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崞 《上海房地》2009,(7):63-63
夏日溽暑难耐,午后在客厅铺上一竹席,头落枕,目初闭,楼内隐隐传来苏州弹词开篇唱段:“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夏日长、碧莲香,有那莺莺小姐唤红娘……”,那是取材于《西厢记》的弹词开篇《莺莺操琴》。评弹艺人朱慧珍清亮甜润的嗓音和一声声绵长悠远的拖腔,委婉悠扬,沁人心肺,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2.
评弹杂记     
<正>评弹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拥有400年历史。它由苏州评话和弹词组成,唱腔非常自由。戏剧学大师俞大纲曾称其为“中国最美的声音”。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弹艺术源远流长,发源苏州,兴盛上海,成为江南大地上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芬芳四溢,为广大观(听)众所喜闻乐见。她那极富底蕴的艺术品位,珠落玉盘的委婉声腔,甜糯悦耳的吴侬软语,婀娜俊美的表演形式无不透露出江南隽秀、典雅灵动的特色。然而,评弹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触类旁通,与其他艺术与载体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评弹口述史不仅能够呈现一部多元、全息、个人化的评弹史,而且还为江南文化社会研究提供重要视角和资料。评弹百年口述史构建以艺人史为中心,旁及艺术发展史、书目传承史、流派演变史、书场史、社团史等部门或专题,以从多侧面呈现百年来评弹经历的风云变幻,以及与江南社会之间的因应、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宝马文化之旅历时3年,足迹遍布10个省及直辖市,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有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之称的西安鼓乐、雕版印刷、苏州评弹、江南丝竹,这些或陌生或熟悉的名词,都是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南瓜糯米团     
常家是我家多年的老邻居,他们是南方人,很早从苏州乡下来到北方,只是家中还保留些南方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穿越苏通大桥,夜色下的苏州,没有车水马龙,偶有评弹之声和着咿咿呀呀的昆曲酥然入耳,沿途的飞檐回廊、小桥流水恍若隔世……扑面而来的吴风苏韵令记者对苏州就业工作怀有别样期待。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苏州城市交通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城市交通存在着道路等级较低、公共交通不发达和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苏州的区位、人口、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变化会诱发新的交通需求 ,需要解决产生的问题 ,推动新的交通格局形成 ,建立适合苏州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18):6-9
地理位置优越的苏州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深厚扎实的技术支撑为苏州婚纱产业带来了广阔的销售前景。本文通过对苏州婚纱礼服销售市场的实地调研及消费者问卷等形式调查了解苏州婚纱的市场需求状况。作为中国知名的婚纱产地,苏州应该时刻抓住机遇,在分析自身存在问题的同时努力加快创新升级的脚步,提升苏州婚纱礼服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服务业是一种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对改善苏州的经济结构将发挥重大作用.以期为加快发展苏州科技服务业提供思路,本文在对苏州科技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苏州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创新经营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苏州非遗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现状做出调查和分析,以此为苏州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普及发展总结一定的经验,并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为魂,创意点睛”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点。近年来。他们用创意激活自身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打造出了苏州太湖梅花节、苏州太湖开捕节等系列品牌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2.
苏州创业资本发展的制度特征是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投资战略与投资方向反映出资人的要求和资金支持方式以贷款、担保为主。所以苏州创业资本的运做效率有待提高,甚至偏离了创业资本的本来意义,退化为产业投资或信贷投资。对策是进行创业资本组织制度的创新,疏通创业资本的退出路径,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创业资本培育创业投资环境。还要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加强融资支持和培育市场主体等途径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堃 《潮商》2015,(5):92-93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中国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苏州话日渐式微,苏州成年人中能说一口标准苏州话的人数比例不断下降,甚至在交流中要借助时不时夹杂的普通话才能顺利进行。外地来苏人员学习苏州话的热情持续跌落,即使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务员也无心学一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苏州方言。本文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以及目前采用的苏州话保护措施的力度,提出了在公务员考试中加设苏州话能力测试环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2011,(10)
1990年,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开始发行牡丹信用卡,经过二十多年风雨兼程的努力拼搏,从发卡初期的几千张,到本世纪初的十几万张,至2011年9月发卡达一百多万张,凝结着苏州工行人的心血和智慧,也记录了工行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苏州职校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提高职校创业教育认识、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途径等内容,只有构建富有苏州特色的职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才能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使用2001-2018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产业协同度,并考察了产业协同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城市整体及南方和北方的产业协同度呈现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北方的产业协同度低于南方;在南方和北方,产业协同发展可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在南方和北方存在差异;学习机制、互补机制和竞争机制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技术效率共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南方和北方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发挥市场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和加快北方地区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素平  王晓洋 《价值工程》2019,38(25):38-39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州的乡村文化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苏州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资源有效整合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创意性和体验性不够、社区参与度有限等问题。文章试图从乡村全域文化资源整合、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优化等方面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交通需求日益严峻。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噪音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论文在介绍苏州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趋势上,分析了苏州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体系的个性,提出了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和煦的晨曦洒向苏州大地,它那巨大的身影清晰地呈现在京杭大运河两岸。河东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老城区,古雅幽静,百多处重要文物景点千资百态,映射出这座中国文化历史名城的风采;河西是新崛起的苏州新区,高低起伏、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建筑,生动地显现出新苏州的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