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供应链+"理念,围绕物流服务供应链视角、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视角、物流联盟视角以及双渠道/全渠道供应链协调视角四个方面深度透视了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简称"两链")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规范的两链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即探索两链协调发展的动因、构筑两链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科学定位两链协调发展的目标、合理选择两链的协调结构、统筹设计两链协调发展机制、科学评价两链协调发展绩效等。最后,提出未来两链协调发展的研究主题,包括两链协调发展的研究范式、协调机制、经济效益、风险控制及实证研究等,为国内外相关学者深入研究两链协调发展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地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拟合为综合指数,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个区域自1997-2014年以来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但还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因此,要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和完善区域联合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系统协调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思路,建立了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协调度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确定了矿区系统协调发展度阈值,从而对矿区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陈烨 《现代经济》2007,6(7):60-63
民族自治地区怎样实现税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一直是民族自治地区地方政府及税务部门长期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个层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供业界及决策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这一发展理论包含了政治与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全面协调发展的丰富内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 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 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客观需要。文中探讨了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中心内容与基本思路,分析了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偏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若干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31个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2)中国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性;(3)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区分为八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是近年来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文中对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基本思路与基本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2005—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近年来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属于一般协调发展水平,但非常接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发现,南京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南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应进一步凸显的观点。最后,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和网络化城市建设,是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统一体。两者关系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网络化城市建设的成败。该文以嘉兴市为例,阐释了城乡一体化和网络化城市建设的内涵,论述了城乡一体化对网络化城市建设的支撑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世界发达国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乡村土地流转为基础、以乡村社会与城市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等举措,可以为中国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城乡二元发展到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变革。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都市农业实践遍布世界各地。当前,都市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西安市都市农业的实践和SWOT分析表明,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的特征,拥有有效的政府管理是顺利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陕西省政府应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引导;改革投资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完善配套法规,稳定政策扶持;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如何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找到一条正确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的关键课题。九龙坡区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提供社会保障为基础,在农民市民化的试点中闯出了一条以“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陶家模式”,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统筹城乡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在正处于"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总体进入"意味着还没有全部进入,这时,必须大力推进"三农"完成从原有阶段向新阶段的转换.在这个发展新阶段,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个体经营的农户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很难承担起这一重任,各级政府理所当然地是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主体.  相似文献   

17.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承担主体和执行主体。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重要的是保证三次产业的互动发展,农业农村在通过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支持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自身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长期的城市优先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一系列农村经济社会问题。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上海出台了系列农民就业促进政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的农民就业促进政策还存在协同问题,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政策协同。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和农业人口生活方式转变、解决三农问题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但同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建设用地需要的增加,却也在另外一方面使征地加剧,造成严重的失地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在征地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民权益保护,使必要性征地顺利进行而又不损害农民权益。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我国征地现状和政府征地行为,可以找到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