挑战,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保改兼备,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希 《企业导报》2010,(4):105-106
根据2008~2009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了其发展特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尚未退潮的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日益增高的贸易壁垒以及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及贸易的扶持,稳定人民币汇率,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做好减灾防灾工作,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的经济建设就已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而加强国际之间的贸易合作显然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强国之路。因此,与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渐成为我国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发展对外出口贸易有极其便利的条件。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国自身的产业也都趋于饱和。在相对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农产品外贸发展过程中诸如金融危机等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基于此,本文对亚洲金融危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农产品外贸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国是现代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为促进农业的发展,保证农产品国内流通和国际贸易的进行,德国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一系列财政、税收促进政策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贸易促进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现行贸易促进体系存在着政策不健全、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贸易促进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