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几年煤炭工业发展很快,但仍然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这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2003年煤炭产量达到16.7亿吨,比1980年超出1.7倍;2004年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7月原煤 产量10.4亿吨,同比增长15.4%.  相似文献   

2.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主要国内外形势:一是国内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将获得新的发展。我国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二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未  相似文献   

3.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零售行业报告预测,2005至2010年间,中国的零售业将保持每年8%至10%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报告指出2003年全年和2004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达到9.1%和12.8%。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环境开始恶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国际范围内的实体经济受到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总体可以概括为:工业生产减缓、投资和消费增长迅速,物价水平在持续上涨后出现回落.出口增速下滑,货币供应量增速逐步下降。2008年我国的GDP增速为9%,打破了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五年保持的两位数增长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四季度.GDP仅增长68%.国民经济在短期进入下行通道已经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已经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2年市场在上年较低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增长13.8%,属于恢复性增长;2003年市场增幅达到19.5%。今年一季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这表明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已经进入高涨期,也意味着市场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源  相似文献   

6.
《施工企业管理》2014,(6):51-52
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每年的固定资产中超过60%用于建筑、安装工程,因此施工企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2001年到2012年的11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0001亿元增长到364835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幅达到25.3%。其中“十五”期间的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27%以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速。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570.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2.3%,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幅10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8.2%,连续9年保持第一大出口商品的地位。2003年头4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又高达616.2亿美元,同比增长40.9%,为全国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出口机电产品范围里,属于机械类的产品大约占一半(其余为电子产品、轻工机电  相似文献   

8.
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事关大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钢铁工业的支持不可或缺1998年,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保持8%以上增长速度的挑战。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一速度目标不是一般的短期总量平衡目标,而是在国民经济增长从1992年以来逐年趋缓、1997年全年进一步呈现为逐月下落的背景下提出的,关系到在跨世纪发展过程中能否继续保持繁荣局面和宏观长期向好的重大战略性目标。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增长趋势的转折总是和钢铁工业增长趋势转折保持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最显著的是国民经济两次大调整与钢铁工业曲折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近期看,1996年,按…  相似文献   

9.
2009年建材工业成功遏止了增长速度大幅下滑趋势。预计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2003年以后建材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03-2008年6年间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4.5%。2009年建材工业的增长速度是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预示今后建材工业将进人产业结构调整及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2003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1.2003年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国内外某些不利因素情况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3季度GDP增长实现8.5%,全年有望达到8.5%以上。 2.投资高增长,1-3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高于2002年同期8.7个百分点,全年将保持30%以上;1-10月份,利用外资合同金额886.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75%,超过2002年全年金额8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35.56亿美元,同比增长5.81%,为2002年全年金额的82.6%。市场项目多,资金充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克服了“非典”和严重旱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把发展经济始终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者投资信心日益增强,全社会固定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万多亿元,增长26%以上,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我国馐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工业总产量同比增长20%,工业总产值已达3000多亿元.在我国40多个行业的排名中已从最后一位升至第12位。在与其他制造业的对比分析中,包装业的利润总额增长率高达44.58%.销售收入增长率达21.38%,远高于其他行业,表明包装业在我国是极具发展能力的“朝阳产业”。从2006年到2010年包装工业的年产值预计达到4500亿元规模,保持年平均增速为75%。从2011年到2015年包装工业产值预计达到6000亿元,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3.
尽管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出现重要转机,GDP增长有望达到8.1%,但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民间投资依然偏慢、物价仍处于较低水平、国际油价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减速的潜在危险仍不可低估,预计2001年我国GDP增幅将在7.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据各方面资料分析,1998年全国化工市场形势总体上将好于1997年。从国际形势看,1998年世界经济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长率将达到6%,服务贸易量明显上升,这将为我国化学工业提供良好的对外发展机遇。从国内情况看,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物价涨幅回落,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能源、交通、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将加快走出困境;社会需求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电子信息产业、城镇住宅、农村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出D产品正在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启…  相似文献   

15.
预计2003年,我国石油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石油产量增长率可望稳定在2%左右,并突破年产1.7亿吨大关,但仍不能满足石化工业和整个经济增长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和厉行节约。预计2003年我国油品需求将以3%至4%的速度增长,石油产品消费量将达到1.25亿吨,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在国内各级政府、机构、协会、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极其简单的作坊式加工,发展到现在拥有几千家企业,己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行业大军.已经成为国际上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的大国之一.产品深入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行业发展速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3年估算行业各种塑料管道应用量约在150万吨以上,比上年增长15%左右。行业的生产能力初步估计达到350万吨,其中万吨级产能的生产企业超过70家:5万吨级以上生产企业超过20家;10万吨级的企业也有10家左右。塑料管材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3年出口8.7万吨,创汇1.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2%和43.7%。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是我国服装业”十五”以来发展最活跃的一年,行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梭织服装生产发展速度达到11.8%,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8.
今年第一季度西安国民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连续八年来的快速增长的势态,国民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4%,较全国经济增长率高出2.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幅进一步缩小,其中住房类价格指数增长2.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高达46%。从而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为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开了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美伊战争和恐怖活动使得国际石油市场跌宕起伏,SARS疫情对石油石化产品需求产生了短期影响。尽管如此,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2003年全年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GDP增长速度达9.1%,当前经济运行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时期。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也进入了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好转,各项资产的使用率和效益指标都有上升。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上半年,受到了“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取得了防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又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2%,进出口实现了39.0%的高速增长,其中出口增长了34.0%;国内消费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上半年国民经济良好的运行态势,为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纺织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