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中国银行业即将迎来全面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寄贞导下,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实质进展,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中国银监会在推动建立银行业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银行业稳健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台湾即将加入 WTO,尽管双方在金融发展程度与开放程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两岸在自由化、国际化的浪潮中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同时,都同样面临着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在新世纪中不断加强闽台银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岸银行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两岸金融的安全与稳定,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但从两岸政治经济关系的现状来看,寄希望于加入 WTO后台湾政府在短期内开放两岸金融往来是不现实的,关键还是要加快商业银行的创新步伐,以创新规避台湾当局的管制,积极推动两岸金融合作的发展。  一…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在银行业市场开放方面,就审慎发放营业许可证、外汇和金融咨询类业务及时开放与人民币业务分阶段开放等方面达成协议。三年多来,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承诺,外资银行在华有了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底,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已多达220多家,且新设机构正加速增长。随着2006年底限制措施的最终取消以及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适应性的增强,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将会加大。中资银行要充分利用剩下两年的WTO后过渡期,积极推动以促进银行机构稳健经营和增强竞争力为宗旨的改革,确保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2007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回顾 2007年是我国银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总体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我国银行快速健康发展,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经济过热等问题,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调控力度,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银行业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2006,(4):22-24
作为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开放已走过了26个年头,在开放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束,机构设立、业务经营以及投资入股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践证明,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银行业整体发展。为更好地迎接银行业全而开放,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银监会系统地研究了下阶段的宏观形势,分析和完善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与风险防范手段,以在巩固现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开放水平,促进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印度银行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在银行业方面上的“入世”承诺,中国将于2006年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银行业务。届时内资银行将面临自资金充足,技术完善和服务理念选进的外资银行巨大竞争压力。那么,国内银行业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吗?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银行业的改革,早在1993年就启动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世贸组织的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中国的银行业将呈更加开放的格局。届时,外资银行在华的机构数量、业务范围、业务对象和从业地域都将在短期内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对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同时,进入世贸组织可以通过“以进促改”,按照国际惯例来修订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框架,利用“对等原则”推动中资商业银行开拓海外市  相似文献   

8.
孔艳杰 《新金融》2008,(9):19-23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5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单边开放”的质疑。历史经验表明,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是有可能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金融业的开放,引入了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甚至控股本国银行,最终以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以及影响深远的债务危机收场。但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没有必然性,如英国银行业开放度在50%左右,其稳定性非常好。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性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应汲取其他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走适度理性的开放道路,才能有利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历时13年的入世谈判,在新千年终于露出了胜利的曙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指日可待。“入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在“入世”后将如何发展,更是为国人所关注。为适应入世形势必须加快改革。入世后,中国银行业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实施对外开放: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限制;入世五年后,外资银行可以自主选择在中国设立机构的法律形式;金融租赁业务,在对内开放的同时对外开放;放开对汽车融资业务的限制。届时,中资银行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  相似文献   

10.
刘玉苓 《中国外汇》2023,(15):50-52
<正>围绕“两区”建设,北京外汇管理部积极探索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持续提升金融外汇服务质效,推出多项全国首创、首批改革创新政策,助力首都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平台(以下简称两区)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五子联动”中的关键一“子”,也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唯一的“两区”叠加城市,北京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基础上叠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优势,形成双轮驱动的开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银监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自治区银行业改革发展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大力推进银行业体系建设,深化银行业改革创新,优化自治区金融环境,自治区银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是自治区银行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自治区银行业在实现自身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促进了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令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五年。12月11日,中国将结束入世“过渡期长跑”,全面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立足这一时点.回首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中国在有步骤地开放的同时,也在有步骤地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正是在开放与改革的进程中,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推动着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逐步提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所有的中资银行改革都加快了步伐,在原来的国有四大银行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还没有实行股份制改造,因此,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以应对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新形势。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成败,因此,对于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我们既要“敢改”,又要“会改”。下面我们将从农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归纳出其他三大行股份制改革的经验,探索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路径,以及在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农…  相似文献   

14.
不知不觉间,银行业协会走过了四年历程,这四年正是中国银行业改革轰轰烈烈的四年,也是全面对外开放的关键过渡期,而银行业协会也置身其中,为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为行业间的沟通、自律、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明康在2004年12月22日召开的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会议上指出:“银行业协会作为银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是外部监管的有益补充,逐步建立健全外部监管、内部控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对于构筑健康的中国银行业体系意义重大。”的确,在金融业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日渐提高的情况下,银行业协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本刊在此摘编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银行业协会新任理事会会长张恩照在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会议上的部分讲话,以期通过传递政策信息,勾勒出中国银行业协会2005年工作的大体轮廓,让读者了解协会的发展大势,以及其将给银行业发展进程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入 WTO 面临全面开放的最后一年,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与挑战。根据银监会的工作部署,结合广东实际, 广东银监局2006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践行监管新思路,优化监管方式,夯实监管目标实现基础, 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促进广东省银行业的改革、稳定与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6.
《西安金融》2007,(1):10-11
本文在全球化不断发展背景下。总结拉美、亚洲和北美等国家银行业开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认为面对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我国既要抓住金融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金融的国际化发展,以增强竞争力,同时需要严格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7.
系统回顾改革3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做法,1986年交通银行的恢复推动了当时国内银行业非常重要的战略转型。今天的战略转型同样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需要。推动银行业的战略转型有四个方面因素.全面开放后竞争臼趋激烈、资本市场发展的脱媒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银行经济资本考核。  相似文献   

18.
孙榕 《中国金融家》2022,(1):134-135
每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向被外界视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也是外界探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密码”的窗口。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充分肯定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成绩,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发外媒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银监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自治区改革发展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大力推动银行业体系建设,深化银行业改革创新,自治区银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忠 《南方金融》2001,(5):26-27
中国加入WTO已经为时不远,中国市场大门的开放将引导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对银行业来说,“入世”后两年,将允许外资银行向国内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允许向国内居民个人提供人民币业务,使国内银行业面临巨大个人提供人民币业务,使国内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带来发展的空间与机遇,金融市场竞争态势的演变,迫使我国对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策与措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